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坤逸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清晰而精準的定位:
只是訴訟,
只是為了辯護,
只為被告做復雜的訴訟。
另壹方面,國內也有以商事訴訟為主的律所,但並沒有細分到只為被告服務,而坤逸定位的亮點就是只做被告訴訟。
我不知道坤逸為什麽選擇為被告而不是原告服務,也不知道選擇被告是否比選擇原告更容易成功,但我知道同樣是商業訴訟,代表原告和被告的思維模式完全不同。
坤逸雖然是壹家商事訴訟律師事務所,但其成功的定位對專業律所或從事刑事業務的律師也有參考價值。
有些人選擇做刑事律師,他們不僅在法庭上為被告辯護,還不時代表受害者。他們也熱衷於發展刑事合規非訴業務,他們認為自己很專業,很敬業。
事實上,在刑事訴訟中,被害人代理和刑事遵從業務的側重點、工作模式、思維方式、成果展示等都與被告人有很大不同。所以,優秀的公訴人不壹定能成為優秀的辯護律師。同樣,壹個優秀的刑事辯護律師也不壹定能勝任被害人的代理人或控告人的角色,更不用說在刑事合規非訴訟業務方面做得很好。
很多律師選擇刑事領域作為自己的專業方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喜歡並擅長辯護思維。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檢察業務和合規業務能賺錢,也不應該因為自己不喜歡或者不擅長的事情而分心。
“只有訴訟,
只有刑事訴訟,
只是在刑事訴訟中為被告辯護,
只在重大刑事案件中為被告辯護。"
這是我從坤逸的刑事辯護律師的職位中得到的啟發。
選擇很難,堅持更難,因為誰也不知道哪條路更容易成功。
也許弗羅斯特的詩《未選擇的路》會給我們更多如何選擇的啟示。
未選擇的道路
黃色森林裏有兩條路。
可惜我不能同時選擇兩者
我在旅途中站了很久。
看著其中壹個。
直到它蜿蜒進入遠處的樹林。
我理所當然地選擇了另壹個,
也許更有魅力。
因為它布滿荊棘,需要探索;
然而,這樣的擦肩而過
並沒有引起太大的變化。
那天清晨,兩條小路靜靜地躺在壹起。
在沒人踩過的樹葉中
哦,我為明天留下了另壹條路!
知道路與路相連,
不知道該不該回頭。
我會輕輕嘆息,描述這壹切。
很多很多年後:
樹林裏有兩條路,我-
我選了行人少的那條。
它改變了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