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做了皇帝以後,有壹天,在皇宮裏大宴群臣。喝酒喝到壹半的時候,漢高祖說:“各位大臣可以毫不隱諱地議論壹下:看看我為什麽能得到天下,項羽為什麽得不到天下。”大臣高起、王陵回答說:“拿陛下跟項羽比,陛下容易發脾氣,喜歡侮辱人;項羽講究仁義而尊敬人,這是陛下不如項羽的地方。但是陛下賞罰分明,派人去攻城略地,攻下來的就給予獎賞,使大家都能得到好處;項羽嫉妒有才能的人,誰有功勞就害誰,誰有本領就懷疑誰,打了勝仗不給人記功,得了土地不給人獎賞,因此他得不到天下。”
漢高祖聽了說道:“妳們只知道事情的壹個方面,不知道事情的另壹個方面。要論出謀劃策,決勝於千裏之外,我不如張良;要論治理國家,安撫百姓,籌集糧餉,我不如蕭何;要論帶兵打仗,戰必勝,攻必取,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傑,我能用韓信像他們,這是我能夠得到天下的重要原因。項羽有壹個範增而不能好好使用,那是他所以失敗的緣故。”
漢高祖在宴會上說的他能用人這壹點,的確是事實。在爭奪天下的過程中,他不僅用了張良、蕭何、韓信這樣能獨當壹面的人傑,並且還用了許許多多有各種長處的人才。他用人有個特點,就是只要有本領就用,不管什麽出身。在楚漢戰爭中立過功勞,到漢朝建立後出任丞相和將軍的許多人當中,數張良的出身最尊貴,是韓國的公子。其次就要算蕭何和曹參,壹個在沛縣做過文書,壹個是沛縣的監獄官,在封建社會裏,這都是官職卑微的小吏。再往下數,像陳平、王陵、酈食其等人,都是白丁,沒有做過官,更不用提韓信了。在鴻門宴上保護過劉邦的樊噲,是宰狗的屠戶。大將周勃是織草席子的手工業工人兼吹鼓手。大將灌嬰是個綢布販子。這些沒有做過官的白丁,也包括做過小吏的蕭何、曹參在內,在當時的社會裏只有穿布衣的資格,是不許可穿綢衣的,因此,歷史上稱他們為布衣將相。
壹個人的才能和成就並不決定於他的出身,而要看他會不會動腦筋,肯不肯賣力氣。就是這些布衣將相,在幫助漢高祖爭奪天下的過程中,個個都立了大功;在漢朝建立以後,又為鞏固封建統治做出了貢獻,在歷史上留下了他們的名字。
這裏先說說蕭何。他是漢高祖劉邦的同鄉,是個有政治眼光和政治才幹的人。他了解劉邦,認定劉邦將來能夠成就大事業。他在沛縣做文書的時候,凡是劉邦與別人發生了刑事糾紛,官司打到縣衙門裏,蕭何總是站在劉邦這邊,處處袒護他。劉邦擔任亭長,每次向鹹陽押送壯丁需要籌集旅費,別人只出三百錢,蕭何常常出五百錢。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以後,蕭何和曹參派樊噲把劉邦找回來,殺了沛縣縣令,幾個人商量著壹起舉兵反秦,並且擁戴劉邦做了沛公。蕭何可以稱得上漢朝的開國元勛。劉邦打進鹹陽的時候,別的將士都忙著搶劫金銀財寶;只有蕭何。壹進鹹陽城,就到秦朝的丞相府、禦史府,把圖書律令和文書檔案全部接收過來。這是壹批極其重要的經濟、政治、文化資料,有了它,使劉邦對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以及社會情況了解得壹清二楚,對於打敗項羽、統壹天下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至於蕭何月下追韓信,幫助劉邦啟用了壹員大將,這更是目光遠大,十分了不起的事情。
蕭何還是個管理後勤工作的能手。在楚漢戰爭中,他以丞相的身分留在關中,在劉邦屢次被項羽戰敗以後,他很快又籌足了糧餉,補充上士兵,使劉邦能夠重振旗鼓,保證了戰爭的最後勝利。所以劉邦在統壹天下以後,為了表彰蕭何的功績,把他封為酂侯〔酂zàn〕,讓他做了丞相。
再說韓信,他自從被拜為大將以後,發揮了傑出的軍事才能,立了許多戰功。他在戰爭中常常能夠出奇制勝,以少勝多,破趙之戰就是壹個十分突出的例子。這次戰爭開始的時候,韓信在半夜裏挑選了輕騎兵二千人,叫他們每人拿壹面紅旗,從小道出發,到趙軍大營附近埋伏。出發以前,韓信吩咐他們說:“趙軍看到我軍後退,必定傾巢出動,來追趕我軍,到時候妳們沖入趙軍的大營,拔掉他們的旗幟,換上我軍的紅旗。”
輕騎兵出發以後,韓信傳令給全營將士準備點飯菜,他說:“現在大家少許吃壹點,等天明打敗了趙軍以後,再舉行豐盛的會餐。”接著,他派壹萬人做先鋒,背靠河流紮下了營寨。趙軍看到韓信背水為陣,都笑他不懂兵法。等到天壹亮,韓信叫人打起大旗,擂響戰鼓,向趙軍挑戰。雙方打了壹陣子,韓信突然下令拋棄軍旗戰鼓等往後撤退。趙軍見漢軍戰敗,都爭先恐後,壹窩蜂地離開大營,來搶奪戰利品。漢軍退到河邊,無路可退了,就回過身來,拚死力戰,勇不可當。這時候,埋伏在趙營附近的二千輕騎兵,趁趙軍傾巢出動的時候,壹舉占領趙營,插上了漢軍的紅旗。趙軍打不過漢軍,只得往回撤退,當他們看到自己的營盤已經失守,不覺大吃壹驚,便拋戈棄甲,紛紛逃走。漢軍前後夾攻,大破趙軍,斬殺趙軍主將陳余,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戰爭結束以後,有人問韓信:“將軍不依兵法,背水為陣,結果卻取得勝利,這是什麽道理?”韓信回答說:“我這種做法,兵法上有,只是妳們沒有註意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我之所以要背水為陣。就是根據這壹條啊!”從此,大家才知道韓信是壹個善於靈活運用兵法的人,都非常佩服他。劉邦取得天下以後,韓信被封為楚王。
曹參立的戰功也不小。沛縣起義以後,他跟隨劉邦南征北戰,多次打敗敵人。他第壹次立功是殲滅秦朝大將李由率領的軍隊,殺了李由,給予秦朝極其沈重的打擊。攻克鹹陽的戰役中。曹參擔任先鋒,他是最早進入鹹陽的大將之壹。楚漢戰爭中,曹參的戰功也十分顯著,他常常在戰局危急的時候,出來扭轉局面,奪取勝利。他滅了兩個六國舊貴族建立的國家,攻克縣城壹百二十二座,俘獲敵人的兩個王,三個相,六個將軍,以及許多大大小小的官吏。他自己先後負傷七十次,在身上留下了累累傷疤,為創建漢朝立下了血汗功勛。
王陵雖說是布衣出身,家裏卻比較富裕。起義以前,他跟劉邦是結拜兄弟。劉邦進攻鹹陽的時候,王陵也聚集了幾千人,呆古代演奏在南陽。起初他覺得自己年歲比劉邦大,是老大哥;又覺得自己跟劉邦的仇人雍齒很要好,所以就不願意歸附劉邦,想要自己打開壹個局面。楚漢戰爭開始以後,他才站到了劉邦這壹邊。
在壹次戰爭中,楚軍捉住了王陵的母親。王陵派使者去向項羽要還母親,項羽故意請王陵的母親坐在西邊的客位上,待她很是尊敬,目的是想招降王陵。王陵的母親在送使者的時候,流著眼汨偷偷地告訴使者說:“妳回去對我兒子講,叫他好好跟著漢王打天下,千萬別為了我而三心二意。漢王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準能得到天下。”說完,她就拔劍自殺了。王陵牢記母親的教訓,從此忠心耿耿地跟了劉邦,為漢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劉邦手下的謀臣武將,還有壹大班,關於他們的故事也很多。像陳平的足智多謀,樊噲壹身是膽等等。周勃為人忠誠,厚重少文,不僅在漢朝建立的過程中立下了不少功勞,後來為保衛劉姓的江也出了不少力氣,我們將在後面《周勃安劉》這壹篇中講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