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壹直很喜歡韓國和印度的電影,感覺他們什麽題材都敢拍敢放,任何社會問題都可以在電影裏展現、反映、討論、曝光,甚至很多電影直接推動了立法和社會制度的完善。能拍出這樣的電影的電影人,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情懷令人欽佩。(我國電影人請自省)
《辯護人》就是這類電影的代表之壹。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原型是盧武鉉總統。上映後影響巨大,電影對韓國的司法公正和民主化進程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好電影以故事打動人,以核心感染人。
是什麽讓壹個壹心只想賺錢的小律師變成了民主鬥士?
電影的前40分鐘很平淡,講的是壹個普通人,宋有碩,和我們身邊生活的人壹樣,為生活而努力。他聰明勤奮,懂人情世故,很接地氣。他很清楚自己能碰什麽,不能碰什麽。他之所以被卷入閱壺事件,可以說是因為壹開始對老板娘的重情。後來隨著不斷的了解,壹個由權利堆砌的殘酷真相擺在了他的面前。在這種情況下,他逐漸認識到憲法存在的真正意義,他發現正義值得他堅持不懈地奮鬥。
“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生活在壹個因為這種荒謬的事情而踩剎車的時代。”
“我不能接受人們因為不富裕而不能受到法律保護和享受民主的說法。”
“當這樣的公民無法行使自己的合法權利時,作為壹名法務人員,我應該站在最前列。這才是真正的法務官的義務。”
以壹己之力對抗國家,但明知是以卵擊石仍戰鬥到底,才是真正的勇者。
“無論巖石有多堅硬,它都會死去。再脆弱的卵,也會是活的。巖石最終會碎成細沙,蛋最終會在巖石上方孵化。”
喬布斯說過,只有那些瘋狂到認為自己可以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如果不能改變世界,至少要堅守內心的真善美,不要麻木不仁,隨波逐流,不要讓世界改變我們。
向敢於向石頭扔雞蛋的人致敬,向依然堅守正義和信仰,最終通過奮鬥改變世界的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