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律師諮詢 - 福建省年度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分析報告

福建省年度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分析報告

2005年,福建省國土資源部門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和國土資源部的正確領導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以及省委七屆八次、九次、十次全會精神為指導,按照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 緊緊圍繞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部署,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項重大決策。 圍繞服從大局、服務中心、保護資源、保障發展,以改革創新、拓展空間為動力,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不斷提高國土資源調查、規劃、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平,處理好國土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的關系、支持經濟發展與維護農民權益的關系、依法行政與提高工作效率的關系,取得了明顯成效。2005年以來我省土地資源綜合統計分析報告如下。

壹.土地資源

土地資源

根據2005年全省土地利用變更調查,全省所轄土地總面積為12 401 563.79公頃,主要土地類型有:

農業用地10 764 550.43公頃

耕地135 399.02公頃。

花園619 395.86公頃

林地8,325,398.73公頃

草地2626.39公頃

其他農業用地為463 139.77公頃。

建設用地588856.02公頃。

居住和工業用地461 308.438+0公頃

交通用地67 109.55公頃。

水利設施用地60437.66公頃。

圖1 2005年福建省土地利用現狀圖

未利用土地為1 048 157.35公頃。

未利用土地659675.93公頃。

其他土地388 481.41公頃

(2)土地利用

在農用地轉用建設用地審批過程中,要著力實施項目驅動戰略,進壹步轉變職能,改進服務方式,把主動服務與加強批後管理結合起來,切實保障發展用地需求。具體措施是:①繼續保證省級以上重點建設項目和符合產業政策的工業項目合理用地,做到以項目定用地、以項目投資定用地,積極支持支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大企業和高附加值、高稅率企業,以及能產生集聚效應的重大項目建設。(2)進壹步提高服務水平,實現主動服務、全程服務、優質高效服務。提前介入項目用地,及時了解項目情況,積極參與項目可行性論證,做好項目用地預審,特別是該批土地中各項目的預審。完善網上審核制度,對壹些急需的重大項目開辟“綠色通道”,進壹步簡化程序、減少環節、縮短審批時限,特事特辦、快速辦。③重點推進項目落地。壹方面,根據省政府要求,實行批地使用制度,批地報批時要附具體建設項目。該批土地除省級以上重點建設項目外,在原審批材料基礎上增加項目審批(核準、核準、備案)文件和新設立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土地在城市規劃區內的,應當附土地規劃許可證;用地在城市規劃區範圍以外的,應附村莊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和經批準的總平面圖。另壹方面,加強土地審批後的監督管理,建立土地供應網上備案制度,及時監控各地征地、供地、項目落地等土地審批執行情況,引導新增項目安排在未批先供的土地上,切實提高土地供應率、土地供應率和土地利用集約率。2005年全省土地利用現狀見圖1。

圖1

2005年省政府批準的建設用地比2004年增加6463.27公頃,增長50.6%,其中農用地轉用增加4606.73公頃,增長52.37%,耕地增加2654.38+069.69公頃,增長58.79%,如圖2所示。

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關於加強征地補償管理切實保護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的通知》精神,在征地補償中堅持直接支付方式,確保征地補償款及時直接發放到被征地農民手中,加強征地補償費跟蹤監督管理,有效防止拖欠、截留、挪用征地補償款的發生。全面落實耕地年產值和征地補償最低標準,按照“適度提高標準、依法合規、保護耕地”的原則,全面落實全省耕地年產值最低標準,適當提高全省征地補償安置標準,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制定規劃區內地塊綜合地價,按照國土資源部要求劃分地塊,根據土地類型、產值、土地區位、農用地等級、人均耕地數量、土地供需狀況、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等,計算征地綜合補償標準。探索建立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的途徑,進壹步研究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養老補貼,切實保障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

圖22001-2005年福建省建設用地審批情況。

(三)土地整理、復墾和開發

2005年,福建省根據實際情況,全面落實和完善了各級政府和有關行政部門領導任期耕地保護責任制,把耕地保護作為壹項重要內容,納入各級政府的工作目標,明確了各級政府耕地保護和管理的責任, 並在對全省1 829萬畝基本農田保護區實行圖、表、實地管理“三位壹體”的基礎上,建立了基本農田分級監管體系。 按照“分級監管、統籌投入、分級建設”的要求,確保基本農田保護和土地開發整理責任、措施、投入到位。堅持制度先行,加強項目管理,實施專項資金在線監控,充分利用市場機制,積極拓展資金渠道。土地開發整理實現了規範化管理、標準化建設、規模化開發和產業化經營,實現了耕地數量、質量和生態保護的協調統壹。具體做法是:①認真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制。全面落實和完善各級政府領導任期耕地保護責任制,全省各級共簽訂保護責任書10 378份。同時,制定考核指標和標準,嚴格考核獎懲措施,對工作不力或存在的問題進行通報,並責令整改。②嚴格保護基本農田。全省* * *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115 910,總面積1 829畝,保護率達到89%。凡不符合占用基本農田條件的建設項目,壹律不予審核。③積極開展土地開發整理。按照“確保重點、註重質量、保護生態”的基本思路,建立健全了壹套科學規範的管理制度,包括科學遴選、加強監管、嚴格驗收,實行專項資金在線監控,建立健全土地開發整理資金籌集和利益分配機制,充分調動地方政府、企業和個人開發整理土地的積極性。通過耕地開發整理,新增耕地超過建設占用耕地數量,實現耕地占補平衡。

2005年共開展土地整理、土地復墾和土地開發項目2 166個,總土地面積8 721.62公頃,其中農用地4 685.97公頃,耕地3 575.07公頃。總投資148173200元。其中,土地整理面積3210.77公頃,增加農用地9378.85公頃,耕地435.54公頃,投資9705.63萬元;土地復墾面積3664.74公頃,增加農用地和耕地231.1.23公頃,投資2283.28萬元;土地開發面積1,846.1公頃,增加農用地1,436.89公頃,耕地828.30公頃,投資282841萬元,如圖3所示。

圖3 2006 54 38+0-2005年福建省土地整理開發復墾情況

二。礦產資源

(壹)礦產資源的現狀

截至2005年底,全省已發現118種礦產,占全國已發現礦產總數的70.2%。已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種(含分礦種)106種,其中能源礦產3種,金屬礦產34種,非金屬礦產67種,水氣礦產2種。

目前,福建省已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產有19種,其中鎢礦物僅1種,非金屬礦產有:型砂、玉石、建築砂、水泥標準砂、建築花崗巖、裝飾花崗巖、葉蠟石、粉狀應時、寶石、明礬石、壓電晶體、陶粒頁巖、高嶺土、巖棉。我國前10的礦產有37種,其中金屬礦產11種,非金屬礦產26種。

根據礦產資源特點和市場需求,我省優勢礦種有黃金、鉭、葉蠟石、高嶺土、石英砂(玻璃砂、水泥標準砂、鑄造砂)、重晶石、螢石、裝飾花崗巖等。豐富的礦產有鐵、鎢、鉬、銅、鉛、鋅、稀土、銀、寶石、玉石等;不足的礦種有煤、錳、錫等。短缺的礦產有石油、天然氣、鋁礬土、磷礦、鉀鹽和其他礦產。

(二)地質勘查投入和勘查成果

2005年,全省投入地質勘查資金128412900元。其中,中央財政撥款365438+80萬元,其中礦產資源補償費2930萬元;地方財政撥款177.99萬元;企事業單位投資7881.39萬元,如圖4所示。機械巖心鉆探工作量為104024米,探坑工作量為4999米。2005年底,勘探從業人員65438人,其中技術人員93人,勞動報酬2782.8萬元。

2005年,全省新發現礦藏11處,其中:龍巖永定縣浮石鎮石坑洞煤礦,預測資源量2萬千噸;龍巖漳平市拱橋鎮箭竹坪煤礦,預測資源量1.9萬噸;三明大田縣武陵鄉武陵煤礦,預測資源量21千噸;泉州永春縣下洋鄉瑤南煤田,預測資源量3000千噸;泉州安溪縣香花鄉後田煤礦,預測資源量1.5千噸;三明大田縣前坪鄉坑村鐵(鉛鋅礦),預測資源量506萬噸(礦石);三明大田縣梅山鄉大安鐵(鉛鋅)礦,預測資源量36萬噸(礦石);南平武夷山市五福鎮上西坑礦段銅鉬多金屬礦床,預測資源量1.2萬噸(金屬);南平建甌市南雅鎮三磨石礦區鉛鋅礦,預測資源量7.57萬噸(金屬);龍巖永定縣培豐鎮大排礦區鉛鋅礦,預測資源量35.08萬噸(金屬);南平武夷山市五福鎮坪地段鉬礦,預測資源量1.020噸(金屬)。

圖4 2005年福建省地質勘查投資情況

(三)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和利用

1.頒發勘探許可證和采礦許可證

2005年以來,嚴格按照礦產資源規劃的要求,全省加大了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和儲量的監督管理力度。不符合礦產資源規劃的,不予立項,不予頒發采礦許可證和勘查許可證。

2005年(含變更、新設、延期及其他),全省共受理采礦許可證和勘查許可證3236個。其中,發放勘查許可證799份,批準登記面積83335438+0平方公裏,收取礦區使用費99.24萬元;頒發采礦許可證2437個,核準登記面積640.68平方公裏,收取采礦權使用費654.38+0.7693萬元(見圖5)。

2005年福建省勘查許可證和采礦許可證發放情況。

2.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基本情況

為了加強礦產資源管理,堅持開源與節流並重、開發與保護並重的原則,嚴格保護和合理利用礦產資源。①加強地質找礦。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圍繞重點成礦帶和重點礦種,特別是列入16國家重點金屬成礦帶的武夷山成礦帶,開展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和勘查工作。創新找礦理論和技術方法,加緊尋找深部隱伏礦床,重點尋找煤、銅、金、鉛、鋅等重要急需礦產。積極爭取中央地質勘查基金投入,用好省級財政地質勘查專項資金,探索建立地質勘查投入產出機制,努力實現找礦新突破,增加資源儲量特別是可采資源儲量。②深入貫徹國辦發〔2005〕28號文件精神,整頓和規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嚴厲打擊無證非法采礦,努力實現“無證非法采礦查處率100%”的目標;嚴厲查處越界開采、以采代探、亂采濫挖等破壞礦產資源的行為,不斷規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為礦業權人提供良好的勘查開采環境。同時,按照規模化、集約化的要求,積極推進礦產資源整合和礦山布局優化。(3)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嚴禁新設鎢、錫、稀土礦業權。進壹步完善礦業權準入條件,加強省內優勢礦種和稀缺礦種管理,合理提高礦產資源最低開采規模。(4)煤炭納入我省保護性開采礦種進行嚴格管理,調控開采總量,科學配置資源,促進合理利用。⑤全面推進礦山礦產資源儲量動態監督管理,加強礦產儲量基礎工作,開展基於動態監測的儲量消耗補償費征收試點,並在試點基礎上逐步實施,維護礦產資源國家各項權益。⑥繼續做好“青山掛白”管理工作。在鞏固福廈高速公路兩側“青山掛白”治理成果的基礎上,認真開展其他高速公路、國道、省道、鐵路和“五河壹溪”兩側“禁采區”的“青山掛白”治理。

第三,國土資源市場

(壹)土地市場

1.土地市場建設

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完善土地資源市場配置新機制。2005年,全省土地市場秩序進壹步規範,土地市場監管力度進壹步加大,土地市場運行進壹步規範。針對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存在的問題,與省監察廳聯合下發了《關於進壹步規範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工作的通知》,從出讓程序、信息公開、出讓範圍、資格條件、合同履行等方面不斷規範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工作。全省嚴格執行經營性房地產招標拍賣掛牌制度,建立房地產開發企業信用檔案。對有不良行為記錄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或個人,禁止或限制其參與政府特許的國土資源行業經營活動。開展“國有土地使用權掛牌出讓網上交易”試點,力爭網上發布掛牌公告和交易公告,競買人可網上報名、報價、競價,構建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配置土地資源的新型土地交易平臺。

2.壹級土地市場

2005年,全省* * *土地出讓2825宗,面積5705.53公頃,其中新增3118.40公頃,成交價240181.85萬元,凈收入681267790元,成交價和凈收入。協議出讓1.985宗,面積3830.58公頃,其中239441公頃,成交價458669.39萬元,凈利潤82260.38萬元;招標拍賣掛牌840宗,面積1874.95公頃,成交價194321246000元,凈利潤59900741000元;租賃15宗,面積1.90公頃,取得土地租金34.97萬元;其他供地方式91,面積31.82公頃,收入21.6285萬元(見圖6)。

3.土地二級市場

積極推進土地二級市場建設。出讓土地使用權44835宗,面積3143.65公頃,出讓金553875.99萬元;出租36宗,面積2.54公頃,租金4.06萬元;抵押65,438+09,032筆,面積92,539.99公頃。抵押價款6148293.07萬元,貸款金額299154746萬元,有效占用了現有土地,促進了現有土地的合理利用,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見圖7)。

圖6 2005年福建省土地流轉圖

圖7 2005年福建省各設區市土地使用權出讓地圖

(2)探礦權、采礦權市場

1.探礦權采礦權市場建設

加大地質勘查投入,加強重要和急需礦產的勘查。2005年,省財政專門安排2000萬元地質勘查資金,用於煤炭等重要礦種的勘查。組織上報並經國土資源部、財政部批準在我省安排礦產資源補償費礦產勘查項目8個,項目資金1,654,38+0.9萬元。2005年發現了壹批具有開發前景的新礦床,鉛、鋅、煤礦經進壹步工作有望成為大型礦床。全面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全面整頓和規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通知,印發《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國務院全面整頓和規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實施意見》,成立領導小組,組織召開全省會議作出部署。將整頓和規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納入各級政府國土資源目標責任制考核,切實加大對非法無證采礦的查處力度。市縣兩級政府都建立並實施了動態檢查、檔案管理和舉報獎勵。針對礦產資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經省政府同意,除國家地質調查項目、省級礦產資源有償勘查項目、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項目、省級礦產資源勘查基金勘查項目及其他由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安排的勘查項目外,暫停在省內申請新的探礦權。暫停受理審批期間,對探礦權審批後進行了全面檢查,加強了監管,研究制定了相應的政策措施。組織開展了省級煤炭資源勘查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現已形成初稿,待進壹步論證後報批。部署了鄉鎮小煤礦聯合改造方案的編制和審批工作,部分縣的方案已通過評審。繼續開展“青山掛白”專項治理,在壹期治理的基礎上,全面開展“禁采區”二期1 372“青山掛白”點專項治理。開展了建立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的調研,起草了《福建省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實施辦法》,並報省人民政府批準。

2.探礦權采礦權壹級市場

加快礦業權市場建設,嚴格按照福建省礦業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管理辦法,開展礦業權和部分探礦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工作,研究提出擴大探礦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範圍的方案。全省出讓探礦權455宗,合同金額5031.1.000元,其中申請審批445宗,合同金額55.93萬元;拍賣掛牌10案,合同金額4471.80萬元;礦業權出讓880宗,合同金額28377.07萬元,其中申請審批協議有償出讓606宗,合同金額20776.44萬元;招標拍賣掛牌出讓274宗,合同金額7600.63萬元。

3.探礦權采礦權二級市場

全省探礦權出讓37宗(售),價款7334.84萬元。礦業權轉讓1宗(其他),價款963.94萬元。

四。違法案件的調查和處理

1.土地違法案件的調查處理

2005年,福建省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共發現土地違法行為10786起,其中動態檢查發現土地違法行為9383起,動態檢查制止土地違法行為8978起。立案查處土地違法案件3792件,涉及土地面積301.52公頃,其中耕地103.22公頃,涉及個人2820人,占總數的74%。今年結案3689件,占比97%,涉及土地面積312.69公頃,其中耕地105.18公頃。2005年,* * *拆除違章建築142.29公頃,沒收構築物8.14公頃,收回土地105.41公頃,其中耕地27.60公頃,罰款18630600元。移送刑事案件14件,追究刑事責任8人。

2.地質礦產違法案件的查處

查處礦產資源違法案件932件,其中涉及個體非法采礦案件829件,占88%;結案802件,涉及個人非法采礦729件,占90%。吊銷采礦許可證2個,罰款528.809 1萬元,移送刑事案件22件,追究刑事責任1人。

與2004年同期相比,土地違法案件數量略有下降,但總量仍然較大,特別是個人違法占地,但礦產違法案件數量大幅增加,罰沒數量也大幅增加。

動詞 (verb的縮寫)國土資源行政復議

去年底未結案3件,* * 2005年受理51件,其中行政處罰42件,行政許可6件,行政強制6件,其他4件。今年審結53件,其中維持38件,變更5件,撤銷5件,撤回5件。今年未審結1件。

六、國土資源管理機構和人員培訓

加強國土資源隊伍建設,提高幹部職工業務素質。具體措施:①深入學習特別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省委七屆十次全會精神,把握政策方向,領會精神實質,不斷增強依法行政的能力。(2)加強國土資源部門領導班子建設。認真落實國土資源幹部管理制度改革的有關要求,做好市縣兩級國土資源部門領導班子配備工作,切實提高領導班子的凝聚力和戰鬥力。(3)加強鄉鎮國土資源單位建設,認真落實村級國土資源和規劃建設環境保護協管員制度,使國土資源管理在村級得到輔助,促進管理落實。(四)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國土資源行政權力運行腐敗體系,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建立廉政談話、誡勉談話和警示談話制度,著力抓好黨風廉政建設。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從源頭上預防腐敗。⑤按照國土資源部的統壹部署,繼續在全省國土資源系統開展“完善制度、提高素質”活動,組織開展幹部集中教育培訓,全面加強系統制度建設、組織建設、隊伍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基層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和廉政建設,切實提高幹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努力在全系統創建服務型機關、高效集體和高素質隊伍。

年末,全省國土資源管理局在職人員(不含事業單位)2592人,其中行政人員1.864人,研究生53人,本科、專科1.556人,高中、中專850人,初中及以下1.33人。總收入54571.87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收入380萬元,地方財政收入47230.88萬元,其他收入6960.99萬元。基本建設投資200萬元(省地勘局)。直屬事業單位444個,從業人員4213人;鄉鎮國土所1.004個,3579人,其中專職3442人,兼職1.37人(見圖8)。

圖8 2005年福建省國土資源機構人員情況

2005年,全省各類院校畢業或結束培訓的有1017人,其中參加黨校的有239人,在行政學院學習的有148人,參加其他培訓的有630人,其中出國培訓的有10人。305人參加學歷教育,其中碩士生5人,本科生137人,專科生163人。今年有五個人獲得了學位,包括兩個碩士和三個學士。通過在高校的學習培訓,各級國土資源管理幹部的專業水平和政治素質得到了顯著提高(圖9)。

圖9 2005年福建省幹部培訓和學歷培訓情況。

七。問題和建議

(1)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要按照國土資源部的統壹部署和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的實施方案全面開展。根據全國土地利用規劃綱要、海峽兩岸經濟區建設綱要、全省“十壹五”規劃、產業布局規劃、省直屬有關部門“十壹五”專項規劃和區域規劃,合理安排建設用地布局,確定中心城鎮和農村居民點建設規模、耕地保護特別是基本農田保護和建設用地控制目標。

(2)嚴格控制建設用地總規模,確保國家和省重點建設項目需求。①加強規劃引導,鼓勵和引導產業向開發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住房向社區集中。②大力盤活現有土地。認真落實省政府《關於閑置土地處置的若幹意見》,為新項目落地提供空間。(3)研究制定工業項目用地評價指標體系。在建設項目審批、用地預審和供地審查中,要堅持項目用地定額和投資定額。對沒有特殊工藝要求的工業項目,要建設多層廠房,杜絕圈而不用、小項目占地等浪費土地的行為。

(3)嚴格落實基本農田保護制度,確保糧食安全。基本農田保護區實行圖、表、田三位壹體管理,做到保護圖、圖、責“三落實”。積極開展土地開發整理,擴大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全省多年耕地占補平衡。

(4)加強礦產資源管理,規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秩序。繼續整頓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秩序,嚴厲打擊無證非法采礦,努力實現“無證非法采礦查處率100%”的目標,積極推進礦業權市場建設,不斷優化礦山布局和開采結構,繼續抓好“青山掛白山”專項整治,使高速公路、國道、省道、鐵路和“五河壹溪”兩側都有“白點”

(5)堅持執政為民,維護群眾利益,切實保障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在征地補償中堅持直接支付方式,確保征地補償及時直接發放到被征地農民手中,加強征地補償費用的後續監督管理,有效防止拖欠、截留和挪用征地補償的發生。

(6)推進國土資源電子政務建設,不斷提高國土資源管理水平。要繼續按照“統壹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推進“金土工程”建設,切實提高信息化水平。要充分利用現有網絡平臺,建立地質災害防治信息預警系統,開通國有土地使用權掛牌出讓網上交易系統,加快礦業權網上審查系統建設,實現地質災害預測預警、礦業權網上掛牌交易、網上審批。

  • 上一篇:翡翠買到假貨怎麽辦?
  • 下一篇:阜陽律師收費標準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