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恢復蒙古會盟派大臣參加制度
嘉慶七年(1802)八月十壹日,應蒙古親王蘊端多爾濟之請,嘉慶帝同意恢復蒙古會盟派大臣參加制度。會盟制度是清朝統治蒙古的壹項重要措施。清政府規定,壹旗或數旗合為壹盟,在指定地點會盟。每盟設盟長壹人,辦理會盟事務。盟長由本盟內旗長中選任,報清朝理藩院請旨簡放,由理藩院頒給印信。會盟的禮節十分隆重,屆時清政府要派大臣帶隨行官員前往。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帝以派大臣參加恐致擾累蒙古各部,便停派大臣參加會盟。這次清政府恢復了派大臣參加蒙古會盟制度,遂具體決定:漠北蒙古賽音諾顏、劄薩克圖汗二部在烏裏雅蘇臺會盟,與定邊左副將軍壹同辦理;土謝圖汗、車臣汗二部事務,在庫倫會盟解決,與庫倫辦事大臣壹同辦理。會盟的主要任務是簡稽軍實,巡閱邊防,清理刑名,編審丁冊。簡稽軍實即察閱兵丁,包括修理器械,練習騎射等內容。巡閱邊防即對烏裏雅蘇臺、科布多等地以及清政府在蒙古族地區所設駝馬牛羊牧廠的戍防。清理刑名即審理刑事訴訟案件。編審丁冊即統計戶口,編選壯丁。
教軍茍文明部自西鄉搶渡漢水,入南山。川東北各縣教軍聚零為整,人數增加。湖北樊人傑等轉戰鄂西北山區。時教軍僅此數支尚有相當實力。三月,勒保破川北教軍,殺張天倫等。四月,劉清在廣元擊破該部余眾。六月,德楞泰破樊人傑於竹山,人傑投河死。七月,德楞泰追殺茍文明於花石巖(孝義廳今陜西柞水]西)。十二月,川楚義軍已無大啊,余眾退入山林。清廷宣告軍事結束。
廣東博羅天地會起義
嘉慶七年(1802)九月,廣東博羅縣天地會首領陳爛屐四、張錦秀等率會徒起義。他們以紅布包頭,手持器械,高擎旗幟,占據山險,幾至萬余人。嘉慶帝聞報後,命總督吉慶、巡撫瑚圖禮調兵往攻。二十三日,起義軍元帥張錦秀被俘。十月初五日,陳爛屐四在羅俘山戰死。這次起義波及東莞、博羅、石龍、增城、歸善、龍門、河源、永安(今廣東紫金)等地區。起義軍到處張貼對聯,上邊寫:身背寶劍遊我門,手執木棍打江山;英雄豪傑定乾坤,萬裏江山***壹輪;爭天奪國壹枝洪,泄漏軍機劍下亡;地鎮高崗壹派溪山千古在,門朝大海三河合水萬年流;白雲冬青洪姓府,天照分明成祖家;飄飄搖搖影無蹤,萬物靜觀日已紅;日照西河映北鬥,被世山谷身真洪。另外,起義軍還宣傳八拜:壹拜盟心王寶明,二拜誓願招過上天神,三拜社公肝膽盡忠義,四拜交付壹家四海人,五拜兄弟結拜似青龍,六拜招賢納士集英雄,七拜盡忠盡義公候位,八拜後日稱帝各封王。天地會起義後,由於兩廣總督吉慶疏於防範,被嘉慶帝免除協辦大學士,革職總督職,不久自殺身死。
恒乍繃率眾起義
嘉慶七年(1802)二月,雲南麗江府維西廳(今維西)農民恒乍繃,率領、怒、白、漢、納西等各族百姓三四千人起義,反對清朝統治。他們持械焚寨,抗擊官兵。嘉慶帝聞報,即命雲貴總督瑯玕派兵往攻。清軍先後有數千人參加對起義軍的鎮壓,其中包括籐牌兵。五月,起義軍占據的康普寨被清軍攻破,起義軍首領臘者布被俘。恒乍繃領導起義軍繼續堅持鬥爭。嘉慶八年十月,恒乍繃被清軍俘獲,這次起義最終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