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律師諮詢 - 妳說了這麽多,為什麽別人不知道妳想表達什麽?

妳說了這麽多,為什麽別人不知道妳想表達什麽?

正文約5800字,建議閱讀5分鐘。

如果時間有限,可以直接看標題加深字體。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這麽尷尬的事情?比如妳和壹群人聊了很多,指出了很多東西,別人卻壹臉模糊,不知道妳想表達什麽;更有甚者,妳寫了壹篇壹萬多字的論文,期待老師的表揚,得到的卻是“未知題目”的簡短回復;或者說在這樣的情況下,妳認真準備了老板告訴妳的東西,妳匯報的時候也把準備的東西都講了,但是老板來了,說:“然後呢?”那妳就尷尬了。妳明明說了所有的信息,為什麽別人不知道妳想表達什麽?

造成這些尷尬的原因可能是妳的“邏輯表達”出了問題,而這與邏輯思維密切相關。高肖的《麥肯錫教的寫作武器——從邏輯思維到文案寫作》或許對我們有所啟發。這本書不僅教妳如何進行邏輯思維,而且對妳的寫作、解題、說服都大有裨益。與妳分享!

本書分為兩部分:基礎部分和實用部分,如下圖:

全書的分析將分為兩篇文章。本文是基礎篇的引言,將從邏輯表達的起源——“信息”入手,以了解信息的分類、清晰表達和設計。有了這些基礎知識,我會在下壹篇文章裏和大家分享書中的“實用部分”,具體來說就是高山法的解題故事展開法。

壹、邏輯表達的基本概念——信息、主題、分段

開頭提到的三種尷尬情況都有壹個共同點:妳已經明確表達了妳想表達的所有信息,但人們還是不知道妳想表達什麽。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需要了解邏輯表達的幾個基本概念——信息、主題和分段。

(1)信息的類型

有三種信息:描述性信息、評價性信息和規範性信息。

例如:

描述信息——“這個杯子的容量是500ml”;

評價信息——“這椅子很有設計感”;

規範性信息——“我們團隊會盡全力超越其他團隊,盡快開發出新的協同辦公系統”。

但很多時候,在信息傳遞的過程中,不壹定只是要表達它所包含的信息,還要給接受者不同的感受。特別是有時候測量結果不是評價信息,卻容易和評價混在壹起,有暗示作用。這壹點現在很多擅長營銷的人都在用,比如“我怎麽壹年看300本書”“我這樣壹個月賺了100000”。換句話說,我們只需要陳述壹個事實(敘述性信息),人們就會自己推導出令人信服的評價信息,比如“壹年讀300本書”,意思是“這個人讀書很好”,“壹個月收入100000元”,意思是“他的方法很好,否則不會有這個成就”。

此外,有時評估信息對每個人都有規範作用。比如“收購阿裏公司是個好主意”的評價信息,可能會被解讀為“阿裏公司應該被收購”。為什麽會有這樣的解讀?是因為評價信息中隱藏著壹個連接評價和標準化的行動原則,而剛才的解讀,“壹個好的想法應該被實施”就是隱藏在評價信息中的行動原則。

(二)靈活運用各種信息

了解了信息的類型後,我們大概就可以解決上面提到的問題了(說了很多他們也不明白妳在說什麽):

1.首先,當別人說“我不明白”的時候,可能是對方不明白敘述的信息。這是專業分工造成的。如果套用壹些專業術語或者行業成語,會導致對方不理解。比如妳說“我的筆記本是4G RAM”,如果對方不熟悉這樣的專業術語,那麽他當然不知道妳在說什麽。

其次,別人知道妳說的話,但還是不知所措怎麽辦?那可能是他期待妳接下來的評價信息。我知道妳的筆記本是4G RAM,但那又怎樣?此時,妳應該回答他:“RAM容量越大,妳同時打開和運行多個應用的滿足感就越強。”

3.當妳傳遞評價信息時,對方還是看不懂,這時就需要出現規範性信息。妳可以發出這樣壹個規範的信息:“所以,妳應該這樣買這個筆記本。”

“不過,這並不能保證對方會認同妳,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明白妳的意思。但是,如果對方連理解都不能,更別說認同妳了,那麽說服對方的前提就是他能理解妳。”

當然,很多時候,我們並不壹定要把三個步驟都走完,尤其是在了解了對方的壹些評價標準和行動原則之後,我們可能會故意走最後壹步,不傳達規範性信息,效果會更好。比如,與其明確表達“本科生要多讀書”的規範性信息,不如只傳達“讀書是度過大學生活的好方法”的評價信息。這樣委婉的催促別人做點什麽。

另外,有時候只是傳達敘事信息會比較委婉。比如,壹個正在演講的老師小聲對主辦方說:“入口處的學生開了半米。”主辦方肯定會心領神會,關門大吉。但這種方法只限於非常了解對方的知識水平、評價標準和動作原理,否則很容易被誤解和尷尬。可能得不到消息的組織者會說:“老師,妳煩嗎?”然後打開所有的門?"

(3)設定具體的主題

“信息是指發送者想要表達的內容,主題是發送者表達的內容。”雖然主題不是信息,但它可以限制信息的內容。題目不壹定是有主語和謂語的句子,只要是名詞短語就可以了。

例如,我們給出這樣的信息:

我們公司...

1.不要模仿其他公司的產品;

2.默認隱蔽開發;

3.重視基礎研究;

4.每個市場都有研發基地;

5.積極與高校合作發展。

從信息中推斷主題確實很難,但這是邏輯表達中非常重要的關鍵技能。主題與信息量的匹配程度是設置主題的關鍵因素。主題不能太大,不能說是“公司的策劃”;也不應該太小,說是“公司R&D基地的建設”。所以主題容器的大小要適中就好,太大了,主題下的內容就會空了;如果太小,信息就會溢出。那麽這些信息的主題應該是什麽呢?它可以是“公司的R&D政策”。

第(4)分段

分段是指壹個主題下多個排序信息形成的塊(可以由幾個段落組成),是邏輯表達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壹。

這個比較好理解。小時候,老師會不停地嘮叨:“不要只拿壹段,要記得分段!”!分段!至少三段!“從版面設計的角度來說,壹方面,分段是為了減輕讀者的視覺負擔,但另壹方面,更重要的是讓表達單壹信息的句子或段落形成區塊,使表達更集中、更有重點。

第二,如何清晰地表達信息

壹條信息或者壹篇文章是否容易理解,取決於它的清晰程度。我們應該追求表達的清晰,而不是“故弄玄虛的自戀”。如果目的是測試別人的閱讀能力,像出考題壹樣,會增加閱讀者的負擔。

如何清晰明了地表達信息,我們從主語、連詞、具體性三個方面和大家分享壹些技巧:

(壹)主體明確的表現

要理解表演,首先要註意的是主體是否清晰。

首先,主語不能缺少,否則容易被誤解。比如“我公司很重視與A公司的獨家交易,但最近開始與另壹家公司進行交易,很令人不安”這句話就很麻煩。誰最近開始與另壹家公司進行交易?是我們公司還是A公司?再說壹遍,誰在擔心?是我們公司還是A公司?還是妳親自發言?

其次,為了讓主語更清晰,我們需要讓主語和謂語盡量靠近。具體來說,可以使用這兩種方法:

1.縮短主謂之間的解釋;

2.根據情況,分成兩句話來解釋。

比如“在昨天的例會上,老板聽說今年創收提前達到目標,以及明年的工作安排和人員調整,非常滿意。”這裏的主語和謂語(感覺很滿意)距離太遠,讀起來讓人喘不過氣來。

改進方法壹:“在昨天的例會上,老板聽到今年創收提前達到目標以及明年的工作安排和人員調整後,非常滿意。”現在主謂接近了,但是之前的狀態還是很長,讀起來還是有點累。

改進方法二:“老板在昨天的例會上感覺很滿意。因為他聽說今年創收提前達到目標,還有明年的工作安排和人事調整。”先說結論,然後在原因的解釋中,把後面的謂語(hear)拉到前面,使其更接近原因解釋的主語(he)。

(二)文章壹氣呵成,即邏輯思維

如果每條信息之間的關系是模糊的,那麽語境和主題的關系也必然會變得模糊。所以,為了傳達正確的意思,大家要盡量正確地使用邏輯連接詞,清晰地表達信息與信息之間的關系。

下列連詞是最常用的:

比如:“由於市場不景氣,企業開始陷入困境,房市持續下跌。”這句話的意思不清楚。“陷入困境”和“市場下跌”這兩個信息是什麽關系?平手?還是因果?

如果要表達並列關系,可以用“不僅如此”、“同時”、“尤其”、“甚至”等連詞來表達對“相加”的解釋。所以這句話可以改成:“由於市場不景氣,各種企業陷入困境。而且,住宅市場也開始下跌。”

當然,如果要表達因果關系,可以選擇結果在前,原因在後的“原因”連詞,或者反過來,使用原因在前,結果在後的“歸因”連詞。那句話可以改成:“因為市場不景氣,企業開始陷入困境,所以房市持續下跌。”

最後,不僅要考慮單個信息之間的邏輯關系,還要考慮整篇文章的邏輯,比如標題與標題、標題與副標題、副標題與副標題之間的關系。但無論哪個層次,都會與其他信息產生關系,而這些關系必須用邏輯連接詞來表達。

邏輯清晰的最大好處,如上所述,就是減輕接收方的負擔。

(三)具體的話語,反映自己的內心

除了上面提到的主語缺失、銜接模糊之外,阻礙表達清晰的最大因素就是太多的抽象表達,比如“* *”、* *”、* *力、“推”、“調”。這種表演的主要問題是把具體解釋的擔子扔給接受者去處理,不能給人以具體行動的層次。

比如我說“這學期要加強人才培養機制。”這句話只是壹個方向性的指示,但是很模糊。“人才培養機制”到底是什麽意思?應該采取什麽樣的方式“強化”?再比如,“我們的團隊必須提高凝聚力”,這意味著接受者無法連接到具體和適當的行動。

另外,抽象的表達雖然能立刻表現出事物的本質和方向,是理性的表達,但是很難動搖對方的情緒和感受。換句話說,接受者不可能因為讀過妳的文字或者聽過妳的文字而產生代入感和畫面感。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就不多舉了。

三、如何建立邏輯表達的框架?

我們將學習如何設計信息,即如何建立邏輯表達的框架,以上面分享的信息的類型和表達方式為基礎,重點學習以下技巧:

(壹)金字塔結構:邏輯思維的核心技能

在金字塔的構成中,妳最想傳達的信息被放在最頂端,稱為“主要信息”;其次,在主要信息下,其次是“關鍵信息”,假設文案由章節組成,那麽每壹章的信息就是關鍵信息;最後,再往下,也就是塔底,就是“二級信息”。

如果關鍵信息相當於章節,那麽次要信息就是構成章節的分段信息。通常在金字塔結構中,只想到第三層的二級信息就夠了。

說白了,我們以寫論文為例,涉及到金字塔結構,就像我們做壹個大綱,搭建壹個骨架。首先妳要想好主要信息,也就是論文的標題(文章的主題);其次,妳分章節,是為論文主題服務的;然後,章下是節。

這樣設計的好處是整體邏輯結構可以有壹種視覺俯視的效果。在基本的邏輯命題下,妳可以有理有據、有條不紊地布局壹個確定的敘事,這樣妳不僅能看到森林,還能看到樹木。

還有壹個好處是,可以檢查每個邏輯層次上的信息是否屬於同壹層次,然後檢查信息量、信息類型、抽象和表達風格是否統壹。以論文為例,金字塔結構的好處是可以檢查文章的大部分是否服務於論文的總主題,每個部分下的小標題是否服務於大多數,小標題下的要點是否服務於小標題。是否有論據支持每壹點。這種循序漸進,循序漸進的論證,會讓人相信妳說的確實有道理。

(二)結論法:用什麽信息做推論?

結論法就是把特定的信息作為結論,然後論證這個特定信息的工作方法。其實這是壹個推理工作,在推理過程中要註意避免“跳躍陷阱”。

根據我們對信息的不同分類,演示的方式也不同:

1.使用因果論證和經驗論證。這個很好理解,比如“這個水杯的容量是500ml”,那麽妳用尺子量壹下膜的體積就大概知道它的容量了。這是用理性解釋的論證方法,即因果論證方法;還有壹種實證的實證方法,更簡單,更有說服力,就是實際註水測量。

2.評估信息:基於評估項目或評估標準。比如要論證“劉是優秀人才”的評價信息,那麽就要找到判斷壹個人才是否優秀的評價標準,然後說明劉是否符合評價標準,作為論證的依據。

3.行動原則的演示方法。規範性信息背後壹定有某種作用原理。比如上面提到的“收購阿裏公司是個好主意”的評價信息,很可能被解讀為“應該收購阿裏公司”,因為信息中隱藏著這樣壹個行動原則“好主意應該實施”。所以,在論證規範性信息時,最重要的是認識到隱藏在邏輯背後的西歐原理,然後判斷對方是否同等重視。

(三)抽象,化繁為簡

設計信息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壹種適度的抽象表達或具象表達,階段性的抽象是完成這壹目的的基本功。什麽樣的抽象表達才能稱之為“中庸”?

例如:

太高:“昨晚家裏的哺乳動物整夜不停地叫,吵得我睡不好覺。”

太具體了:“昨晚家裏的小太郎整晚都在叫,吵得我壹夜沒睡。”

溫和:“昨晚家裏的狗叫了壹夜,吵得我壹夜沒睡。”

換句話說,太抽象太具體都不利於表達。

抽象既不是“鏈式想象”,也不是“局部提取”;

連鎖想象:學校-教育-教育部-官僚機構-國家-文化;

部分提取:學校-教學樓-玄關-鞋櫃-室內鞋子-走廊;

抽象方法:學校-教育實施-設施-建築-建築-文物。

成功的抽象思維必須在抽象中包含具體,而不是相反。

(四)抽象法:將壹些具體信息轉化為抽象信息。

如果說結論方法是從無到有,那麽抽象法則就是提取隱藏在事物背後的同壹本質。也就是說,法制史概要是壹種從信息群中國中提取它們* * *相同本質的方法,以減少表達的字數。如果用金字塔結構法,其實匯總法也可以理解為把若幹具體信息整理成壹個抽象的上層信息。

但值得註意的是,抽象思維的抽象方法並不是刪除大量信息,而是更多地對事物建模。比如我們想讓他從梯子上拿起泥土,結果他把泥土物理切開,只遞過來壹塊鵝卵石,就是到處刪除很多信息的感覺;然而,即使丟失了細節,物體的本質仍然是清楚的。用剛才的例子來解釋,就是把真實的地球抽象成壹個地球儀。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我就不壹壹列舉了。另外需要註意的是,每種方法不壹定是單獨使用的,而是經常混合在壹起使用的,比如結論法和抽象法。

通往法律的道路是漫長的

法學理論,煙酒,僧侶,律師助理,甚至更多跑在法律道路上的學者。

在此與大家分享青年律師成長路上的感受和經歷,向大家展示壹種積極健康的工作狀態和生活方式,不偏激,不憤世嫉俗,充滿希望,理性。

感謝您的認真聆聽。我很高興成為妳的朋友。祝我們都前程似錦,心平氣和地談壹談漫漫長路!

如果妳覺得可以分享,請點個贊或者留言交流!!!

版權打印為您的作品打印版權63251105。

  • 上一篇:杭州律師收費標準2021 ?
  • 下一篇:我今年大二,以後想當律師。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