詆毀的意思是:用不實之詞毀人。捏造事實,散布有損他人名譽的言論,給他人造成損害,但未達到誹謗罪的嚴重程度,在我國,應當依據《民法通則》第120條承擔民事侵權責任:“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侵犯法人的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的,適用前款規定。”可見,在認定名譽權侵權時,受害人並不需要證明侵權人是“真實惡意”,因為侵權人是新聞媒體。壹般來說,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主體,客觀上有針對性地制作信息誹謗他人名譽,主觀上有故意傳播,可以認定為侵權。受害人可以向侵權行為發生地或者結果發生地的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確定誹謗罪,應當註意以下內容:
1。誹謗罪必須傳播捏造的虛假事實。如果不是虛假事實,壹般不構成犯罪。
2。誹謗罪的客體不包括法人、團體和組織;
3。主觀上,行為人是故意的。
在互聯網上發布誹謗信息的,同壹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500次以上;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精神失常、自殘、自殺等嚴重後果的;二年內受過誹謗罪行政處罰,誹謗他人的;其他嚴重情節。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壹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壹)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開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治安管理處罰的;(四)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證人及其近親屬的;(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幹擾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我國刑法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希望以上內容能幫到妳。如有疑問,請咨詢專業律師。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壹百七十九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主要方式有:
(1)停止侵權行為;
(2)排除障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返工和更換;
(7)繼續履行;
(八)賠償損失;
(九)支付違約金;
(十)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壹)賠禮道歉。
法律對懲罰性賠償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
第壹款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