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法制欄目 品牌化 發展 電視節目產業化
隨著電視事業的不斷發展,法制類電視節目在近幾年中呈現了爆炸式的發展,先後出現了壹批以中央電視臺《今日說法》欄目為首的以描述案件發生過程,當事人心理狀態的紀實類、庭審型、談話說法類節目等。截至2004年底,全國有固定播出的電視法制節目已超過200個,法律專業頻道10多個。於是有人提出了順應市場需求的電視產業 “頻道專業化、欄目個性化、節目精品化”的總體規劃,“品牌效益”也越來越受到電視人的關註。從而,怎樣促進電視節目產業化的發展,努力推動電視的品牌化進程成為歷史的必然。
壹、提煉鮮明個性,努力培育自有品牌
如何在競爭日趨白熱化的今天使欄目在硝煙彌漫的市場中脫穎而出,這就需要創作者們在策劃上下重力氣、大功夫。策劃的第壹要務,就是通過選材和信息分析,揭示深藏在各個零碎的法律事件背後的客觀規律,從而起到引領電視法制節目正確走向的作用。例如在以案說法類、紀實性公安題材類節目形式相對成熟、模式固定且模仿多的情況下,可以多做壹些益智互動類、庭審直播類、真實體驗類的法制節目。同時,還可以利用壹些娛樂節目的表現手法,秉承“寓教於樂”的思想,開掘壹些新的節目樣式。在這方面,鳳凰衛視的“文濤拍案”可以給我們帶來壹些啟示。主持人竇文濤采用說書的風格,演說民間傳奇、追蹤兩岸三地以及世界最新的刑事案件和歷史奇案,剖析犯罪人的心路歷程,同時調動電視的多種元素來表現。整個節目的氛圍比較輕松,使觀眾仿佛置身於壹個說書場,雖然這檔節目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但這是在法制類節目模式化、刻板化背景下的壹種大膽的嘗試與突圍。
二、優化品牌文化與欄目品質的打造
打造電視品牌欄目,必須賦予它濃郁的文化品質和人文精神,只有蘊涵濃郁的文化品質和人文精神的電視欄目,才具備了競爭力。可以說文化是品牌欄目的核心競爭力。
長期以來,法制類節目往往局限於對案件的描述上,案件發生的社會背景、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動機和心路歷程等深層次的東西挖掘不夠,對事件的報道停留在就事論事層面。選題上也僅僅局限在訴訟及民事案件上,內容多是罪與罰、守法與違法相關的事情以及政法部門的工作情況和人物事跡。實際上這種報道應稱為“政法報道”,而不是“法制報道”。法制節目今後的發展方向應該是多元的,所謂“多元”,我們的法制電視節目要建立“大法制概念”。要針對普通百姓面臨的法律難題,在節目中為觀眾解疑釋惑。在提升人們的收視欲望,提升節目的歷史厚重感,從而體現出引領先進文化潮流的本質,關心社會大眾、關註社會變革,引導廣大觀眾重新建構高尚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思想道德情操的較高的欄目品質。相對而言,內容腐朽平庸,格調底下庸俗的電視節目壹定與“品牌欄目”的稱號無緣。
三、品牌節目視覺識別系統的建立,為營銷傳播提供便利
首先,所謂外包裝的片頭、片尾、片花及標誌音樂、欄目log的設計上,它不僅具備識別功能,還能在欄目的形象宣傳上起到壹定的作用,更為貼切的展示出節目的特色和精神風貌。這種外在包裝在傳播中給受眾形成壹種心理暗示,就像壹看見橙色就想起了湖南衛視,壹看見轉動的地球就想起了《新聞聯播》壹樣。
其次,成熟的個體形象設計。現在國內的欄目大多數走的是制片人負責制或編導責任制,而西方國家的電視欄目很早就走上了主持人負責制。可以說,壹個具有收視率的欄目可以把主持人聚焦為壹位明星,反過來壹個明星主持也可以通過手中對它的認同帶動起壹個欄目的收視。這時候,主持人不再單單是個說話的工具,而是壹種思想的表達,壹個好產品的商標。在同類欄目中,壹個成熟的主持人形象樹立,勢必會成為壹個欄目品牌營銷中的壹大亮點。例如江西衛視的《傳奇故事》,主持人金飛壹如節目平淡樸實的風格,沒有過多的裝扮,語言詼諧幽默、智慧中還有那麽點狡黠,簡單隨意、親切自然,顯露出洗盡鉛華之後的質樸之美。故事最後入木三分的點評,彰顯出主持人深厚的社會閱歷和文化積澱。這時的主持人不再是“教條”的工具,而是以壹種“潤物細無聲”的姿態向人們傳遞著壹種愛與真誠。
四、加強互動,增強法制欄目的服務性,實現效益拓展
長期以來,中國電視就壹直缺失對受眾的研究與開發。在西方,媒介業非常重視對受眾的調查研究,美國電視業在歷史上很早就有“受眾本位”的意識。美國電視業機構常委托各種調查公司通過開展系統化的受眾研究,通過優化媒體組織體系和業務流程,提高受眾滿意度和忠誠度,提高媒體效率和利潤水平的工作實踐,達到競爭致勝、快速成長的目的。正是有了科學的受眾管理,傳媒才有了提供增值服務的可能。與此同時傳媒不只是提供信息產品和附加服務,還為媒體自身附加受益的來源進行拓展。對於法制類節目來說,可以提供有償的法律支持服務,這種運作可以是欄目組獨立做,也可找到協作機構壹起做,實現品牌和服務的拓展。
五、科學管理,努力培養高素質的法制節目采編人才
在國內電視法制領域,不少頻道和欄目不註重采編隊伍的長期培養,為解燃眉之急,往往從其它欄目臨時抽調或者招聘專業法律人才,匆忙組隊,導致“扛機”的不懂法制,做出來的節目法理性不強;而懂法律的又沒有電視常識,拍出的節目欠缺觀賞性,成了個案陳述或者電視新聞。隨著國家法制建設的加強,從國家到每壹個公民都離不開法律,法制宣傳也已經成為電視宣傳的重要內容,因此,我們要把法制節目制作隊伍建設作為壹件刻不容緩的事情,著力培養壹批專門的電視法制宣傳人才,使電視法制節目向更加深入、更加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矗.法制新聞報道概說[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2,2.
[2]黃升民,周艷.中國電視媒體產業經營新動向[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10).
[3]李曉楓.中國電視品牌節目建設與發展戰略研究[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