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奸是壹種違法犯罪行為。由於現在網絡的廣泛傳播,很多未成年人都比較早熟,早早的談戀愛,戀愛對象可能是同齡人,也可能是年紀比較大的成年人。當未成年人自願與成年人發生關系,成年人是否構成強奸呢?找法網小編為您詳細介紹。1、與哪些人發生關系構成強奸罪?(1)強奸已滿14周歲的婦女。根據《刑法》規定,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奸婦女的,構成強奸罪。也就是說,與14周歲以上的婦女發生關系,要求要用暴力等強制性的手段,不顧婦女意願強奸婦女的,才構成強奸罪。(2)奸淫不滿14周歲的幼女。《刑法》明確規定,奸淫不滿十四周歲的幼女的,以強奸論,從重處罰。奸淫不滿14周歲的幼女,不論幼女是不是同意發生關系,都構成強奸罪。2、哪些人會構成強奸罪?(1)年滿14周歲並且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男子;(2)***同犯罪中,教唆或者幫助男子強奸其他人的婦女。3、強奸罪會怎麽處罰?(1)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奸婦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奸淫不滿十四周歲的幼女的,以強奸論,從重處罰。(2)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①強奸婦女、奸淫幼女情節惡劣的;②強奸婦女、奸淫幼女多人的;③在公***場所當眾強奸婦女的;④二人以上輪奸的;⑤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與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談戀愛或者發生關系無論對方是否自願,都會構成強奸罪。在被強奸或者被猥褻,未成年人壹定要及時告知家人,讓家人為自己的合法權益進行維權,及時找個律師,未免錯過最佳維權時機。
法律客觀:發展權是指未成年人享有充分發展其全部體能和智能的權利,包括未成年人有權接受正規和非正規的教育,有權享有促進其身體、心理、精神、道德等全面發展的生活條件。未成年人的發展包括身體、智力、道德、情感、社會性等多方面的發展。發展權是未成年人權益的核心內容。(壹)義務教育普及程度顯著提高黨和政府壹直把普及義務教育作為實現未成年人發展權的重要內容。1993年中***中央、國務院頒布《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1995年中***中央提出“科教興國”的戰略決策,並確定為實現“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重要方針之壹。2001年國務院頒布《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2006年修訂《中華人民***和國義務教育法》,將義務教育全面納入財政保障範圍。中國義務教育已邁入全面普及的歷史新階段。2000年中國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以下簡稱“兩基”)的目標初步實現,2007年全國“兩基”人口覆蓋率已經達到99%。小學學齡兒童的凈入學率由1991年的96.8%上升到2007年的99.5%;初中毛入學率達到98%,較1991年上升28.3個百分點;此外,高中毛入學率達到59.2%,較1991年上升33.2個百分點。1996年,全國小學輟學率為1.3%,初中輟學率為3.47%,至2004年,全國小學輟學率下降為0.59%,初中輟學率下降為2.49%。男女平等是發展權的重要內容,實現教育的性別平等是實現其他發展目標的基礎。1998年,全國小學女童的入學率已達99%,男女性別差是0.1個百分點。2002年全國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8.58%,男女童入學率的差距為0.09個百分點,已經大體持平。2007年,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達到99.49%,其中男女童凈入學率分別為99.46%和99.52%,女童高於男童0.06個百分點。義務教育普及取得較大成就,保障了未成年人受教育權的實現。(二)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1999年,中***中央、國務院頒布《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素質教育開始進入國家重大政策範疇。各級教育部門積極探索綜合素質評價與考試評價相結合的評價制度,啟動高考內容改革、高校自主招生改革、高職單獨招生考試改革等。中國政府在小學和中學廣泛實施新課程,至2007年12月,使用新課程的學生累計總數達1.5億,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省份擴大到16個。黨和政府大力開辦各類職業教育培訓機構,對完成規定年限義務教育不再升學的未成年人進行職業教育。2005、2006年,中等職業學校連續兩年分別擴招100萬,2007年再擴大招生50萬,招生規模達到801萬人,在招生規模上與普通高中基本相當。這些措施為素質教育的推進創造了寬松的環境,發揮了良好的導向作用。(三)未成年人文化產品和文化活動日益豐富中國少年兒童圖書出版事業蓬勃發展,出版物數量快速增長,質量穩步上升。根據新聞出版總署《2007年全國新聞出版業基本情況》報告顯示,2007年,全國***出版少年兒童讀物10,460種(初版6122種)、1153,509千印張。與1991年相比,種數增長130.45%(初版增長131.63%)、總印張增長96.89%。少兒期刊98種,總印數22,502萬冊,總印張669,547千印張,比1991年相比種數增長22.5%、總印數增長19.88%、總印張增長134.83%,少年兒童圖書館發展較快,圖書館機構數、總藏量、流通人次和圖書種類都有較大程度增加,分別由2002年的88個、11,615千冊、9,643千人次和7,393種上升到2004年的105個、15,581千冊、13,322千人次和7,989種。1998年,團中央發起並實施了中國青少年新世紀讀書計劃,截至2006年,全國各級各類青少年新世紀讀書俱樂部有56,000多個,各種規模的新世紀書屋60,000多個,青少年讀書協會15,000多個,讀書組織開展各種讀書活動達80多萬次,參加青少年超過1,000萬人次。黨和政府不斷加大對青少年活動場所的投資建設,各種青少年宮、兒童活動中心、青少年活動營地等堅持公益性質,以開展普及性活動為主,為未成年人參加文化活動創造條件。截至2006年,全國***有青少年活動陣地近6,000所。從2001年開始,國家從彩票公益金中安排40億元,用於支持各地特別是中西部地區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建設。截至2007年6月,***建成校外活動場所1,025個,其中792個已經投入使用,該工程覆蓋了90%的中部縣城和80%的西部縣城,惠及365個國家級貧困縣。已投入使用的新建活動場所***接待學生2,500多萬人次。(四)未成年人的網絡使用日益豐富未成年人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接觸互聯網等新文化產品越來越多。2005年全國少工委辦公室和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國少年兒童發展狀況調查”顯示,25.6%的中小學生家中擁有電腦,其中城市百分率達到50.4%,農村百分率達到12.8%。使用過電腦的中小學生超過總體的70.0%,其中城市的比例高達87.0%,農村的比例也達到了66.1%。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統計,至2008年6月底,在2.53億中國網民中,未成年網民***4,959萬,占網民總數的19.6%。隨著未成年人接觸互聯網機會的增多,未成年人的新媒介生活呈現出豐富多彩的特點。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07年7月調查顯示,未成年人使用互聯網的主要用途排在前面的依次為網絡音樂91.4%,網絡影視79.6%,即時通信74.6%,搜索引擎70.7%,網絡遊戲67.1%,網絡新聞64.6%,電子郵件46.6%,網絡教育28.0%,寫博客22.6%,網絡購物8.9%等。可見,多數未成年人使用網絡以娛樂、溝通、搜索、了解時事、表達情感等為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