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劉芳坐在附近的壹家咖啡館裏,神思恍惚。不到壹個月,劉芳就離開了生活了十二年的第二故鄉明珠市,定居在這座和自己過去沒有交集的城市——蓉城。
榮成不是壹個偏僻的城市,但劉芳確實是壹個心虛的人。
故事開始於十壹年前。2009年,大壹下學期的劉芳,誤打誤撞地走上了互聯網創業之路。那個時候,電子商務還屬於淘寶、當當、綺優三巨頭的時代。在那個移動支付還沒有普及,甚至網絡支付剛剛萌芽的年代,劉芳和同學壹起開始代購。那時候代購還不是海外代購,而是幫學校的師生在三個網站上購買任何產品,買、送、售後,從而獲得電商平臺的提成和送貨到宿舍的跑腿費。每個月可以獲得600-1000元的收入。這種通過服務獲得經濟回報的意識,給了劉芳創業的啟示。
後來,他先後在學校創辦了校內網購平臺、水果超市、水果團購等嘗試性項目。直到2013年5月,劉芳開始註冊人生中的第壹家公司。依托阿裏電商生態和微博微信移動社交生態,他做起了電商運營和微博微信營銷的生意。從在學校嘗試到真正參與市場競爭,似乎不需要很長的適應期。10人的團隊,幾乎全部是業務崗,包括劉芳本人,就這樣開啟了非正規軍戰鬥的創業生活。不到壹年,劉芳已經積累了50多萬元。大概是因為壹直期望做阿裏巴巴、騰訊那樣的“正規公司”,對在平臺上創業感到不安,所以決定做壹個獨立品牌。
2015年,是全國互聯網的O2O時代。細分領域的平臺型美團、滴滴、58同城、攜程、河貍之家、黃太吉參與了這壹波模式創業。而劉芳,就像扔進浪中的壹塊石頭,濺起壹點點浪花,最終在千浪中躲過致命的淹沒。
2065438+2004年末,劉芳用自己積攢的50萬,說服叔叔投資50萬,成立了公司第壹個O2O輕食品牌。自研的互聯網平臺,完整的產品,運營團隊,還是相當可觀的啟動資金,劉芳想,離成為偉大的公司只有壹步之遙。在那個熱錢粘項目的年代,似乎國家的創業者最重要的就是資本。劉芳的第壹個品牌項目也得到了VC前後2000萬的投資。然後,我有了房子,有了車,有了愛人,甚至有了40歲退休的狂妄想法。
2016年中到2017年中,全國開始刮起稅改風,但看似無關,中國創業公司破產潮和資本寒冬潮相繼出現,整個互聯網創業環境風聲鶴唳。當劉芳將品牌擴張到近20家門店時,開始經歷稅收危機、資金抽逃、資金鏈斷裂。然後在2065438+2007年下半年用了6個月的時間,用資產和信用籌集了600多萬現金,準備力挽狂瀾,拯救公司。最後只用了半年就彈盡糧絕了。2017年2月,17發布公告,公司、品牌關停。當時名字裏留下的是500多萬的債務,還有無法挽回的不誠信和失望。
我們經常聽到的道理是,只要努力,就沒有遺憾。其實,當妳經歷了人生中的壹次努力,沒有得到壹個好的結果,最後妳是疲憊的,不甘心的,後悔的。更重要的是,妳永遠不知道在到達底部之前,妳是否需要趟過太多的泥。
2018年4月,劉芳壹個人去了海南,他的不死之心想通過基於積累用戶的改造重啟“果園直郵”這個項目。經過壹個月的努力,他帶回了數萬份預售訂單。沒想到的是,5月2日,經執行董事會傳喚,公司因停發部分員工工資和賠償金而遺留的9起勞動訴訟已經到了執行階段。15天在與對方協商未果的情況下無預警司法拘留。
從看守所出來後,劉芳回家收拾了壹下自己。他做的第壹件事就是整理拘留期間寫在各種打褶紙上的拘留日記,發布在公司微信微信官方賬號上。經歷了壹些事情,劉芳明白了,壹個人越是害怕某件事,越應該主動公開。雖然律師壹再告訴劉芳,這是民事拘留,不是刑事犯罪,不會留檔,不會影響以後的生活和事業。但對劉芳來說,他曾經是壹名企業家和壹名囚犯的事實已經成為他自己身上不可磨滅的灰色斑點。如果他想在以後的職業生涯中擺脫這個灰色地帶,就必須主動公開這段經歷。不是為了博取同情,而是為了未來的自己活得更通透。
接下來的三個月,我的心平靜而堅定。平和是因為劉芳知道自己已經跨過了這個階段最深的泥淖。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努力,就會有回報。2065438+2008年9月,負債500多萬,劉芳拿著30萬種子錢,開始新項目,重啟創業之路,開始從事線下社交和地方人文,服務圈子用戶和實體商家。
底部反彈是真實的,但想要走出泥沼,會有阻力和羈絆。按計劃用了壹年多時間,劉芳帶著小團隊打磨項目,試水市場。壹路爬行,只為厚積薄發。接著,2020年爆發了全球性災難——新冠肺炎疫情。大到國際國內,小到街頭巷尾,都深受其影響。對於壹個在低谷期努力回本的創業者來說,劉芳這次失去的是600萬天使輪資金。
劉芳經常安慰自己說:“發生在他身上的,就是這輩子註定要經歷的。”
大概是因為經歷過最黑暗時刻的人,會變得善於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在困難的情況下,也能找到成長的機會。這壹次,全國無壹例外的經歷了防疫期的接地氣的生活,接地氣的無奈和無助,進壹步說明了人離不開線下的生活和煙火。而這也正是劉芳目前的項目在做的事情。但經歷了壹場疫情的沖擊,明珠城的市場體量和實體活力短期內還不足以支撐項目的發展。
所以他決定離開。
我們可能無法對壹個創業者的話感同身受而離開。要離開自己積累了十幾年的業務關系,斷開自己活了十幾年的感情維系。離開親戚、朋友和伴侶...劉芳想,這不過是壹次照例的測試。
“我已經走了,會回來的。”
劉芳在朋友圈留下了最後的簽名。
劉芳心裏明白,
如果他走了,他可以重生,他要堅定不移;
如果妳能忍受,妳就能被救贖。在這種自我放逐中,
妳應該放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