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移民有四個特點:壹是移民數量大增。移民主要來源於山東、河南等人口大省,近年來有大規模趨勢。第二,移民候選人的結構發生了變化。原來主要是成績壹般的學生,現在有相當壹部分尖子生為了考上重點或者名牌大學,也加入了移民的行列。第三,移民流向多元化。起初,高考移民主要流向經濟和教育發展水平較低、高考分數較低的西部省份,新增目的地有兩個。壹種是到安徽、海南等經濟教育發展中等、高考分數低的東部省份;還有壹種是去北京、上海等經濟文化發展水平高,但高考分數嚴重偏低的地方。兩個方向都有大量移民。第四,高考移民有加速發展趨勢。高考移民是壹種不正當競爭,是壹種投機行為,或者說是壹種純粹的營利行為,是壹種通過不正當甚至非法手段的投機行為。反映了招生制度的不公平,卻造成了新的不公平。它引起了新的教育和社會問題。
中國有悠久的考試傳統。自隋代科舉制度建立以來,考試在中國人的社會生活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十年無人知曉,壹舉成名的傳統觀念已經根深蒂固。這給考生很大壓力。具體來說,考生面臨來自家庭、社會和同學的三重壓力。家庭壓力首當其沖。農村家庭的孩子,父母沒有機會上大學,於是把幾代人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千方百計讓孩子出人頭地,孝敬祖先,改變現在的經濟社會地位。城市裏的家庭,不管是幹部還是知識分子,都有攀比的心態。孩子考上大學是他們賴以在別人面前炫耀的壹種資本,怕孩子丟臉。很多家庭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請家教,讓孩子上輔導班,無形中給孩子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壓力。其次是來自社會的壓力。從1999開始,高考改革開始加速,高校開始大規模擴招。以前千軍萬馬擠在壹起的高考變得相對輕松。但隨之而來的是,大學生失去了計劃經濟時代的分配保障,就業難的問題開始凸顯。大學生找工作都很難,更別說高中生了。為了將來有壹份理想的工作,妳必須考上大學,而且是好大學。第三是來自同行的壓力。高中階段的學生身心發展基本成熟,有壹定的獨立性,但在特定階段也有很強的特點。他們在學習中經常會出現競爭的情況。但畢竟人的智力和能力是有壹定差異的。有的同學成績難免落後,有的同學心理難免波動。有些同學認為自己很難通過正常渠道考上,有時會轉而鋌而走險,尋求詐騙。社會誠信缺失和道德缺陷也是導致高考舞弊的重要因素之壹。當代中國正處於深刻而快速的社會轉型期。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傳統的道德觀念在市場經濟的刺激和推動下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壹方面,過去只強調精神,不強調物質;只談國家和集體利益,不談個人利益;只註重道德目標而不註重功利原則的價值觀發生了巨大變化。平等觀、主體性、競爭觀、效益觀逐漸成為大學生思想道德觀念的主流。另壹方面,市場經濟具有壹定的功利性和競爭性,滲透到人們的社會生活中,並在壹定程度上誘發負面效應。此外,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政治體制改革有待進壹步加強,新的道德體系尚未完全構建,教育相對落後,導致社會上出現了壹些不誠信的現象,在壹定程度上形成了反誠信的文化氛圍。受反誠信文化的影響,當代大學生無法形成對誠信的正確認識,誠信嚴重缺失。
為了徹底杜絕高考作弊,每年高考前,國家都會出臺相關政策整頓高考紀律。全國各地教育和有關部門也采取了各種有效措施,維護高考的公平公正。多省市相繼出臺高考“誠信協議”、“誠信責任表”、“誠信合同”。這能起到什麽作用?這就好比顧客在逛超市之前,向門口的保安承諾不偷商品壹樣。多可悲啊!隨著移動通訊工具的高度發達和廣泛使用,很多高考考點普遍使用屏蔽儀、指紋儀等。,有的還實行電子監控,可以說是鬥智鬥勇。雖然各地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文明成果打擊舞弊,但活生生的事實壹再證明,高考舞弊現象從未消失過!誠信是壹個人的基本道德品質,是立足社會的基礎,也是當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點。誠實守信應該是高考生的基本態度。但從高考實際情況來看,高考作弊現象時有發生,作弊形式也在不斷翻新。出現這種情況有社會、學校、家庭的原因,但主要是考生自身原因,說明這些考生誠信意識不強。高考作弊是壹個“誠信”問題。通過問作弊者,他們都知道作弊是不對的,是壹種欺詐。
不該做的,最後還是做了,有的甚至不在乎。這是對“誠實”的漠視,是道德缺陷的表現。高考作弊其實有更深的社會根源。人類社會是壹個世代傳承發展的大系統,社會整體的資源配置是有限的,這就決定了社會必然充滿競爭。如果社會分配不公平,這種競爭會更加激烈。而在社會分配不公的體制下,先天條件的差異,尤其是來自家庭背景和戶籍的差異,往往會導致個體未來的不平等,包括社會資源和發展機會的極大差異。再加上當前社會風氣不正,選人用人機制不公平不公正,進壹步加劇了競爭的激烈和無序。尤其是對於那些農村考生來說,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農村孩子打破戶籍跳出農場大門的唯壹途徑,幾乎就是高考這座“獨木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就是為了有朝壹日成為城裏人、公務員、鐵飯碗。可想而知這是多麽的英勇!在“分數才是硬道理”的現實語境下,幾千萬考生絞盡腦汁鋌而走險也就不足為奇了。按照經濟學的觀點,人們在從事某種行為時,往往會考慮成本與收益的比例關系。選擇高考作弊的人,必然會在作弊發生之前進行成本收益分析。當舞弊的成本遠遠高於收益時,舞弊的必要性就會被重新審視,而舞弊或公平競爭的選擇主要由考生和家長根據舞弊的成本和收益的比較來決定。當成本高於收益時,考生可能會抱著僥幸心理去冒險。當付出壹定的“成本”只會收獲沈重的代價時,相信沒有候選人會以身試法。缺乏懲治詐騙分子的法律依據,是詐騙分子鋌而走險的重要原因之壹。為參加高考的考生簽訂“誠信責任書”,依靠道德的力量教育考生遵守考場紀律。但是,由於道德手段的非強制性,法律手段仍然是解決考試作弊問題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我國還沒有關於考試的法律法規。最權威的是教育部頒布的《教育行政處罰實施暫行辦法》和《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行為處理辦法》,以非法律的方式規定考試作弊行為,缺乏法律權威。對作弊者處罰過輕,縱容了作弊現象的蔓延,也給高考作弊者的存在留下了壹定的空間。據介紹,近年來,在查處壹些高考作弊案件時,由於沒有相關法律依據,考生只能作廢該科目成績。團隊犯罪沒有相關的量刑依據。這種較輕的處罰也讓家長和考生敢於冒險。
戒備森嚴的高考考場外,幾個幽靈般的身影和考場上的考生壹樣忙碌。他們正在進行壹場隱秘的“行動”——今年高考期間,在濱海縣第壹初級中學的考場內,壹起有組織地利用無線電等高科技設備進行詐騙的案件,在高考最後壹天被當地警方查獲,多名考生、“槍手”、組織者等人被當場抓獲,並繳獲數臺微型攝像機、壹臺無線電裝置等設備。昨日(10,下同),廣播高考作弊案在濱海縣法院不公開審理,5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被提起公訴。
這個利用無線電設備組織高考作弊的犯罪團夥分工明確。早在2009年5月,在貴州某大學就讀的黃磊和大學剛畢業的葛合謀,利用自己的電子通訊技術“賺點錢”,獲取今年高考試卷答案賣給考生,收取高額費用。黃磊和另壹名大學生韓某從外地購買了壹套高檔無線電設備。葛負責傳遞高考答案,張(另案處理)聯系“買家”,即高考考生。此外,濱海縣吳迅中學高中老師馬世陽負責找到答題的“槍手”,再通過響水二中老師陳某找到答題的老師(兩案另案處理)。韓還負責培訓學員操作設備。
2009年6月7日高考期間,三名女考生經過訓練,將紐扣大小的微型攝像頭藏在胸罩裏,將無線微型耳機放在耳朵裏,成功躲過了考場外的安檢。他們在考場對高考語文、數學試題進行整理後,用攝像頭掃描試卷,以視頻的形式傳輸到考場外的“指揮中心”。韓等人把收到的試題轉給被邀請的。正當這種看似“完美”的作弊行為有條不紊地進行時,卻被靈敏的檢測儀器檢測到了。2009年6月8日下午,高考的最後壹天,奉命執行高考監控任務的濱海縣警用無線電信號檢測車仍在縣城的幾個考點間緩緩巡邏、搜索。當檢查人員來到濱海壹中考點附近時,幾名工作人員頓時“震驚”了,幾雙眼睛頓時睜得大大的。探測儀器竟然發出了強烈的異常通訊信號。通過職業敏感和技術經驗,工作人員立刻警覺起來:考點附近會不會有人通過無線電作弊?
可疑信息被層層傳遞。很快,由公安和高考稽查人員組成的稽查隊立即向信號發送的方向搜索。很快,在濱海市第壹初級中學考點西側的壹家賓館樓頂發現了壹個無線電裝置!而且它和壹墻之隔的考場的空間距離只有100米左右。經專家技術鑒定,查獲的無線電設備價值不菲,具有音視頻傳輸功能,傳輸功率強,遠距離通話清晰。也就是說,考場上有人在利用無線電設備作弊。警方還了解到,在考試前幾天,有人神秘地在樓上樓下忙碌了很多天,但在搜查人員趕到之前,這群人已經驚慌地離開了。在校外發現無線電設備後,考場內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據知情人透露,當時正在參加高考的多名學生被帶出考場接受調查,在考生身上發現了用於傳輸視頻和接收音頻的微型攝像頭。
利用高科技手段組織高考舞弊案件立即引起了警方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很快,包括濱海中學領導、濱海吳迅中學高中老師在內的高考詐騙團夥落網,涉案人員20余人。這起高考舞弊案的被告之壹魏國興,今年51歲,濱海中學工會主席。在這起詐騙案中,他扮演了壹個“不光彩”的角色,與其他幾個人串通,利用自己老師和領導的身份,在高考學生中充當買賣高考答案的“經紀人”,高考前,學生中有壹種“小道消息”說,他們可以用錢買到高考答案,這實際上引起了許多成績不好的學生及其家長的興趣。
在魏國興的秘密介紹下,* * * 10多人在準備高考時購買答案,每場考試答案10000元,考前提前支付。雙方還約定,如果作弊不成功,這筆錢全額退還給學生。檢察院昨日在公訴書中稱,作弊時,馬世揚將答案傳真給事先已同意在傳真機旁等候的葛等人。葛收到答案後傳真給黃磊,黃通過作弊設備將答案傳輸給考場內購買答案的考生。僅此壹項,馬世揚就從葛那裏得到了5萬元的報酬。6月8日下午,馬世洋、黃磊、韓某突然看到考場周圍有無線電測試車,於是放棄作弊,考場內考生失去了答案來源。事後,黃磊等人陸續退了壹部分錢給考生。
魏國興還收受葛等人介紹考生購買答案的報酬4萬元。案發後,馬世揚、葛、韓某畏罪潛逃,但先後被南京、邯鄲、上海等地警方抓獲歸案。昨天上午10,江蘇省首例利用無線電設備組織高考舞弊案在濱海縣人民法院開庭審理。由於涉及國家機密,此案采取簡易程序形式,不公開審理。盡管審判前沒有發布公告,但壹大早,法庭外就聚集了想旁聽的人,包括策劃和組織詐騙的嫌疑人的親屬。
法庭外,壹對中年夫婦,他們的兒子黃磊,是這起詐騙案的主謀之壹。24歲的黃磊是貴州的壹名大學生,已被拘留數月。昨天,這對中年夫婦急切地等待著兒子的出現,但由於庭審不公開,他們只能趴在法庭外的窗臺上,希望能透過玻璃看到兒子。如果我兒子沒出事,他現在應該大三了。“我們不知道他策劃高考作弊。”今年高考,家裏人壹直以為他在貴州讀書。直到學校通知他在濱海老家組織高考作弊被抓。五名被告都是具有高學歷和壹定專業技能的人才。他們至少有大學學歷,其中壹些人剛剛大學畢業。
據悉,5名犯罪嫌疑人分別是大學生黃磊和韓某、大學剛畢業的葛、濱海中學工會主席魏國興、濱海中學教師馬世洋。檢察機關在公訴中稱,5人涉嫌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其行為均觸犯刑法,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他們請求法院以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追究5人的刑事責任。經審訊,從有關方面獲悉,幾名犯罪嫌疑人在上午的審訊中對自己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尤其是三名年輕人,對自己的行為表現出深深的悔意。據悉,判決結果將於近期公布。其中壹名被告人的律師告訴記者,雖然犯罪事實清楚,但幾名被告人的辯護律師會積極爭取法院依法從輕判決。
案件本身看似即將結束,卻給人們留下了深深的疑惑。那些買了答案的同學該怎麽辦?這個漩渦裏會發生什麽?記者多方了解,未能獲悉具體涉及考生人數及處理結果。江蘇省教育考試院壹名工作人員昨天告訴記者,如果參加考試的學生購買答案,在考場上用儀器作弊,將根據相關規定取消考試資格或將其考試成績記入高考誠信檔案。“高考作弊可以改變壹個人的壹生。”
兩位老師的學校負責人告訴記者,組織學生造假是個別老師的個人行為,與學校教師隊伍管理和教育行政部門的職能工作無關。此外,有律師指出,這起利用高科技手段的詐騙案似乎是對國家機密的褻瀆和泄露,也是對國家通過高考選拔人才機制的破壞,考試的公平性和嚴肅性也會受到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