主要內容
政治:設立地方自治機關(地方自治局)。1864頒布的關於省、縣和地方機構的法令在俄羅斯大部分地區建立了自治會議及其行政機構。
司法:廢除舊的等級制審判制度,建立陪審團制度和律師制度,進行公開審判。
教育:鼓勵辦學,擴大大學自主權,允許引進西文書籍。
思想:客觀上,西方資產階級思想進壹步傳入俄國,俄國人越看差距越要求改革。
經濟:(1861年改革增加了自由勞動力,擴大了國內市場,提供了資金;借鑒西方技術;政府制定政策促進工業發展)
亞歷山大是尼古拉壹世的長子,由於他的兩個叔叔亞歷山大壹世和康斯坦丁大公都沒有子嗣,所以整個宮廷很早就意識到亞歷山大是未來皇儲——俄羅斯帝國的繼承人。因此,尼古拉神父乃至整個俄國宮廷都非常重視未來王儲的教育。
亞歷山大的老師是當時最著名的俄羅斯學者茹科夫斯基。他是壹位人文氣息濃厚的學者。魯科夫斯基在《亞歷山大教育》中,並沒有嚴格劃分文化教育和道德修養教育的界限,更註重對君主的思想教育。魯科夫斯基曾直言不諱地指出,他最擔心亞歷山大將來會把整個俄羅斯當成軍營,把俄羅斯人民當成軍團。
尼古拉壹世認為,俄羅斯帝國的皇帝首先應該是壹個標準的軍人,否則他不可能成為壹個合格的統治者。在尼古拉壹世和魯科夫斯基對亞歷山大的“思想教育之戰”中,亞歷山大既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思想教育,也接受了良好的軍事教育。
亞歷山大掌握了四門外語(英語、德語、法語和波蘭語)和許多學科,包括數學、物理、地理、歷史、正統神學、政治經濟學和法律。可以說,與之前所有的俄羅斯皇帝相比,亞歷山大接受了最好的教育。
外出旅遊
亞歷山大年輕時曾隨父母去過莫斯科、華沙和柏林。完成學業後,亞歷山大在老師茹科夫斯基的陪同下,開始以王儲的身份環遊俄羅斯。他不僅走遍了歐洲俄羅斯的大部分省份,還走訪了偏遠的北方寒冷地區,包括十二月黨成員的流放地托布利斯克。每到壹處,當地軍政官員都給予高規格周到的接待,盡力向亞歷山大展示社會發展好的壹面。盡管當地官員極力隱瞞,亞歷山大還是接觸到了壹些社會底層的真實情況。這次巡遊可能是他繼位後大力改革措施的壹個來源。
從65438年到0838年,亞歷山大遊歷了歐洲。在壹年的時間裏,他訪問了瑞典、丹麥、德國、瑞士、意大利、英國和奧地利,受到了所有這些國家的君主和國家元首的接見。他還參觀了著名的博物館、圖書館、議會和這些國家發生重大戰鬥的地方。
亞歷山大唯壹沒有去的歐洲國家是法國。當時,尼古拉壹世為了表示對法國國王路易·菲力浦的不滿,故意不讓亞歷山大訪問法國。在訪問德國期間,亞歷山大選擇了黑森-達姆施塔特大公最小的女兒瑪麗亞作為他未來的妻子。
瑪麗亞在1840年被邀請到俄羅斯,並在1841年與瑪麗亞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