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列寧理發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列寧雖然工作繁忙,但十分註意遵守公***秩序。有壹次,列寧忙碌了壹個上午,處理了很多日常事務,批閱了很多文件。
休息的時候,他用手摸了壹下頭發,發覺頭發實在太長了,決定抽時間去克裏姆林宮理發室理發。當時,這個理發室只有兩個理發師,忙不過來,很多人都坐著排隊,等候理發。
他問哪位同誌是最後壹位,準備排隊等候。排隊理發的同誌們都知道列寧日理萬機,時間極其寶貴,於是爭著請列寧先理發。
可是列寧卻微笑著對大家說:“謝謝同誌們的好意。不過這樣做是不對的,每個人都應該遵守公***秩序,按照先後次序理發。”他說完後,就排到最後壹位同誌的後面,耐心等候理發了。
2、周恩來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
壹次,周恩來總理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圖和壹些書籍。工作人員給北戴河文化館打電話,說有位領導要看世界地圖和其他壹些書籍。
接電話的小黃回答:“我們有規定,圖書不外借,要看請自己來。”周恩來便冒雨到圖書館借書。小黃壹見是周總理,心裏很懊悔,總理和藹地說:“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
3、包公鍘包勉
包公自幼父母雙亡,全靠兄嫂撫養成人,供養讀書,科舉中第,步入仕途。兄嫂惟壹的獨子包冕作為地方官,利用職務便利,貪汙用來賑災的糧錢,後被人舉報。
作為監察官的包拯,親自審理此案,查明事實真相後,下令處死自己的親侄子包冕。臨行刑時,面對嫂子的責罵,包拯表明自己不是“忘恩負義”的小人。
而是因為職責所在,要嚴格執法,“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為了解脫自己的道德煎熬,包拯跪地直呼“嫂娘”,願代替侄子為她“養老送終“。
4、祁黃羊任人唯賢
春秋列國時,壹天晉國國君晉平公問大夫祁黃羊說:“南陽缺壹縣令,妳看誰可以去擔任呢?”祁黃羊回答說:“解狐可以。”晉平公很驚奇地問:“解狐不是妳的仇人嗎?妳為什麽要推薦他?”
祁黃羊回答說:“國君妳問誰可以當南陽縣令,並沒有問誰是我的仇人呀。”於是任命解狐為南陽縣令,晉人都很稱贊。
過了壹段時間,晉平公又對祁黃羊說:“現在國家缺壹尉官,妳看誰可以去擔當這壹官職呢?”祁黃羊毫不猶豫地推薦了自己的兒子祁午。晉平公大為驚訝地說:“祁午不是妳的兒子嗎?”
祁黃羊從容回答說:“國君問我誰可以當國尉,可妳沒有問我誰是我的兒子呀。”晉平公連連點頭,說:“好!”於是任命祁午為中軍尉,又推舉羊舌赤輔佐他.晉人又都稱贊不已。
後來,孔子聽到這件事時說:“祁黃羊講得太好了!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祁黃羊可以說是個公正無私的人啊!”
5、晏殊的守規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並要他與壹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
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
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於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遊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裏和兄弟們讀寫文章。
有壹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遊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
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後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