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創建於1498,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建縣前,春秋戰國時期屬楚,楚始祖熊逸曾在京山保康創業;秦漢時期,郡的南部屬林居郡管轄,東北部屬荊州南郡方嶺郡管轄。三國魏設(齊)鄉、縣;西晉鞠揚縣;楊桐縣位於北魏,大洪縣和崇陽縣位於西魏。北周改大洪縣為永清縣;到了唐代,先後建立了壽陽、京山、圖們、歸義等縣。宋開寶元年(公元968年),廢郡入方嶺。。明朝弘治十壹年(1498),鑒於房縣地域遼闊,治之艱難。先分析房縣東部的益陽,修文二裏的保康縣,縣內的潭頭坪(今城關鎮)。保康得名,據清代同治丙寅年《保康縣新編》:“城屬府,宋永熙三年設保康軍(軍,宋名,與州府同級),城名始於此。”也寓意著“保康人活得輕松”的意思。
明清時期,屬於雲陽府。民國初屬襄陽道印署。後來在1932和1935分別屬於第八和第五行政督察辦公室。1948年6月,保康縣愛國民主政府成立,南堡興義縣愛國民主政府在保康白峰、興山榛樹嶺、崇陽、馬良、南漳店埡、宜昌黃柏河等地成立。1949年4月,南堡興義郡廢,南漳崇陽、馬良、店埡劃歸保康,保康隸屬襄陽署。1983年8月,襄陽地區與襄樊市合並,建立市縣制,保康歸襄樊市管轄。
保康位於鄂西北,襄樊市西南。橫跨東經110 45 ',北緯11 31 ',東經31 21'-32 06 ',在南漳。全縣南北長82.5公裏,東西寬68.5公裏,總面積3225平方公裏,占全省總面積的1.7%。境內山巒重疊,溝壑縱橫,地形多變,素有“八山壹水壹分田”之稱。京山自西向東貫穿縣城中部,自然將保康分為兩部分:保南山平緩,山谷寬闊;鮑貝山又高又陡,山谷又窄。全縣有丘陵3100多座,溝壑3300多條,平均海拔910米。
境內最高點歐甸關山海拔2000米;最低點是過渡灣楓橋,海拔194m。根據海拔高度,全縣可分為五種類型:500m以下平地占11.3%,500-800m半山占34.3%,800-1200m山地占35.3%,1200-6500m山地。
保康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酷暑,四季分明,降水集中。由於境內地形復雜,高低懸殊,各地氣候差異極大,素有“壹尺之高,壹丈之差”之稱。陰陽坡差很多。低山峽谷日照充足,熱量和雨量充沛,季節變化明顯;山區多雨,氣溫低,濕度大,霜凍早,積雪期長。低山年平均氣溫65438±05℃,半高山年平均氣溫65438±02℃,高山年平均氣溫7℃。
極端最高溫度為42℃,極端最低溫度為16.5℃。年平均降雨量934.6毫米,年平均無霜期240天。自然災害主要有幹旱、洪水、風、冰雹等。,有些災害幾乎每年都會發生。但由於地理關系,高山不收低收,低山不收谷收。山地農業從來都是既沒有大豐收,也沒有大災難的壹年。
保康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酷暑,四季分明,降水集中。由於境內地形復雜,高低懸殊,各地氣候差異極大,素有“壹尺之高,壹丈之差”之稱。陰陽坡差很多。低山峽谷日照充足,熱量和雨量充沛,季節變化明顯;山區多雨,氣溫低,濕度大,霜凍早,積雪期長。低山年平均氣溫65438±05℃,半高山年平均氣溫65438±02℃,高山年平均氣溫7℃。
極端最高溫度為42℃,極端最低溫度為16.5℃。年平均降雨量934.6毫米,年平均無霜期240天。自然災害主要有幹旱、洪水、風、冰雹等。,有些災害幾乎每年都會發生。但由於地理關系,高山不收低收,低山不收谷收。山地農業從來都是既沒有大豐收,也沒有大災難的壹年。
2002年底,共有79106戶,總人口292968人,其中男性154258人,女性137765438人。城鎮居民43636人,農業居民249332人。
保康現轄城關、黃堡、後坪、龍坪、馬良、店埡、麻鞋、馬橋、四平、過渡灣等10個鎮和1個梁峪鄉,***265個行政村。
2021年4月,保康縣在中國最美鄉村100強榜單中排名第25位。
2021年3月,保康縣在中國放心食品百強名單中排名17。
2021,1,湖北省科技廳公布保康縣為湖北省第二批創新型縣(市、區)建設單位。
2020年6月,165438+10月,中國茶葉百強縣名單出爐,保康縣排名第58位。
2020年6月165438+10月,2020年中國最美縣名單出爐,保康縣榜上有名。
2020年7月,保康縣在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被重新確認為2020年國家衛生鄉(縣)。
2020年5月,湖北省第二批食品安全示範縣發布,保康縣榜上有名。
2018 12生態環境部授予保康縣第二批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
2016年2月,保康縣被列入2015年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縣(市、區)名單。
2011 65438+2月,保康縣被列入第三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