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緩刑的判定要看具體情況。我國刑法第七十二條規定:“對於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據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如果不重新危害社會,可以宣告緩刑。宣告緩刑必須同時符合下列條件:壹是被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犯罪分子。第二,要看罪犯是否有真正的悔悟,是否真心悔過,重新做人。只有真心悔過,重新做人的,才能適用緩刑。再次,根據被告人的犯罪情節,適用緩刑不會再次危害社會,這也是實踐中最難把握的因素,也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因素。適用緩刑後是否能再次危害社會,要綜合分析、審查、判斷。第四,罪犯不得是累犯。《刑法》第七十四條規定,累犯不適用緩刑。能否適用緩刑壹定要根據具體案情具體分析,建議詳細咨詢專業刑事律師。在這個過程中,要謹防壹些好心人以疏通關系為名,向家人要錢。相關知識延伸閱讀:什麽是刑事案件?刑事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指控侵犯受刑法保護的社會關系,由國家進行偵查、審判並給予刑事制裁(如罰金、有期徒刑、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等)的案件。)以追究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刑事責任。基本特征:(1)外在表現形式是直接侵權的形式;(2)大多數案件都有明顯的犯罪現場;(3)案件的因果聯系復雜多樣;(4)案件的形成具有階段性和突發性。民事案件壹般遵循不訴不理原則,即當事人不主動向國家司法機關提出,國家司法機關壹般不介入當事人之間的糾紛。在刑事案件中,國家刑事司法機關通常會主動介入。受害人或群眾報案後,公安、檢察機關將介入調查。然後由人民檢察院代表國家對被告人提起公訴,法院作為法律的法官進行公正審判,以達到懲罰罪犯、保護人民的刑法目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五十七條對於犯罪分子,在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性質、情節和對於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判處。
第五十八條犯罪分子有本法規定的從重處罰或者從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限度內判處刑罰。
第五十九條犯罪分子有本法規定的減輕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
犯罪分子雖然不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情節,但是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法律規定的最低刑過重的,經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決定,可以判處法定刑以下的刑罰。
第六十條對犯罪分子非法取得的壹切財產,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違禁品和用於犯罪的個人物品,應當予以沒收。
上一篇:呼和浩特市法律援助中心怎麽申請免費律師下一篇:吉林省律師收費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