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律師諮詢 - 中山教育界名人有誰?

中山教育界名人有誰?

譚惠珠,原籍中山市小欖鎮永寧西頭村。父親譚松是香港探長,現年約八十歲,曾任香港欖鎮同鄉會理事。

譚惠珠,是職業大律師,又是香港行政、立法兩局非官守議員,市政局民選議員兼中西兩區區議會當然議員,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香港女律師聯合會副主席。

譚惠珠1945年出生於壹個小康之家,她排行第六。父親初在西環經營小生意,媽媽是位純良的家庭主婦。

譚六歲入讀香港西區官立小學,她勤奮求學,專心在功課上,因此,從壹年級開始,就是班裏的三甲學生,沒有壹次低過第三名,到六年班時,她以第壹名畢業,被學校保送到香港聖保羅中學,並獲得獎學金。

聖保羅中學,是英國人在香港開辦的名校之壹,與英皇、皇仁、聖約瑟等校齊名。設務現代化,能進入該校的學生,多是上層家庭的子弟,或各官立小學的優等生。譚惠珠是靠勤奮艱苦學習上來的。1963年她在聖保羅中學畢業,文科成績最佳。她本來打算升入“港大”,由於大哥經營貿易公司,家庭環境有所改善,大哥對她說:“與其在香港讀大學,不如到英倫見識見識,邊工作,邊讀書,也是壹種磨練。她尊重大哥的意見,於1964年申請到倫敦大學,入讀法學院,“倫大”批準她的中請,並在香港領了壹筆助學金,就到了倫敦,那時她才19歲。

譚惠珠在倫敦,先寄住聖保羅中學女同學的宿舍,開始了艱苦的留學生活。“倫大”法律系,是采用學分制的,不腐化 妳讀多少年,只要修夠了池分便可取得文憑。她入學註冊後,就到倫敦唐人街找工做,在壹家中式灑樓洗碗碟,每天於幾個小時,賺取工資支付學費和生活費用,就這樣半工半讀地苦讀了十年。壹本本法律條文,壹個個典型案例,有如天上的繁星,幸虧她意誌堅強,讀書壹刻不敢放松,終於捱足了學分,通過答辯,獲得倫敦大學的榮譽法學士文憑,又到格雷法學院深造,成為檢定大律師。1973年,28歲的譚惠珠在領有大律師及法學士兩大榮銜後,回到香港。

譚惠珠回港後,當然不悉出路她壹可以投考律政署,任高薪的法官;二可以入大律師行,做受薪水的律師;三也可以自己掛牌開業,闖出名堂。這時候大哥又鼓勵她說:“香港的女大律師有多,只要您努力去做,不愁沒前途”。於是,譚惠珠借了大哥8000元,在上環租了壹間寫出字樓,掛起“譚惠珠大律師”的招牌,展開了她工作的第壹頁。

香港標榜法治。法治就是根據公平契約辦事,契約是根據“憲法”為藍本訂出來的。還有商事法、婚姻法、訴訟法等到幾十種法律。商業活動又難免會引糾紛,這就需法律作仲裁。而律師是法律界專業,可代表當事人去爭取權益。香港的律師分成兩大類:壹類稱為律師,專辦理樓宇買賣,租憑和各種契約的簽訂,律師以中間見證人的身份簽字證實。另壹類是大律師(又稱狀師)專為官司訴訟出庭辯護,這壹類律師的身份很高,當事人不可能直接請到的,是要通過律師聘請的。所以,做狀師,得靠律師介紹生意,而律師卻要靠狀師的威望作支柱,律師與狀師是相互支持,如魚水般相依。

譚惠珠大律師掛牌開業後,駿業宏開。她明白,學成歸港,自己名聲還不大,必須苦幹,以提高威信。方法就是延長工作時間,取價合理,又要處處照顧到律師樓的利益。為此,當許多大律師已經下班休息的時候,她仍在小小的寫字樓工作著,她這樣做確實方便了當事人。因為壹般律師樓,幹樓宇買賣大都做到下午六、七點鐘才收工,那些小律師要在當事人之前聘請大狀師,最方便就是找到仍工作的譚惠珠。她以超時工作奠下了業務的基礎,受到律師樓的歡迎。雖有了生意,但還要幹得好,能打贏官司,才算壹流的大律師,譚惠珠在這方面似乎成竹在胸。她在接到官司後,必定詳盡地搜集她資料,以充分的證據和律例替當事人爭取官司的勝利。香港有尊重婦女的傳統,香港的法庭也不例外。譚小姐是英京法律學士,以淵博的學識,引伸法律條文,打贏多宗官司,她漸漸地在法律界出了名。到了70年代,不過?來歲的譚惠珠,已是港九有名的“大狀”了。她勤奮努力,作風正派,態度和藹,深受群眾愛戴,使她奠定了日後參政的基礎。

香港的政治架構,取法於英國,它設有立法局,既有民選議員,也有官守議員。因此,各專業都有代表,以顯示立法局的權威性。根據這個宗旨,也邀請法律教育界的婦女名人入局,譚惠珠正是符合立法局要求的理想的代議士,初期受聘入立法局而非被選的。她任代議士兵只能為市民請命,成了香港中、西區的突出代表。又是法律界的半邊天。後來她膺任立法委員,兼交通咨詢會主席。在社會上她更能運用她的法律知識,積極平衡政府與市民這間的利益矛盾,因此,她聲舉國日隆,深得社會各階層人士愛戴。

譚惠珠熱愛家鄉,中山市人民醫院擴建門診部時,她曾贊助建築費港幣二千元。

  • 上一篇:8萬請了壹個刑事律師,壹***只會見了3、4次就開庭了,值嗎?
  • 下一篇:諸暨槍擊案中案,20年殘害8人,兇手連嬰兒都沒放過,結果如何?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