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律師諮詢 - 羅源發展怎樣?

羅源發展怎樣?

經濟社會發展

自1986年以來,經過十年多的扶貧開發、脫貧致富,1997年羅源縣基本實現小康,成為全省第壹個實現小康的原貧困縣,經濟社會取得長足發展。從1993年至2000年,連續八年被評為福建省經濟發展“十佳”縣。

2001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2.71億元,比增7.61%;工農業總產值61.82億元;比增11.08%;鄉鎮企業總產值65.92億元,比增16.79%;財政總收入1.92億元,與上年持平,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7億元,比增7.39%;實際利用外資1363萬美元,比增0.68%;社會消費品零售額8億元,比增11.1%;農民人均收入3522元,比增3.10%。兩個文明建設呈現五個特點:

農業產業化初現端倪

羅源花卉市場夜景

推行市場接龍頭,龍頭連基地,基地帶農戶的產業化經營,發展“壹鄉壹業”、“幾村壹品”規模和塊狀經濟。培育壯大食用菌、花卉、水產、石材、烤煙、蔬菜、林茶果竹和小水電等農村八大產業,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群體。水產養殖引進國家“863”科技攻關項目,建成全國最大規模的太平洋牡蠣三倍體育苗與養成基地,水產養殖面積達77150畝,產值達15.2億元;石板材年產量1100萬平方米,產值達9億元,創稅利2000多萬元;建成小水電站64處,裝機容量3.4萬千瓦。傾斜扶持龍頭企業,帶動輻射基地和農戶生產,現有山林食品等10家企業被確認為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行“產加銷壹條龍,貿工農壹體化”經營。加強堤防、水庫和種類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抗禦自然災害能力,推動農業經濟發展,全縣農業總產值(不變價)11.35億元,比增4.42%。

工業經濟穩步發展壯大

全縣有國有工業企業12家,畬山卷煙廠、造紙廠、電力公司等骨幹企業加強企業管理、技術改造,增強市場競爭力。畬山煙廠同廈門卷煙廠實行聯合重組,在確保財政收入基數的基礎上,廈門卷煙廠擬投資6000萬元新上兩個配套項目;對小型企業實行拍賣、租賃、承包、嫁接等方式改革,保持安定穩定。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全縣有私營企業183家,個體工商戶3568戶。立足資源優勢,著重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我縣“喜來寶”香煙、“味中有”肉松、“七境綠茶”、“羅源紅”石材、秀珍菇和山林、海林的“兩菜”成為省內外暢銷的品牌,全縣工業產值達50.47億元,比增12.70%。

對外開放取得新成效。

招商引資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建立了明珠山莊、山林食品、邦輝石材等三資企業,全縣引進三資企業30家,年創產值3.7億元,創稅收350多萬元,在羅源灣松山墾區內,建立了羅源灣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已落地味中有食品、海林食品等48家各類企業,初具開放開發規模。

城鄉面貌明顯改觀。

實施“大城關、中心鎮”戰略,加快開發新城區、完善舊城區,拓建新建城區3條主街道,初步構成“三橫四縱”的路網格局,治理南溪防洪堤和五裏走廊,建設蓮花山公園,高標準建成鳳蝶公園,城區面貌煥然壹新,被建設部評為“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先進縣城”。興建集文化、娛樂、休閑、辦公於壹體的“九大中心”,現已完成主體建築,正進行內外裝修,成為城區標誌性建築;全面完成境內羅寧高速公路建設,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和縣通鄉公路路面柏油化;中房次中心鎮、起步商貿旺鎮、西蘭新集鎮建設全面鋪開,大項等10個市級舊村改造、新村建設試點順利進展,完成36個老區基點村、少數民族村通水工程建設任務,城鄉環境明顯改善。

精神文明和黨的建設全面加強。

壹是精心實施精神文明建設“十五”規劃。創建全國科技先進縣已通過驗收,羅源灣星火密集區被列為“十五”第壹批省級星火技術密集區建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新建了福州民族中學、羅源第二中學、縣進修校附屬小學等,全縣建成中學19所,小學165所,實施集中辦學,優化教育布局和教育資源配置。縣醫院、縣中醫院通過“二甲”驗收,推行農村合作醫療點改革,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認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建設單位。全面推行計生優質服務,實現省級二類先進縣目標。大力發展廣播電視事業,在全省率先實現村村通廣播電視目標。二是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堅持以人為本,從嚴治黨,形成縣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政府高速運轉、狠抓落實,人大政協密切配合,積極參與紀委保駕護航、防腐倡廉的工作格局。三是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保持社會安定穩定,2001年全縣***立刑事案件發案率為萬分之十五,營造良好的投資軟環境。

  • 上一篇:劉仁忠律師怎麽樣
  • 下一篇:律師辦理刑事案件的規定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