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治安好主要有三個原因:
壹是依靠數據提升辦案能力,實現從交戰後破案到預警的高效轉變。對於關系民生、人民安全、民心的突出治安問題,上海公安機關創新完善打擊犯罪新機制,通過“控罪更好、大案更快、輕案更準、追贓更勤”,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今年上半年,全市刑事案件立案數同比下降3.8%,破案數同比上升8.7%,命案偵破率達到100%。其中,“兩搶”案件下降21.1%,入室盜竊案件報警下降20.1%,扒竊手袋案件下降6.7%。為進壹步提高打擊成效,上海公安機關將充分發揮科技信息手段的作用,從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方面分析梳理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規律,針對特定類型案件開發數據模型,加強管理,嚴打、集群破案,不斷提高打擊犯罪能力。
二是充分利用信息引領警務,讓每個民警都是“多功能平臺”,提高用警效率。面對日益復雜的社會治安形勢,上海市公安局將按照“警力在素質、人的力量、機制、技術上不足”的理念,以“信息化警務”為全市案件數據動態分析的基礎,實行彈性用警機制和動態勤務模式,進壹步提高警力使用效率。同時,進壹步優化派出所綜合指揮室管理運行,加強視頻監控與街面警力聯勤聯動,努力構建立體化信息社會治安防控體系。
三是解決特大城市治理問題,用智能系統幫助補短板。當城市治理精細化後,智能系統和技術設備將成為重要的輔助系統。以消防安全為例:今年上半年,上海火災起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直接經濟損失分別下降14.8%、3.3%、57.65、438+0%、30.4%。雖然數據在全面提升,但如何有效應對高層火災防控這壹世界性難題,對於上海這個特大城市來說,依然是繞不過去的坎。對此,上海公安機關將積極探索利用溫度、煙霧、燈光等物聯網技術,建立智能火災探測預警系統,確保火災撲滅早、撲滅小。同時,不斷完善區域消防安全聯防組織,切實把消防安全責任落實到樓頭、層頭、室頭等“神經末梢”,努力打通基層消防管理“最後壹公裏”,確保火災撲滅在初始階段。
上海的警察素質高,責任心強。上世紀80年代,湖南籍罪犯在上海作案時被黃埔分局抓獲。我們去把他們接回來,分局的辦案民警提前把我們送到站臺上車。在其他地方可能很難。
上海人素質很好。70年代,外地人和上海人打架,上海人絕對不會叫壹堆混混來報復。壹般派出所在處理上海人和外地人的糾紛時不會黑。相反,他批評上海人。
上海人有警惕性高、防範意識強的傳統。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弄堂裏有很多“小腳偵探隊”,負責治安檢查。
上海的治安管理能力在全國名列前茅,主要原因可以有以下幾點。
壹是歸結於上海市政府管理部門的重視,以及強烈的公共安全意識,使得犯罪分子不敢在上海作案。
第二,上海的警察做任何事情都是認真嚴格的,不受賄,敢於同違法行為作鬥爭。感謝他們,他們基本上是公平公正的。
第三,上海的設施設備完善,監控非常普遍,不給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機。
第四,每天都會有誌願者出來提醒大家註意預防措施的廣播。各小區物業關註小區情況,晚上巡邏。辦公樓由門衛守衛。
5.上海街頭隨處可見警察,對犯罪分子有震懾作用。110的警察是及時的,不會不作為。
第六,關鍵是來上海發展的人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穩定的工作給人帶來快樂。雖然壓力很大,但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到,不會為了生活而犯罪(誰都不想犯法)。
總之,上海的每個人都會約束自己的行為,他們自然會遵守法律。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上海的治安不僅僅是管理出來的,而是逐漸培養出來的。
上海的治安環境在全國大城市中應該是數壹數二的。我去過全國的大城市。許多城市治安好的關鍵在於警察的嚴格控制。偶爾可以看到警察巡邏,但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很少看到警察。所以上海治安好的功勞不應該完全歸於警察,而主要是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人的綜合素質和江浙滬人的性格。因為蘇州、無錫、常州、杭江等周邊城市的治安環境也很好,歷史上這壹帶的人重文輕武,生活小康,女性地位較高,培養了這壹帶男性較為溫柔的氣質。所以很多人說上海人怕老婆。其實江浙滬的人都怕老婆。還有很重要的壹點是,上海是中國近兩百年來最發達的城市,接觸西方文化較早,文化水平普遍較高,衣著舉止衛生。我喜歡有秩序的生活,不像有些城市,這幾年爆發的文化跟不上城市的步伐。上海人喜歡斤斤計較但從不動手,所以街上很少打架鬧事。聽到打架鬧事在安徽還是新疆哪裏,不是我個人的看法。隨便問問大家在上海街頭認識的,很多治安事件都是阜陽、安徽、淮南這種地方的。
不要問為什麽,就是說中國只有上海人的素質和品質最好!所謂有福之人,活在福地。中國只有上海,沒有之壹,北京也不行。請記住,上海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像上海這樣獨特而美麗的城市了。否則,西方人也不會紮堆在上海建租界和住宅。上海是20世紀30年代遠東的王者。那時候香港新加坡還是默默無聞的漁村!上海的未來會更加輝煌,因為這是歷史的選擇,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