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在地牢中度過三年,屢拒敵議。有壹天,忽必烈親自來勸他投降,徐擔任丞相。他沒有動搖,而是斬釘截鐵地說:“我只想為國捐軀。”
行刑前,行刑官上前說:“溫總理,如果妳現在改變主意,妳不僅可以免死,還可以當丞相。”文天祥怒喝壹聲,“死了就死了。妳說什麽胡話!”
文天祥對南方的慷慨,給世人留下了感人至深的仁義之歌。
陳天華從遠方送來血書。
革命家陳天華在日本留學的時候,聽說俄國軍隊入侵滿洲,腐敗無能的清政府要和俄國簽訂私約,喪權辱國。他痛心疾首,立即在留學生中召開排俄會議,組織誌願軍排俄,準備回國參戰。
回到宿舍後,他咬破手指,用血手指寫下了救國血書,並在血書中陳述了亡國的悲劇。當被征服民族的苦難激勵他的同胞去戰鬥時...他壹連寫了幾十篇,最終因失血過多暈倒,但嘴裏還是鹹鹹的:“救國!拯救國家!”
別人叫醒他後,他堅持把血書裝在信封裏,從萬裏寄回國內。每個看過的人都被感動了。
吳維護民族尊嚴。
老革命吳年輕時曾赴日留學。1904年元旦,由於晚清中國積貧積弱,日本帝國看不起中國,故意不在萬面旗幟中懸掛中國國旗。為了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尊嚴,吳挺身而出,代表在華留學生向校方鄭重提出,必須立即向日本留學生道歉,改正錯誤,否則將舉行罷課絕食抗議。
在來自中國的愛國學生的強大壓力下,學校當局不得不承認錯誤並道歉。
楊靖宇投身抗日。
楊靖宇,民族抗日英雄,任“南滿抗日聯軍”司令,從1934到1940戰死沙場。在六年艱苦鬥爭中,他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帶頭打擊日寇。面對敵人的重重圍剿,楊靖宇帶領部隊頑強戰鬥,使敵人不得安寧,不得安寧。裏酋又怕又恨他,於是集結重兵圍攻。當有人勸楊靖宇投降時,他斬釘截鐵地說:“不,我有我的信仰。”最後彈藥耗盡,楊靖宇在打完最後壹顆子彈後壯烈犧牲。敵人用刺刀殘忍地剖開了他的肚子。楊靖宇的肚子裏沒有壹粒米,只有樹皮、草根和棉絮。
科學家獻身於祖國。
65438年至0946年,著名數學家華被美國壹所大學以優厚的條件聘為終身教授。但他回答:“為了選擇真理,為了國家和民族,我要回國!””終於帶著妻兒回到了北平(今北京)。回國後,他不僅致力於理論研究,還走遍了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用數學解決了大量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因此被譽為“人民數學家”。
此外,還有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生物學家童第周、核物理學家錢學森、高能物理學家張文宇和化學家唐敖慶...他們都充滿了愛國熱情,為國家的復興做出了巨大貢獻。
安徒生和他的老朋友斷絕了關系。
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和德國的奧古斯汀堡原來是好老朋友。
1848年普魯士入侵丹麥,引起安徒生的極大憤怒。四年後,他去了德國。許多德國朋友趕到車站迎接他。壹個朋友說:“奧古斯都堡公爵和公爵夫人正在家裏等妳。希望妳能見見他們。”“我不想見他們。四年前,奧古斯汀堡參與了普魯士對丹麥的入侵。我怎麽能見這家人呢?”安徒生生氣地說。從此,兩個老朋友分手了。
“把我的心帶回我的祖國”
肖邦,波蘭著名作曲家、鋼琴家,19歲從音樂學院畢業時就已經小有名氣。後來他決定出國深造。在朋友舉辦的歡送會上,朋友們送給他壹個裝滿祖國泥土的銀瓶子。這個銀瓶陪伴了他19年。1849年秋,肖邦病重,生命垂危。臨死前,他告訴從華沙趕來的姐姐:“波蘭反動政府不會允許我的遺體運回華沙,但會把我的心靈帶回祖國。”
七君子抗日案
5月31,65438,936日,沈鈞儒、鄒韜奮響應中國* * *產黨團結抗辱、團結抗日的號召,在上海成立“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積極宣傳和組織抗日救國運動,要求國民黨政府停止內戰,釋放政治犯,與紅軍和談,建立統壹的抗日政權。1936 165438+10月23日,上海市公安局借口救國聯合會支持上海日本紗廠工人罷工,“擾亂社會秩序,危害中華民國”,會同英法租界,進行了捕房,逮捕了沈鈞儒、鄒韜奮、李公甫、沙、石良、張乃器、王造時。在“七君子”被移送法院的當天,當局就試圖將其移送蘇州高院審判。在辯護律師的反對下,當天在江蘇高院第二分院刑事法庭開庭審理。法官被迫拒絕了軟禁律師和公安局特工的請求。quot負責支付律師保釋金和重新安排聽證會。“25日、27日,高二、高三兩個分局發出了再次抓捕的逮捕令,將沈君如等人移送上海市公安局羈押。65438年2月30日,石良向蘇州高院投案自首。蘇州市高級人民法院經過多次秘密審理,於4月4日以《中華民國緊急刑法》第六條,1937對沈鈞儒等人正式提起“公訴”,指控羅誌阻撓“平紅”國策,進行有利於* * *產黨的宣傳,攻擊憲法,煽動勞工動亂,宣傳與三民主義不相容的思想,並組織、參加其中。起訴書公布後,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憤慨,上海壹些愛國律師聯合組成辯護團為“七君子”辯護。6月11日,法院開庭。經過三個小時的審理,決定第二天繼續審理。辯護律師以法官不予重視、使用有利於“被告”的證據、與公訴人串通為由,申請法官回避,庭審中斷。七君子入獄後,國內學者、名人、抗日將領、各界人士和壹些國際知名學者呼籲營救。宋慶齡、何香凝、胡愈之等16人還發起了“愛國監禁運動”,聯名要求以“愛國罪”將其監禁拘留。在全國人民的強烈要求和壓力下,南京政府不得不於7月31日指令蘇州高院停止對沈鈞儒等人的羈押,“取保候審”。該案實際上以沈鈞儒等人出獄的勝利而告終,但直到10月26日,1939,65438+四川高院第壹分院才宣布撤回對本案的“起訴”,以法庭程序終結。
西門豹是春秋戰國時期魏人。當時的鄴地是魏都的重要門戶,戰略要地,但天災人禍不斷,百姓水深火熱。王維任命西門豹為葉縣縣令,管理葉帝。西門豹到了野地後,微服私訪百姓疾苦,利用“河伯娶妻”事件智懲三長老、朝臣、女巫,用事實教育百姓,破除迷信。同時修建漳河十二渠,治理漳河洪水,發展農業生產,使鄴地人民逐漸富裕起來。西門豹壹生為官,清正廉明,造福百姓。他死後,鄴底人專門在漳水水邊為他建了壹座祠堂,供奉四季。
趙廣漢,西漢卓君吳禮縣人。曾任潁川縣令守敬,敬等職。在潁川郡任太守期間,是趙廣漢早期執政最好的階段。他不畏強權,聰明能幹。上任頭幾個月,他做了兩件大事:壹是打擊權貴家族勢力,緩和社會矛盾;二是加強當地管理,改變當地不良風氣。他的名聲由此而傳,善於處理政務是他在這本《漢書》中的天性。趙廣漢擔任京趙胤時,表現出高度的責任感,經常熬夜處理各種公務。而且善於思考,註重效率。在其治理期間,京兆地區政治清明,官民皆稱道。但是,靖的職責是管理首都,因為在皇帝腳下,日常處理政務很容易得罪皇親國戚和達官貴人。所以趙廣漢雖然在城市管理者中算是領袖,但最終還是被斬首。趙廣漢在擔任荊期間,清正廉明,贏得了百姓的贊譽。
巴荒(?-公元前51),字次男,西漢淮陽(今河南太康)楊霞人。歷史學家班固評價說:“自漢朝建立以來,治理人民的官員人數還是第壹。”當巴荒還年輕的時候,他就下定決心要做壹個好官。任太守在潁川郡的政績最為突出。此前,潁川縣是壹個豪強地主壹統壹方,百姓流離失所的地方。他上臺後,采取了大刀闊斧的措施,恩將仇報,安置難民,重視農桑,教育他們。經過幾年的精心經營,潁川出現了壹派和平穩定、吏治清明、生產發展的祥和景象。因此,皇帝寫了壹封信稱贊巴荒是壹個好官員。
徐有功(?-702),本名許,唐代長安人,是唐代最著名的專司辦案的官員。在古代,官職大多是行政與司法混在壹起的,只有在朝廷才有專門的審判官,但他們在官僚體系中的地位極低,很難有所作為。徐有功雖然長期擔任專職審判法官,但因為敢於嚴格遵守法律,打臉,平反了上百起冤案,挽救了壹萬多人的生命,而名垂青史。徐有功歷任周浦司法官、刑部(大理寺)刑官、秋官外交大臣(刑部)、邵青主刑大夫。徐有功做官的時候是吳周時期,當時有武侯作亂,有酷吏設下陷阱,所以要正確執法並不容易。由於徐有功前後辦了六七百件大案,救了幾萬人的命,不可避免地得罪了酷吏和奸臣,頻頻遭到彈劾和審判。然而,最後他三次被控死罪,三次被赦免,兩次被罷官,兩次復出。盡管如此,他仍然堅定不移,不拍馬屁,壹心撲在執法上。正因為如此,許成為歷史上少有的專職“判官”,被當時的人們譽為“無史之好官”。
狄(公元607-700),字,唐代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他考了明經(唐代科舉制度中的科目之壹),從此步入仕途。步入政壇後,他經歷了兩個時代:唐高宗和武則天。初任並州都督府法操,調任程大利,任欽差大臣。歷任寧州、豫州刺史,地方官侍郎等職。狄是壹個官員,正如老子所說,“聖人善變於心,人善變於心”。為了拯救無辜,他敢於違抗君主的意誌,始終保持著親民不懼強權的本色。他始終居於階級之上,憂國憂民,被後世稱為“唐朝的中流砥柱”。他被任命為負責刑法的程大利。在任壹年後,他處理了前任遺留的65,438+07,000多起案件,沒有壹起上訴要求平反。這說明他處理事務的公正性可見壹斑。後人以此為依據編出了許多精彩的傳奇故事,甚至荷蘭也有人編著了壹本書《大唐帝國徐人傑審判傳奇》。
陳希亮,北宋梅州青神(今四川)人,京兆(今陜西Xi)人。他做官30多年,從秀才開始。歷任知縣、知府、知府、轉運史等地方官。他也曾在開封府和首都的朝廷任職。無論是在地方還是在首都做官,陳希亮都痛恨邪惡,不考慮個人命運。他贊美老百姓,嚇唬王公貴族。後來,他因過度勞累去世,享年64歲。著名文學家蘇軾自稱從不為別人立墓碑,但他很崇拜陳希亮,又擔心陳希亮的事跡流芳後世,所以破例寫了《陳公弼傳》。
包拯(公元999-1062),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是歷史上最著名的清官。從少年開始,他就立誌為國家做貢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包拯仕途的起點是知縣,後來擔任知府、轉運使等地方長官。他擔任過掌管國家財政的高級官員,如監察部長、住房部副史等軍職;擔任駐遼國的外交使節;最著名的是他在天章閣和龍圖閣做過學士。他壹生嚴於律己,身體力行。任端州知府,整頓吏治,打擊腐敗,深受百姓歡迎。離任時,做了壹方上好的本地硯送給他,他婉言謝絕,“勿以壹硯還之”;他壹生大公無私,不避權貴,執法如山。強烈主張將皇族和宦官的壹切違法行為繩之以法。大力平反冤獄,是包拯去世前後深受百姓推崇和稱贊的主要內容。
包拯在當時和後世都是有名的,尤其是他死後,作為清官的典型形象,被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極大地誇大,使之具有魔幻色彩。隨著國際文化交流的發展,包拯這壹歷史人物和藝術形象贏得了世界聲譽。盡管史料中的包拯與藝術作品中的形象相差懸殊,但包拯的壹生不僅能得到封建最高統治者的贊賞,也能得到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下層民眾的支持和愛戴。作為壹個清官,確實很典型。
況鐘(公元1383-1442),明代江西靖安縣龍崗府人。況鐘壹生中最突出的成就是當了蘇州知府。他直接減少了官糧,減輕了百姓負擔,穩定和發展了經濟。同時整頓吏治,端正風氣,註意清理冤獄,為民報仇。他安排好日程,每天詢問壹個縣的案情,周而復始,沒有間斷。在頭八個月,超過1500個案件得到清理。他審理過的案件,無論大小,基本都能保證百姓不受委屈,土豪不敢再作惡。現在,只要提到,人們就會立即想到《十五關》中那個敢於冒險、敢於主持正義、為民除害的清官。此外,他還做了造福壹方的好事,如興修水利、辦學、舉薦人才等。在位十三年間,況鐘三次離任,三次留任,為蘇州人民做了大量實事,最後積勞成疾,病逝於蘇州。為了紀念況鐘,人們在他死後在蘇州和七個縣建立了祠堂。
海瑞(公元1514-1587),海南瓊山縣人。他所處的時代是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地表平坦,當時就有危險。哈裏年輕時,對社會問題表現出極大的關註。嘉靖皇帝在住建部工作時,出於對國家財力的關心,為了勸諫道教,壹心求仙,在各地沈溺於修建寺廟和宮觀。作為壹個六品低級官員,他決心去死。這壹次,他提出了著名的《坦白講天下第壹》,後來被稱為《公安》。演講結束後,哈裏立即被投入監獄。好在嘉靖不久駕崩,新皇帝在宰相徐階的勸說下被赦免,官復原職,逐漸升任應天十府巡撫。之後,他又主持制定了“八十歲貪”等重刑,以糾正時弊,嚴格法紀。他大公無私,對壹直對他很好的老宰相徐階毫不留情。他把徐家所占的40萬畝良田還給了原主,並要求徐階的兩個兒子和欺負好人的20多名家人依法追責。再看海瑞為官,歷經嘉靖、隆慶、萬歷三朝,多次冒著生命危險進諫。雖然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的根本利益,但他嚴格執法,消除暴力,潔身自好,同情人民,呼籲流放,註重發展生產,興修水利,限制大地主無休止的剝削,改革落後的風俗習慣等。,他的行動得到了人民的廣泛支持。
唐彬(公元1627-1687),保南隨州(今隨縣)人。主要成就在康熙朝,從官員到內閣學士、江寧總督、禮部尚書等。唐斌做了壹輩子官。他除了著書立說、發展理學之外,幾乎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治理河事、水運上,註重為民減負、濟民、興利除害,以至於始終致力於踐行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民本”思想,以求變“榛子遍地荒”為“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