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即報警,收集證據。
交通事故發生後,如發現對方車主逃逸,應立即撥打110報警,並向民警詳細描述事故情況、逃逸車輛特征、逃逸方向。同時用手機對現場進行拍照,記錄事故細節,以備後續處理。
第二,聯系保險公司,報案。
如果受害人已購買車險,應及時與保險公司聯系並報案。保險公司將協助處理相關事宜,包括理賠和調查。同時,保險公司也可能根據事故情況,為受害人提供法律援助或推薦專業律師。
第三,等待交警查處。
報警後,交警部門將進行調查,收集現場證據,根據事故責任認定肇事逃逸車輛車主的違法行為。受害者應積極配合交警部門,提供必要的證據和信息。交警部門會根據調查結果對肇事逃逸車輛的車主進行處罰。
第四,尋求法律途徑追究責任
如果肇事逃逸的車主在交警部門處理後仍不出現,受害人可以通過法律途徑追究其責任。可以委托律師起訴肇事逃逸車主,要求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包括賠償車輛損失、醫療費、誤工費等。同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相關規定,肇事逃逸的車主也可能承擔刑事責任。
第五,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在處理交通事故的過程中,受害者及其家屬應保持冷靜,避免與肇事逃逸的車主或其家屬發生沖突。同時,加強自我保護意識,防範可能存在的風險和隱患。必要時可以尋求社會支持和幫助。
總而言之:
面對肇事逃逸車主不來處理的情況,受害人及家屬應積極采取措施,立即報警取證,聯系保險公司報案,等待交警查處,尋求法律途徑追究責任,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在整個過程中,要積極配合相關部門的工作,維護自身權益,同時遵守法律法規,避免不當行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70條規定:
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時,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停車,保護現場;造成人身傷亡的,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搶救受傷人員,並及時報告執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因搶救傷者改變現場的,應當註明地點。乘客、過往車輛駕駛員、路人應當予以協助。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133條規定:
違反交通管理法規,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179條規定: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夥食補助費等治療康復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用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支付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