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律師諮詢 - 局外人的另壹種解讀,妳是否是那個被審判的人?

局外人的另壹種解讀,妳是否是那個被審判的人?

局外人,壹本外人壹本看似簡單但其實很復雜的書,妳讀懂了嗎?如果妳讀過的話,可不可以告訴我這本書到底在講些什麽?我和我身邊的很多人聊過局外人這本書啊,發現很多人讀完是讀完了,但感覺讀了個寂寞,說的是妳嗎?在這裏分享壹下我對局外人這本書的理解。之所以這本書不太好懂,是因為它是壹本哲學小說。讀哲學小說,妳得去思考背後的哲學問題。那背後的哲學問題是什麽呢?在局外人的後記裏面有這麽壹句話,在我們的社會裏,任何壹個不在他母親葬禮上哭泣的人,都有可能會被處以死刑。有同學可能會被這句話誤導,以為這本書講的是社會怎樣給個人套上道德的枷鎖。但加繆的思想沒有那麽淺顯,與其說局外人探討的是社會和個人的沖突,不如說是邏輯對現象的審判。有同學可能會說,邏輯對象的審判,妳在說什麽?妳是什麽意思?別急,我先問大家壹個問題,我們生活的世界有內在邏輯嗎?這個問題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答案可能完全不壹樣啊,我問的更準確壹些。從個人觀察的角度看,世界有內在邏輯嗎?我想這個時候大家的觀點可能會統壹壹點。從個人觀的角度看,我們的世界是很無序、很隨機的,事件和事件之間似乎沒有什麽必然的聯系,要體會這壹點,打開壹天的報紙就夠了,哪怕這只是世界上所有事情的不到萬分之壹,我們也忍不住跳過那些我們無法理解的,和我們生活毫不相關的部分。這種混沌和無序感是所有人都要面對的壹種日常。如果說妳感受不到的話,仔細再想想,妳壹定能夠在生活裏面想起來這種細節。我們大部分人應對這種無序感的方式是什麽呢?是尋找關聯來說服我們自己,而對於我們無法理解的部分那些隨機的、逃避不了的事件,我們可能會通過宣泄情緒來應對。想想我們生活裏的極端情緒,是不是大部分都來自於無法理解呢?局外人裏的默爾所選擇的應對方式是什麽呢?是拒絕參與。也就是說,不管別人怎麽想,我拒絕給事情附加任何的額外意義。事情發生了就是發生了,我不帶情感,也不想去理解。讀過書的同學回想壹下,默爾索是不是這麽壹個人,換句話說,在莫爾索這裏,世界只有純粹的現象,就好像我現在打壹個響指,我摸下我的頭發,我是什麽意思呢?我可能什麽意思都沒有。這只是純粹發生的現象而已,僅此而已。對默爾索而言,他媽媽去世和壹個響指其實沒有什麽區別,換句話說,他把事件消解成了現象,那如果壹個人作為純粹的現象活著的話,會被社會善意對待嗎?這就是局外人的核心問題。

今天媽媽死了,也可能是昨天,我不知道。這是局外人的經典開頭。他揭開了第壹章的序幕,默爾索的媽媽死了,葬禮在第二天,默爾索請了假,趕車去80公裏外的城市奔喪。壹路上他昏昏欲睡,等趕到養老院的停屍房,媽媽的棺材已經上了釘子,排在正中間。這是壹個簡樸的刷滿白石灰的房間,除了棺材之外,只有幾把椅子。管理員走了進來,和莫爾索搭上了話,他遞給了默爾索壹杯咖啡,莫爾索給了他壹根煙。在這個慘白的房間,他們沒有目的的閑聊,燈光照在白色的墻壁上,讓人難受。然後莫爾索睡著了,等他醒來,哀悼的人魚貫而入,大概有十個人。都是媽媽在養老院的朋友,他們無聲走進來,坐下的時候甚至連椅子也沒有發出聲音。他不知道他們是誰,他們也不告訴默爾索。人們坐著哀悼,有人哭了,但他們毫無交流。莫爾索又睡了過去,第二天早上,在北非酷熱的空氣裏,媽媽出病了,摸索和送葬的人壹起跟在靈車後面,熱浪讓他喘不過氣,他只向我們描述了葬禮模糊的細節,然後回到家的他昏睡了12個小時。以上就是第壹章的內容啊,我覺得這是局外人這本書裏面最值得細讀的壹張,如果妳第壹次讀,可以好好的揣摩壹下這壹章的語言。仔細體會,這壹張幾乎是由無色的描寫組成的,就像停屍房裏慘白的墻壁壹樣。妳想不起來有色彩的故事細節。整個第壹章,莫爾索昏昏欲睡,他的知覺似乎也不太可靠,他反復說,我不記得了,我看不見了,我聽不見了。妳能感受到默爾索是壹個生命力並不旺盛的人,在腦子裏面構想壹下他的形象。這是壹個皮膚蒼白的人,好像沒有什麽血性,甚至有點冷血。那個女人壹直在哭,我並不認識他,我真希望他別再哭了。可是莫爾索不敢對她說。過了壹會兒,大家安靜下來了,但默爾索並沒有好受。現在這些人的沈默使我難受。我只是時不時地聽到壹種奇怪的聲音,是他們中的壹些老頭兒在嘬腮幫子。但是,雖然他很煩躁,莫爾索還是什麽都不說。妳仔細讀會註意到,在摸索的眼裏,事情僅僅是純粹的現象而已。他註意到世界,他感到煩躁。但默爾索從不表達自己想要什麽,他沒有欲望,在書裏他唯壹的欲望是性欲,除此之外,他沒有任何壹定要怎樣的感受。其實本質上來講,他覺得壹切都無所謂,但莫爾索有很在意別人的看法,這使得它特別困擾於怎麽做才對這個問題。莫爾索,並不理解生活多大程度上是生活,取決於我們有多投入到生活裏面去,或者說我們有多少壹定要怎樣的感受,這完全不是壹個理性的問題。比方說妳感到憤怒,妳就是想打別人壹拳,並不需要任何的理性,它就是壹種不講理的意誌表達,憤怒是表達壹種欲望。摸索可能並不懂得這壹點,所以它是消極的,生活超脫了他的掌控,他在自己的生活裏置身事外,所以是壹個局外人。以上就是局外人的第壹張,妳聽懂了嗎?只有靈魂,沒有肉體,只有理性,沒有欲望,摸索就像幽靈壹樣無色的活著。

接下來,女主角瑪麗出現了,他們的關系後來被法庭定義為私情。其實妳很難說莫爾索和瑪麗之間是壹種愛情,因為默爾索似乎只對他有性需求。比方說,我們看看第五章裏的壹段情節。晚上,瑪麗來找我,問我願不願意和他結婚。我說我怎麽都行,如果他想的話,我們可以這樣做。於是她想知道我愛不愛他。我像上次說過的那樣回答他,我覺得這種話毫無意義,不過很有可能我的確不愛她。那為什麽要娶我呢?他問我說。我跟他解釋說這無關緊要,如果說他想的話,我們可以結婚,再說是他想要和我結婚的,我只是說可以。他說結婚是件嚴肅的事情,我反駁不是。她沈默了壹陣,壹聲不吭地望著我。然後他說話了。他只是想知道,如果是另外壹個女人向我求婚,我和那個女人的關系就像和她壹樣,我會不會接受。我說當然。於是他自問,是不是愛我?在這壹點上我呢也無從得知。妳覺得默爾索和瑪麗之間可以成為愛情嗎?不管妳的結論如何,我們沒有必要對默爾索進行道德上的審判啊。我再次提醒壹下大家,這是壹本哲學小說,莫爾索之所以會這麽做,是因為他的世界觀如此。如果妳只有自由而理性的視角,結婚或者不結婚有什麽區別嗎?他們只是選擇而已。真正的答案其實是想不想,但理性是無法帶來欲望的。默爾索的朋友雷蒙就是他徹底的反面。雷蒙脾氣火爆,但頭腦簡單,這個時候他正在和壹個女人糾纏不清。他找到莫爾索,請他替自己寫壹封懺悔信,騙女人過來,莫爾索照做了,女人也來了,結果遭到了雷猛的壹頓毒打,就惹上了麻煩。很快,雷蒙、赫默爾、索貝兩個阿拉伯人盯上了,其中壹個就是女人的弟弟。阿拉伯人和他們發生了沖突,他們帶著刀劃傷了雷蒙跑掉了,但是還沒完。另壹天下午,莫爾索雷蒙在海邊再次碰到這兩個阿拉伯人,在沖突壹觸即發的時候,雷蒙甚至掏出了壹把手槍,但雙方誰都沒有動手,各自離開了現場。回去後,莫爾索並沒有跟著壹起進屋,熱浪曬得他發暈,他揣著雷蒙的手槍走回了海灘。天氣炎熱,快要把人烤化了。在海灘邊,莫爾索又壹次碰上了阿拉伯人,這次只有他壹個人。阿拉伯人的臉在騰騰的熱氣裏晃動,太陽曬的默爾索臉頰滾燙。這時,事情開始搖晃起來,大海呼出壹口沈悶而熾熱的氣息,我感覺天門洞開,烈火如雨傾瀉而下。我全身緊繃著,手緊緊握住手槍,板機扣動了我摸著光滑的槍柄,猛地壹按,就那壹刻,壹聲幹巴巴的巨響震耳欲聾,壹切都開始了,我甩了甩汗水和陽光。我知道我打破了這壹天的平靜,打破了海灘上不尋常的寧靜,而在這寧靜的海灘上,我曾是幸福的。於是,我又對準那句已經了無生氣的肉體開了四槍。子彈打進去也看不出什麽來,而這四槍就像是我在苦難之門上急促地叩了四下。全書的第壹部分結束。請問莫爾索為什麽要殺人?原文就在這裏啊,大家壹定要思考壹下這個問題,不然妳會錯過壹個關鍵的點。大家註意加繆的描述,有兩句話很值得註意,第壹句是壹切都開始搖晃起來,搖晃這個詞,英譯本翻譯成rell,也就是說像電影膠卷壹樣在眼前滾動。那第二句值得註意的話是,壹切都開始了。這兩句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話,把莫爾索這個人和他的行為剝離開了,妳仔細體會壹下。莫爾索開槍殺人的時候,好像在看壹部以自己為主角的電影壹樣。他的行為談不上有什麽意圖。當然,我們早就知道摩爾所這個人就是沒有欲望的,這個人殺人似乎是沒有動機的,所以我們應該怎麽樣理解摩爾所的謀殺呢?首先,我們知道這場謀殺沒有完美的動機,我們想想看另壹個例子,壹個人站在懸崖邊上,腦袋探出去,也許腦子裏會想象自己掉下去的場景,有過嗎?人在這個時候會感到壹種召喚,只是求生的本能阻止了這種可能性。但壹個自由的召喚壓倒了求生本能的人,可不可能只是想要試探人生的可能性往下跳了呢?這也許是可能的吧。然後他可能會登上自媒體,自媒體也許會發現他前幾天剛剛和女朋友分手,然後發推文說男子為情所困,跳下了萬丈懸崖。但很明顯,這是壹種誤讀,但人是需要這種誤讀才能接受現實的。那默爾索的謀殺,也許就是這樣的壹種謀殺。壹種站在選擇的分岔口上,覺得所有的選擇都是平等的,無所謂的,試探可能性的壹種行為。當然,他也是茫然無措的,他壹***開了四槍。關於為什麽要開四槍,後來成為了法庭上控辯雙方交鋒的壹個焦點,但其實這件事情可能就像壹個人,第壹次裝螺絲釘多擰了三圈壹樣,那麽請問我們應該怎樣對木耳所處行呢?

我們來到了書的第二部分,在最開始莫爾索遇到了壹位審問法官,我想讓大家先跟這位法官換位思考壹下,這案子到底應該怎麽起訴。顯然這很棘手。這個案子既不是仇殺,也不是情殺,不是雷蒙雇兇殺人,也不是為了錢財。兇手和被害人之間可以說是素不相識,也沒有什麽利益瓜葛。妳是審問官,妳怎麽寫訴狀?所以說,法官問默爾索可不可以幫助我理解壹下妳的行為。那莫爾索就幫助他理解了壹下行為。他把自己的行為重復了壹遍,雷蒙,海灘,糾紛,太陽,開了五槍,法官問他,妳為什麽要連開五槍?莫爾索不知道如何回答,法官重復了壹遍,為什麽?莫爾索還是不說話,其實我們知道啊,默爾索真的沒有辦法回答這個問題。法官崩潰了,她從抽屜裏拿出壹個十字架,顫抖著把十字架懟在默爾索的臉上,他大喊大叫,問,妳信上帝嗎?莫爾索說不,法官徹底失去了理智,大喊說,難道妳要讓我的生命失去意義嗎?然後他壹屁股坐進了椅子裏。怎麽理解法官這種反應呢?他其實是在表達壹種恐懼,壹種對於純粹的現象的恐懼。摩爾所並沒有撒謊,他嚴格的誠實的敘述了事情本來的樣子而已,只是現實毫無邏輯的樣子讓人無法接受,甚至感到可怕。除了法官之外,莫爾索還見到了他的律師。律師告訴她,調查人員從養老院那裏了解到,摩爾所在媽媽下葬那天表現得麻木不仁。他說,如果妳不給壹個說法的話,會對妳非常不利於。是律師試圖贏到莫爾索,問他說,那天妳是不是感覺很痛苦?莫爾索感覺難以回答,他說,毫無疑問,我很愛媽媽。但這不能說明任何問題。所有健康的人都或多或少希望過他們所愛的人死去,這還得了。於是非常激動地打斷了摩爾所,讓他保證自己不在法庭上說這句話。莫爾索和律師的沖突,其實就是事實和權益的沖突。莫爾索是不理解權宜這個概念的,沒有欲望的人怎麽理解權宜呢?所以律師就問他說,妳可不可以說,雖然妳看起來很麻木,但其實是在控制自己的本能。莫爾索說不能,因為這不是真的。律師氣壞了,當場離開了審問室。過了幾天,審判開始了。

法庭對默爾索的審判是建立在無人理解現實的前提之上的。摩爾所為什麽殺人,法官不懂,律師不懂,莫爾索本人不懂,讀者也不懂。正因如此,我們才說局外人的故事是邏輯對現象的審判。法律需要伸張正義,正義需要壹個理由,理由需要邏輯,所有的對話都是在這個大前提下展開的。為了把邏輯強加給現實,控辯雙方演繹了不同版本的故事,而交鋒的重點不是這樁謀殺案本身的細節,而是默而索媽媽的葬禮。從正常人的角度來理解,這個道理並不復雜。在缺乏明顯動機的情況下,控方只能把摩爾所理解為壹個冷血殺人魔,為了說服陪審團必須證明他毫無道德,那麽如果妳是辯方,妳應該怎麽辯護呢?其實妳的工作很難做,因為被告根本不在意別人怎麽演繹他的故事,他只是冷淡地點頭搖頭,簡短的回答問題,看起來甚至沒有什麽正常人的情緒。所以在法庭上,律師從頭到尾不讓莫爾索說話,其實這裏很明顯是出於對他的保護。在辯護詞裏面,律師告訴法庭,莫爾索是壹個模範兒子,他竭盡所能贍養自己的母親,送母親去養老院呢,是因為養老院可以更好地提供照顧。說到激動的地方,於是脫口而出,沒錯,我是殺了人。接下來每次提到莫爾索,律師都會用我來代替,好像默爾索是它自己壹樣。這是壹個很有意思的細節啊,因為律師辯護的其實不是莫爾索本人,而是他自己。是他自己相信的法律常識和自己的正常思維。他沒有辦法替真正的摩爾所辯護,因為真正的默爾索,在壹個難以理解的無法言說的維度上面。律師的做法確實起到了保護他的作用,但他也是壹種罔顧事實。而控方呢?他們從雷蒙這裏下手,證明雷蒙是壹個皮條客,他們告訴法庭,莫爾索在母親死後第二天就幹了荒淫無恥的勾當。默爾索的律師跳起來大喊,我們到底是在審判謀殺案,還是審判他埋葬自己的母親?當然了,他本人辯護的時候也是在證明默爾索多麽多麽,愛自己的母親。而控方回答說,這兩件事情之間有壹種深刻的、悲壯的本質的關聯。控方的說法替我們點個題啊,局外人的審判不是壹個法律審判,而是壹個哲學的審判。審判默爾索的不僅僅是法官和控訴人,也包括他自己的律師,也包括讀者。如果在第壹個部分裏面,妳作為讀者理解了默爾索的世界觀,妳承認默爾索的行為毫無動機,那麽在這個案子上面也就理應保持沈默,因為事實就是事實,它超出了我們的理解範圍,可是很明顯,哪怕僅僅是我的這個結論也無法讓人接受,難道我們要讓殺人犯免於受罰嗎?所以,局外人揭露了壹個很重要的問題,現實和故事之間到底是什麽關系?故事真的可以準確地反映現實嗎?還是說它反映了講故事的人的信念?這個問題我留給大家自己去思考。但不難看出來,客觀現實和可理解的現實是有區別的。讓現實變得可理解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要付出代價的。在局外人裏,這個代價就是默爾索的刑罰,他被法庭判處斬首示眾。

於是我們來到了全書的最後壹章。在莫爾索出行之前,監獄判了壹位神父。他負責死刑犯最後的懺悔,可是莫爾索拒絕懺悔,他拒絕相信上帝。神父不相信默爾索是真心的,在屢次說服他無果之後,他也很無奈,只能把壹只手放在默爾索的肩上說,我的兒子,我和妳同在,但妳不能明白,因為妳的心被蒙蔽了,我為妳祈禱。莫爾索爆發了,他揪住神父長袍的領子,扯著喉嚨向他大喊,妳不要為我祈禱,妳甚至連自己是不是活著都不能確信,因為妳活著就如同死了壹樣。而我看起來是兩手空空,但我是確信的,我對壹切都是確信的。妳所說的上帝,妳們選擇了生活,妳們選中的命運和我又有什麽關系?妳懂,妳懂嗎?有壹天妳也要被判處死刑,妳也壹樣,妳也會被判刑,只因為在母親下葬時沒有哭泣而處決。這有什麽要緊呢?默爾索松開了神父的領子,這是全書中他第壹次宣泄自己的憤怒,在這裏摸索的世界觀終於轉化成了壹股爆發的意誌,神父是象征性的。它代表的宗教是人類對於現實的壹種終極敘事,它是人類在無意義的、混亂的現實面前創造的壹個權宜的故事。就像默爾索的律師對於默爾索行為的敘事壹樣,宗教毫無疑問是令人寬慰的、溫情的、替人著想的,但它是虛假的。只不過,默爾所攻擊的不僅僅是宗教,而是壹切的敘事,律師的解釋,法官的解釋,甚至是讀者的不懂裝懂。他們都是言不由衷的為了生活方便的敘事,都是神父那種虛假的作繭自縛的確信,是讓人活著如同死了壹樣的東西。我們得承認,這些虛假的敘事也包括世俗意義上的愛情和親情。在書的結尾,加繆終於向我們揭示了默爾索的真實身份,壹位哲學英雄。他像蘇格拉底壹樣,以常人無法承受的代價摧毀了虛偽,擁抱了自己眼中的真理。在書的結尾,加繆寫到,好像這場勃然的怒火,清除了精神上的痛苦,也清空了我的希望。面對這樣壹個充滿啟示與星鬥的夜,我第壹次向這個世界的溫柔的冷漠敞開了胸懷。我體驗到這個世界和我如此相像,終究是如此有愛。我覺得我曾是幸福的,現在依然是幸福的。為了讓壹切有個了結,為了使我不感到那麽孤獨,我還是希望我被處決的那天有很多人來觀看,希望他們對我報以仇恨的叫喊聲,全書終。

只有妳理解了莫爾索這個人背後蘊含的真正沖突,妳才能夠體會到這最後壹張的震撼。默爾索感覺到了幸福是壹種終於戳穿了虛假的幻覺之後認清了現實的幸福,壹切都是無情的,壹切在本質上都是壹樣的。從哲學層面上來講,這也許是在充滿慌亂的當代生活裏面幸福唯壹的可能性。

好了,局外人這本書就先拆到這裏,這是壹本很有意思的故事,其實他很像加繆精心編制的壹個謊言,他的主題是向世界原本的面貌壹樣認識世界,但他敘述的方式是那麽的平實,那麽慘白,所以讀者在解讀這本書的時候,總會忍不住給他加上壹些東西,然後不知不覺扮演了法官和律師的角色。其實妳越是想用傳統的方式去解讀局外人,越是會感受到妳的這種為文本填加意義的行為就是像神父壹樣虛假的確信,只有妳真正去除了所有的虛情假意,承認這本書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意義的時候,妳才能被這本書震撼到。然後妳會體會到為什麽我說破除虛偽才是在當代生活裏幸福唯壹的可能性。——來自我是黃鴨兄的視頻,我用文字寫了出來,極小幅修改!

  • 上一篇:金華請刑事案件律師收費標準
  • 下一篇:昆明市刑事律師收費標準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