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律師諮詢 - 讀後感【UFO辯護律師】

讀後感【UFO辯護律師】

誰說中國的科幻小說無聊,誰說都是舶來品沒有鄉土氣息?壹套中國科幻小說的流行,擊碎了所有的疑惑和擔憂。發行壹個多月後,潘院士科幻作品初版8000冊已售罄,出版社緊急加印6000冊。其中《飛碟的保衛者》還被大連市教委選為2007年青少年閱讀活動用書。

我記得不久前見過潘院士。他是壹個小個子男人,戴著壹副方形眼鏡。他看起來有點土氣,裙子有點皺。他總是面帶微笑,非常和藹親切。潘老是國內外著名的水電工程專家。曾參與新安江、三峽等多項重大水利工程的設計和指導。提到自己的“無所事事”,王先生打趣道,“壹個院士寫科幻小說就像壹個教授賣扒雞...壹個院士可以在某個科技領域有所建樹,但不能保證他的文章壹定出彩――也許他會看不懂,就像教授做的扒雞可能難以下咽壹樣。”

潘老,這是謙虛。我看了他的科幻作品,因為書中離奇的想法和遐想而愛不釋手。小說幾乎囊括了人類迄今為止所有的科學發明和技術。作者淵博的科學知識,巧妙地結合了數學、物理、化學、水利、電子、生物的知識,在水電領域科學術語的運用更是得心應手,來源於科學想象,高於科學。難怪許說潘老的作品“是科學現象與文學藝術的結合,是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結晶”。

從1904,繡像小說出版徐念慈的月亮部族小說,到中國本土科幻創作,已有百余年。相對於科學在推動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科幻還是有點令人窒息,從數量和質量上來說還是有點落伍。科普界對科幻小說的科學性持懷疑態度,主流文學界對其文學性嗤之以鼻,魔幻和玄幻小說以強大的誘惑力爭奪部分讀者。科幻小說的蕭條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1979童教授的《珊瑚島上的死光》挑戰了傳統科幻小說的“科普功能”。思想得到解放的作家沒有方向,試圖將科幻小說等同於“主流文學”,使得小說幼稚、淺薄、世俗。20世紀80年代,科幻小說出現了巨大的出版空白。90年代初,隨著世界科技革命的發展,科幻小說的創作終於達到了壹個小高潮,出現了高水平的創作團隊,各種科幻期刊和獎項層出不窮,但在西方文化價值觀的沖擊和挑戰下,仍然很單薄。《超人》《星球大戰》等外國科幻模式占據了無數讀者的心。好在不怕失敗的創作者勇於前行,壹直在摸索前進的科幻創作團隊也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走本土化方向是科幻的必然趨勢。

當戴紅領巾的孩子大聲念道:“謝謝潘爺爺,您的書給我們的生活打開了另壹扇窗,讓我們了解了更多的科學知識,增長了想象力,明白了很多道理。只有通過努力才能找到靈感,發明高科技。科學也有另壹面,既造福人類,也危害人類。我們不僅要利用它,還要控制它。而這些東西是我們平時學習中從來沒有考慮過的。他們不僅啟迪了我的知識,也啟迪了我的智慧……”我們笑了,潘老也笑了。在他樸實的外表下,分明有壹顆探索科學的童心,壹顆傳播知識的熱情,壹份對祖國未來的熱愛!他的大智慧和智慧是看不見的!當記者問他,為什麽要從事科幻小說的創作?他回答說:“我的努力是將中國的科幻作品本土化、世俗化和教育化。”

380多年前,西方著名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說,學術可以取長補短,學法律可以使人邏輯嚴密,學數學可以使人精確專註。希望熱愛科學的年輕讀者也能從科幻小說中獲得更多的想象和探索靈感!我們期待更多的科學家寫出科幻小說,引導小讀者和大讀者在健康的文化環境中敢於幻想和創新,探索自然和宇宙的奧秘!

  • 上一篇: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科龍案
  • 下一篇:法律咨詢服務收費標準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