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警官學院是江蘇省唯壹的公安政法類本科院校,也是全國首批成立的省級公安本科院校。學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南京公安學校,創建於6月1949,8月更名為江蘇公安學校1953。文化大革命期間學校關閉。1978年8月,在南京安德門復學,獲準招收專科生,舉辦專科班。1982 10,江蘇公安高等專科學校經國務院批準成立,是全國第壹所公安高等專科學校。1998年9月與江蘇省人民警察學校合並,同時與南京大學共建行政(警務管理方向)和法律(偵察方向)兩個本科專業(方向)。2000年6月,原江蘇司法學校合並。2002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江蘇警察學院成立。2006年6月通過江蘇省學位委員會鑒定,成為學士學位授權單位。復校以來,學院共培養輸送全日制畢業生2.5萬人,成人畢業生1.4萬余人,為江蘇省各級公安機關培養公安幹部1.9萬人。成為江蘇公安人才的搖籃和在職民警培訓基地。
學院本部位於南京安德門,有龍潭和浦口兩個校區。校園占地面積53.9萬平方米(808.56畝),學校建築面積654.38+06.4萬平方米。目前有痕跡檢驗、法律化學、刑偵等8個綜合實驗室,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200多萬元。有射擊館、警察體育訓練館、警察駕駛訓練場、技戰術訓練模擬街區、標準運動場等訓練場地。圖書館擁有紙質圖書58.8萬冊,電子圖書53萬冊,中外文期刊1300種。開發建設8個公安特色數據庫。校園網和公安信息網已經建成,數字化校園初具規模。在全省公安司法機關和法律中介機構建立了59個實習基地。
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學院形成了以法學為主,工學、管理學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具有公安特色的學科和專業格局。現有治安管理部、治安管理部、偵查部、公安科技部、法律部及思想政治理論教研室、警察體育教研室等7個教學部(系)。首批確定了訴訟法學、行政管理學(警察行政管理與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學(治安管理與治安管理研究方向)、應用化學等4個重點學科。設置偵查、治安、行政管理、刑事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等6個全日制本科專業和偵查、安全、治安管理、交通管理、消防管理等5個專業。全日制在校生6871人,其中本科生5178人,專科生1693人。學院還開設了法學、治安學、刑偵學、法學、治安學等5個成人教育書籍和專業。是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公安管理專業的主考學校,在全省公安機關建立了12個函授點,成人函授學員1147人。
該學院的教員壹直在增加。教職工675人,其中專任教師402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149人,碩士及以上學歷教師142人,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學生6人,江蘇省高校“藍色工程”培養優秀青年骨幹教師15人,學科帶頭人15人。43名教師獲得了刑事技術鑒定資格。聘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公安部特聘專家劉瑤等20余名知名專家學者為兼職教授,從公安機關聘請了73名高中級培訓兼職講師。
學院非常重視教學建設和教學改革。本科偵查專業被確定為江蘇省高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刑偵(現偵查)專業和治安管理專業分別被確定為江蘇省高校品牌專業和特色專業建設點。2002年以來,有兩項成果獲得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7門課程被評為江蘇省高校精品課程,1門課程被評為公安部精品課程,1門課程被評為江蘇省成人高等教育精品課程。5本教材被評為江蘇省高校優秀教材,3本教材被認定為江蘇省高校項目建設優秀教材。11多媒體課件獲江蘇省多媒體教學課件獎;法與化學實驗室被定為“江蘇省高等學校基礎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點”。
學院大力加強科學研究和學術交流與合作。2002年以來,教師發表學術論文17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56篇,SCI、EI等三大國際索引收錄論文16篇。出版專著和教材56部。27項成果通過公安部、省科技廳、教育廳、公安廳鑒定或驗收,20項成果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公安部“金盾文化工程”金盾文章壹等獎、江蘇省公安廳科技強警獎等廳級以上獎項。科研積極服務公安實戰,教師運用測謊技術、公安信息檢索技術、法醫鑒定技術等。,為公安機關偵破盜竊搶劫手機、殺人碎屍、毒品犯罪等壹系列疑難復雜刑事案件提供關鍵技術支撐。研發的微量物證提取器已裝備公安機關。《江蘇警官學院學報》被評為全國優秀社科期刊和江蘇省壹級期刊,進入江蘇省期刊行列,並獲得江蘇省優秀期刊提名獎。學院註重加強與省內外公安政法機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與合作,與德國、英國、意大利等國家及香港、臺灣省的警察教育機構建立了良好的交流與合作關系。主持《偵查基礎理論》和《警察?6?1政治?6?13“1和諧社會”等國家和地區學術會議。
學院始終堅持為公安工作和公安隊伍建設服務的宗旨,堅持學歷教育與在職民警培訓協調發展,堅持“政治建警”的原則和“從嚴治警、從嚴治校”的方針,堅持教學、科研與公安司法實踐相結合,堅持高等教育規律,堅持公安教育特色,努力培養公安機關滿意人才,形成了“政治堅定、學習勤奮、作風紮實、警紀嚴明”的學校
在新世紀新階段,學院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主動融入高等教育改革發展主流,主動融入公安工作改革發展大局,緊緊抓住本科教學水平評估的重要機遇,開拓創新,加快發展, 並努力將學院建設成為全國公安院校中教學水平優秀的教學型本科院校,成為江蘇公安機關的人才庫、智庫、試驗田,為建設“平安江蘇”、“法治江蘇”、“法治江蘇”而努力。
龍潭校區
龍潭校區教學樓、辦公綜合樓、學生公寓樓、禮堂、食堂等教學、辦公、生活設施壹應俱全,機房、語音室、多媒體教室、電子閱覽室、電教室等現代化教學基礎設施功能齊全。警官俱樂部、學生卡拉ok廳、學生活動中心等學生文體娛樂場所齊全。校區分館藏書6萬余冊,期刊雜誌510多種。
龍潭校區組織健全。校園管理委員會和黨總支在黨委的領導下,履行龍潭校區的管理職能。校區有綜合部、政工部、教學支持部、學生管理部、後勤管理部、圖書館分館等六個部門,還有我們的駕駛員培訓中心。
龍潭校區主要承擔部分公安專業壹年級學生的教育培訓和全體公安專業學生的駕駛技能培訓。學院安排教師在龍潭校區授課,由校區教務部門協調監督日常教學工作,確保教學秩序的穩定。校園按照“從嚴治警、從嚴治校”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嚴格的警務管理,圍繞培養“政治合格、業務精通、作風過硬、執法公正”的警務專業人才的目標,結合壹年級學生的特點,註重學生警務意識和應變能力的培養以及養成教育。後勤工作堅持以師生滿意為標準,不斷創新服務形式,不斷提升保障能力。依托我院公安交通管理專業教育,駕駛技術培訓積極探索,不斷進步,逐步形成了壹套既符合駕駛培訓行業規範,又具有警察技能培訓特色的教學、培訓和管理模式。近萬名學員完成了駕駛培訓任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浦口校區
浦口校區位於南京市浦口新區行政文化中心,毗鄰珍珠泉風景區和嶗山國家森林公園。校園占地153.5畝,總建築面積29740.6平方米。校園成立於2000年6月,2002年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003年開始華東招生,2007年在15省、直轄市招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340人。
目前,浦口校區主要承擔非公安專業的教學管理和部分在職民警的培訓。學院在校園內設立了黨總支和管理委員會。管委會下設綜合部、政工部、教學保障部、學生工作部、就業指導部、成教部、後勤管理部等7個行政部門和2個學生工作辦公室,以及分工會議、團委等2個群團組織。校區設有法律基礎、行政法、刑法、民法、經濟法、治安管理等六個教研室和法律實務研究所。校區現有教職工99人,其中專任教師56人,7名具有豐富理論和實踐經驗的兼職教授受聘於南京市高校或司法部門。
浦口校區在學院黨委的領導下,認真貫徹辦學指導思想,以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方案(試行)》為辦好專業的指南和教材,緊緊圍繞“迎評立校”行動計劃,提出了“努力發展、規範建設、打基礎、創新突破”的工作思路, 並積極倡導“尊德守法自強”科室努力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探索“2.5+1.5”人才培養模式,依托我院公安教育優勢,努力加強學科專業建設,優化專業結構,突出辦學特色。
堅持教學中心地位,積極采取超常規措施,獎勵高水平科研成果,形成了為期壹個月的青年教師學術沙龍、雙月學術論壇、法制教育實踐基地、學術月、“博士達”杯學生論文大賽等五大科研平臺,有力促進了教學科研的發展。堅持以標準化建設為基礎,認真實施“五個教研室”建設工程。實行課程主任制度,加強課程建設,經濟法等3門課程被評為院級精品課程,《模擬審判實務教學》被評為學院教學成果壹等獎。自2002年以來,我系教師主持了17項院級以上科研項目,發表學術論文155篇,其中核心期刊30篇,被人大重印並收錄。科研成果的數量和質量呈逐年上升趨勢。
積極構建全面指導、全員指導、市場導向、全員參與的“三位壹體、二位壹體”就業教育工作機制,建立就業指導服務網站和校園就業信息工作平臺,與用人單位、人才市場共建就業教育實踐基地,舉辦校園招聘會,建立公務員、速報員、報關員和各類資格考試教學培訓機制。畢業生就業率和質量逐年提高。【編輯此段】江蘇警官學院——院系設置學院現設有治安管理系、治安管理系、偵查系、公安科技系、法律系、思想政治理論教研室、警察體育教研室等七個教學部(系)。首批確定了訴訟法學、行政管理學(警務管理與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學(治安管理與治安管理研究方向)、應用化學等4個重點學科,設置偵查學、治安學、行政學、刑事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等6個全日制本科專業。全日制在校生6871人,其中本科生5178人,專科生1693人。學院還開設了法學、治安學、刑偵學、法學、治安學等5個成人教育書籍和專業。是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公安管理專業的主考學校,在全省公安機關建立了12個函授點,成人函授學員114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