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每年除夕舉行的慶祝新年的綜合性文藝晚會,起源於1979,1983年正式舉辦,2014年被定為國家項目。
這個舞臺是每個人都夢想的地方,但只有少數人能在上面展示自己的才華。
壹個優秀的演員,尤其是連續十幾年出現在春晚舞臺上的演員,是至高無上的榮譽。
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的相聲小品演員郭,連續18年登上春晚舞臺,人們親切地稱他為“郭子”。
就是這樣壹個優秀的喜劇演員,突然消失在春晚的舞臺上。從2017開始就沒人見過他了。這其實只是因為他在小品中“說錯了壹句臺詞”,引發了壹系列負面效應,最終導致了結局。
郭第壹次出現在18央視春晚的舞臺上。因為他外在的形象和幽默的表演,很快給全國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作品廣受好評。
之後的18年,他持續為觀眾帶來高質量的作品,也正因為如此,他獲得了“春晚釘子戶”的稱號。
無論哪部作品,郭都稱之為“郭子”。久而久之,只要是在春晚的舞臺上,人們都期待郭子帶來歡樂的小品。
由此,“郭子”的形象得到了高度認可,甚至成為人們期待的大結局。
他的作品都是精心編排的,幽默是基礎,更重要的是每部作品都有值得深思的問題,起到了教育作用。
壹句臺詞引起軒然大波。但在2017的小品《取錢》中,有些細節處理得不好,導致了索賠1億的官司。
小品《取錢》就作品本身來說是非常好的。
但是,有壹個細節需要註意。小品裏的老人被電信騙了,騙子說著壹口流利的河南話。
之所以會出這樣的作品,是因為電信詐騙的危害實在太大了,讓很多家庭傾家蕩產,背負巨額債務。
從這幾年的發展來看,國家也在大力懲治詐騙團夥。
這個選擇很好,但是我沒有註意騙子的口音,被很多網友定性為“地域黑”。
只要上升到這種程度,再好的作品也會瞬間成為反面教材,被河南人民聲討。
其實看到這裏,多多少少有點小題大做了。
但事件的導火索是郭的壹句臺詞:“十個河南騙子九個騙子”,確實有地域黑的把柄和歧視的意味。
於是,此事發酵後,河南律師以“地域歧視”和“侵犯河南人名譽權”為由,向郭索賠1億元。
之所以是壹億,是因為河南人口大概壹億,也就是說河南每個人要補償壹元錢。
訴訟結果如何?面對這樣的指責,郭和他的團隊也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並立即站出來道歉。
但即便如此,張華山仍想為河南人民討回公道,沒有撤訴。
但最後的結局是訴訟不成立,因為小品本身就是虛構的故事。既然是現實中不存在的東西,自然很難立案。
此事暫時告壹段落,但郭的形象和事業卻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以至於春晚的舞臺上很難見到他的身影。
結論壹個能犯錯並改正錯誤的人,其實並不是“壞人”。
只是通過這件事,也告訴了我們壹個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考慮周全,值得推敲,不能帶著有色眼鏡去評判壹件事情。
個別現象不代表整體,如果以這種方式呈現,將是壹種極端的行為。
對於郭,即使他沒有出現在春晚的舞臺上,他仍然非常活躍在其他媒體。
比如2020年10月25日65438,我參加了2020年北京衛視春晚,2026年2月30日1,我參加了2026年5438+0遼寧衛視春晚,等等。
與此同時,在壹些短視頻平臺上,郭也收獲了大量的粉絲,繼續給大家帶來歡樂。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