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律師諮詢 - 關於雷米心理犯罪的思考

關於雷米心理犯罪的思考

作為壹本以心理學為主線的暢銷書,《心理罪:畫像》在人物塑造、情節安排、場景設置三個方面都非常吸引人。法學研究生方木,通過自己在心理畫像方面的天賦和才能,幫助警方偵破連環殺人案。同時,在我大學期間,宿舍的兇案和我的初戀女友給方母留下了嚴重的心理創傷。這兩條線的交叉賦予這部小說以深度。

這部以心理學為基礎的犯罪小說,體現了心理學的壹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通過壹些行為來反映人物的心理狀態,進而刻畫他們的生理特征,進而揭示人的生活狀態。在很多情況下,心理學通常被認為是對人的精神心理狀態的研究,而精神分析也被認為是對心理原因的探索。但在這部小說中,方木運用精神分析,結合現場發現的各種線索和受害者的背景,研究罪犯犯罪行為背後的動機。作案後明顯是模仿國外著名案件,我們可以從這些案件的細節中找出罪犯的性格特征、行為方式和動機。其中,還有對受害者之壹、方木的同學孟凡貴的心理刻畫,甚至花了大量筆墨描述他的心理變化過程。

然而,正如這部小說所揭示的那樣,心理畫像不僅僅是人的畫像,而是壹種生活。心理活動是壹面凸面鏡,壹個人所有的行為活動都會映射在這面可變形的鏡子裏。生活就在這面凸面鏡裏,映射的效果不是直的,而是折射的。壹個細微的心理變化,可能被放大到不可想象的程度,導致不可思議的結果。

以孟凡哲為例。他對點名的恐懼來自於單親家庭的成長經歷,受他母親對老鼠恐懼的影響,同時他在接受心理治療時受到孫樸的刻意誘導。從壹個看似簡單的對點名的恐懼開始,讀者可以看到孟凡哲後來生活行為(養貓)的變化,並擴展到這種日常行為背後的誘因(克服老鼠帶來的恐懼)以及這種心理變化導致的後果(被孫樸誘導成為殺人嫌疑犯)。

從上面的心理學案例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弗洛伊德以來的心理分析,已經不僅僅局限於人的潛意識、自我和超我的心理活動,而演變為壹種探索人生的方式。人的外在行為可能只是壹生所有心理積累的壹個出口;生活中的細微舉動,可能反映了在此之前某個事件對心理成長的印記。這個封印,反過來又會在未來某個時刻的某個具體行動中體現出來。所以可以說,人類的壹切行為都是可分析的,可追溯的,甚至是可塑造的。

長期以來,我很難給雷米的心理罪壹個準確的定位。無疑是壹部類型化的小說。懸疑?害怕嗎?推理?嚇人?心理犯罪似乎每個要素都有體現,但很難簡單地歸為某壹類型。雷米自己對作品的定位是:犯罪小說。說實話,我很猶豫要不要接受這個職位,因為“心理罪”太特殊了。

作為壹個恐怖文學社區的首席版主,我可以負責任的說,我看過太多的恐怖文學作品。從無處不在的韓日風格的心理恐怖,到歐美風格的血腥碎片的感官刺激。審美會累,恐怖也會累。在任何作品都難以引起我閱讀興趣的時候,雷米的《心理罪》刷新了我的精神。

我不得不承認我很害怕。整個閱讀過程是壹天壹夜。即使在九月,我仍然能感覺到背後的寒意。不是某種飄渺的超自然力量,而是壹種妳無法想象和接受的現實和殘酷。

在我幾十年的人生中,雖然不能說是壹帆風順,但還是很平靜的。我壹直以為所謂的惡只會出現在電視劇和法制節目裏,永遠不會降臨到我身上。而《心理罪》讓我感受到了壹次身臨其境的‘奇異之旅’。毫無疑問,雷米是壹個優秀的敘述者。他看似淡定從容,卻在註意用詞的同時悄悄睜開另壹雙眼睛。是的,我們在那裏,我們目睹了犯罪,我們甚至聞到了空氣中淡淡的血腥味。不止壹個讀者覺得看心理罪的過程就像看壹部跌宕起伏的電影。他讓我們合上書就覺得額頭冒冷汗。大概是因為雷米的特殊職業,他把刑偵活動描述得幾乎像教科書壹樣準確。這讓本來就很現實的心理罪變得像結案報告壹樣觸目驚心。

  • 上一篇:錦天城律師事務所收費標準
  • 下一篇:瀘州市刑事律師咨詢費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