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律師諮詢 - 被扣車輛被偷回來會有什麽後果?

被扣車輛被偷回來會有什麽後果?

盜竊被扣車輛後“物歸原主”如何定性?

時間:09-27 14:40作者:魏新建鄭華偉新聞來源:檢察日報

壹是是否侵犯車輛所有權,二是妨礙公務的情節是否嚴重。

案例:2005年3月14日,錢某以每天200元的價格,從某汽車租賃公司租用價值11萬元的北京現代汽車壹輛。在駕駛過程中,他因無證超速被交警拘留。交警中隊向錢某出具了《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強制措施證》。隨後,交警將該車停放在交警大隊指定的停車場進行處理。早上,錢在五金店買了壹把鉗子。晚上9點多,錢用鉗子剪斷停車場門的鏈條鎖,將車開走。次日上午8時許,錢將車還給了租車公司,並結清了租賃款。事情發生在幾天後。

不同意:

1.錢的行為構成妨礙公務罪。理由是,在公安機關公務活動中,錢故意阻礙國家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公務,並使用鉗子將扣押的車輛剪斷鎖死後駛離,應當以妨礙公務罪定性處罰。

2.錢的行為構成盜竊罪。理由是錢在公安機關管理中,采用秘密盜竊的方法,盜竊價值110000余元的汽車。根據《刑法》第九十壹條規定:“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集體企業、人民團體管理、使用或者運輸的私有財產,視為公共財產。”錢某盜竊公共財物,數額特別巨大,構成盜竊罪。

(案例提供:張、張、周桂喜)

評論:

司法實踐中,行為人非法秘密駕駛被行政機關或司法機關扣押的車輛的案件時有發生。由於各地法院、不同法官對法律的理解不同,缺乏統壹的司法解釋,處理此類案件的結果差別很大,要麽不作為犯罪處理,要麽從重處罰(多數情況下車輛盜竊數額可以達到“特別巨大”的量刑情節)。鑒於此,筆者認為,確實有必要對此類案件的性質進行詳細的探討。從刑法分則的規定來看,此類案件主要涉及盜竊罪和妨害公務罪兩個罪名。就本案而言,筆者認為不構成犯罪。

1.本案不構成盜竊罪。

根據《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規定,盜竊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秘密竊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構成盜竊罪,主觀方面必須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客體是侵犯公私財物所有權。這裏所說的所有權,包括對財產的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等各種權利;“非法占有”不僅僅指行為人對財物的占有,還包括對所有所有權權利的整體侵害。在民法上,所有權是壹種絕對權利,是壹種對世界的權利,只能因買賣、贈與、互惠、繼承等法律行為而轉移,或者因財產被有關機關依法沒收而轉移到國家。被行政或司法機關扣押的車輛並不自然轉移所有權,只是限制了所有權的行使,所以車主並不喪失對車輛的所有權。如果車主偷偷駕駛車輛,雖然手段違法,但不構成侵犯所有權。也就是說,在大多數場合下,被扣押的車輛是偷偷開走的,不可能因為所有權沒有轉移而被侵權,很難構成盜竊罪。本文前面引用的案例就屬於這種情況。行為人偷偷把車輛開回去後,第二天又把車輛還給租賃公司,證明他只是想逃避治安處罰,為了“早點把事情辦好”,不應認定為盜竊。但如果行為人將車輛開回後藏匿、轉移或變賣,並憑扣押憑證向扣押機關索要車輛或索賠,其非法占有公共財物的意圖就非常明顯,應以盜竊罪論處。

具體到《刑法》第九十壹條的規定,即“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集體企業、人民團體管理、使用或者運輸的私有財產,視為公共財產”,該條只是對貪汙、挪用公款等職務犯罪界定了什麽是公共財產,所列財產不因該規定而轉移其所有權,因此不必區分盜竊對象是否為私有財產。

第二,本案不構成妨害公務罪。

根據《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條的規定,妨害公務罪是指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大代表、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或者故意阻礙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依法執行國家安全工作,雖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但造成嚴重後果的行為。行為人偷偷開走行政機關或司法機關查扣的車輛,是否可以構成妨礙公務罪,在什麽情況下可以構成妨礙公務罪,這個問題相當復雜。我們可以將其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壹)車輛是危害國家安全犯罪工具或者涉及其他國家安全問題的,行為人秘密駕駛,導致危害國家安全犯罪繼續或者嚴重影響偵查工作,還可能對國家安全造成其他危害的。此時應直接適用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條第四款的規定,以妨害公務罪處罰行為人。

(二)因違反交通法規、治安管理或者其他行政法規被有關行政機關扣留車輛,行為人秘密駕駛的。如果行為人沒有使用暴力、威脅手段,與國家安全問題無關,則沒有達到刑事制裁的程度,不符合妨害公務罪的要件,只是違反治安管理的違法行為。本案就是這樣壹種情況。本案行為人沒有采取暴力、威脅手段,根據罪刑法定原則和刑法謙抑性原則,不構成妨害公務罪。

(3)車輛在民事、刑事訴訟中被司法機關采取強制措施扣押的,行為人秘密將其開走,可以認定為隱藏、轉移、變賣、故意毀損已被司法機關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幹擾案件偵查、起訴,最終導致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符合刑法第三百壹十四條的規定,構成非法處置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罪。

(4)車輛是生效民事判決、裁定確定的執行對象,或者是根據生效刑事判決、裁定予以沒收的對象,行為人將其秘密開走,符合刑法第三百壹十三條的規定,應當以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定罪處罰。

需要指出的是,非法處置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本質上是妨害公務的行為,但不限於暴力、威脅、特殊主體。基於此,筆者認為我國刑法中妨害公務罪的設置存在這樣壹個問題:內涵與外延不壹致,難以與其他許多具有妨害公務性質的犯罪形成總則與分則的關系,導致法律適用混亂。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公務”是指與國家或集體有關的壹切事務。可見,壹切立法、司法、執法活動,壹切涉及公權力行使的活動,無疑都是“公務”。阻礙這些活動的行為能否構成犯罪,只應以情節是否嚴重為標準,而不是區分對象。正如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是走私毒品、貴金屬罪的補充壹樣,妨害公務罪也應該是壹個兜底條款。筆者對刑法分則中的妨害公務罪進行了考察,認為除以下刑法明確規定的罪名外,妨害公務罪可以作為妨害公務行為的底條款:1。所有妨礙司法公正的罪行;2.煽動暴力抗拒執法罪;3.聚眾阻礙解救被收買的婦女、兒童罪,阻礙解救被拐賣的婦女、兒童罪;4.妨害傳染病防治和國境衛生檢疫罪;5.妨礙軍事人員執行職務罪、妨礙軍事行動罪、妨礙執行軍事職務罪等。

(作者分別是周口市檢察院副檢察長、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

  • 上一篇:最高法院院長肖揚的資料誰有啊
  • 下一篇:亳州律師刑事收費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