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律師諮詢 - 馬加爵為什麽殺人?

馬加爵為什麽殺人?

馬加爵殺人的動機是什麽?他是精神病嗎?

幾乎每個人都在問:馬加爵殺人的動機是什麽?

當被警察問及“妳為什麽殺人”時,馬加爵供認:“有壹次他們說我打牌作弊,但我根本沒有作弊,於是我和他們吵了起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感覺他沒有完全說實話”,因為從他作案的方式來看,他肯定是有壹定時間準備的,而且作案時的心理狀態相當穩定,明顯不是激情澎湃。

截至昨日(18),我們能得到的關於馬加爵犯罪的動機依然是:“起因是因為壹場爭吵。吵架之後,有壹件事讓我很驚訝。我把邵瑞傑(受害者之壹)當成了很好的朋友,很真誠。這次吵架之後,我發現我根本不是那樣的人,於是想了很多,覺得很絕望,然後。

然後人們就疑惑了,為什麽壹個人被殺了,其他人相繼被殺,而且方式和手段壹模壹樣?僅僅因為馬加爵是他們的朋友?他們通常是非常好的朋友。有人突然消失了不奇怪嗎?

好奇的天性,加上目前太多的未知,人們對這個案子的關註就像福爾摩斯的案子,壹個問題套壹個問題,最終歸結為壹點,就是報紙在馬加爵被抓後第壹時間報道:“馬加爵是個什麽樣的人?”

馬加爵性格的多面性。

“在我們眼裏,他壹直是個很聽話的孩子。我真的不敢相信他會做出這麽殘忍的事。”在父親眼裏,馬加爵還是很獨立的,除了上大學的時候父母給了他6000塊錢,從來沒有給過他壹分錢。本報記者采訪馬的父親時,他也提到兒子性格內向,不怎麽和人打交道,朋友也少。

但在馬的記憶中,他找不到和兒子開心玩耍的時光,也沒有和兒子長談過。他希望他的兒子快樂,但他很少說出來。也許是因為兒子考上了大學,在自己和村裏人眼裏壹直“有出息”。他兒子放假很少回家,話也少。他的感覺是,自己似乎“成熟”了很多。

壹個孝順懂事的孩子性格上的倔強也讓人印象深刻:小時候和奶奶爭電視頻道,甚至在日記裏寫了幾句“討厭”;高考前突然失蹤,直到貴港警方打來電話,家人才知道他離家出走,回來時只說“去看海”;在大學裏和人打牌打籃球很認真。不喜歡就發脾氣,嚴重的時候甚至打人...

央視在采訪中問他:“妳小時候有什麽樣的打算?”他的回答特別簡單:“我只想成為壹名科學家。”

在最近發給學校家長的壹封信中,馬加爵簡單地說,學習生物化學後找工作並不困難,並告訴家長不要擔心。

從初中開始,他以平均成績躍居全班第壹,獲得全國物理競賽二等獎。高中的時候,他沈迷於武俠小說,筆記上寫滿了自殺、殺人、吸毒的文字。從寫各種名人故事和重要新聞,從“人生多苦,我要自重,自重”到在房間墻上貼壹個大字“忍”,再到在信中表達“雖然我是大學生,但永遠比不上十哥……”,“很多人都比我世故,這讓我很自卑……”,再到“我心沈甸甸的,我什麽時候讀書了?

根據專家的評論,馬加爵的家庭沈悶而不幸福,這樣的家庭在中國還有很多。對於壹個聰明而敏感的孩子馬立克·加爵來說,這種家庭環境更加可怕。

有些人甚至將他與清華大學的學生劉海洋相提並論,認為教育的缺失不容忽視,這可能是馬加爵現象的另壹種表現。

馬加爵是變態嗎?

采訪中也分析了壹個人物馬立克加爵會在未來的某個時間爆發,即使今天沒有殺人。

把錘子揮向妳曾經親密相處的同學朋友,原因竟然是“壹次吵架”!更尷尬的是,他的毒手居然伸向了和自己幾乎相同命運的同齡人。壹位小學老師憂心忡忡地說:馬加爵摧毀了五個家庭,而這些家庭都在農村,他們並不富裕!

壹種更極端的說法是:馬加爵在幾乎沒有明顯動機的情況下,壹個接壹個地殺害了四名學生。是不是不正常?

記者采訪了昆明醫學院第壹附屬醫院精神科徐秀峰教授。他認為,根據對馬加爵在犯罪、逃跑、逮捕和審訊期間的行為和表現的分析,他既沒有異常,也沒有精神疾病。

從精神病學的角度來看,衡量壹個殺人犯是否不正常,是否有精神病,要看他的殺人動機。

如果是病理動機,那麽可以說他的殺人行為在科學意義上是不正常的。如果不是病理性動機,那麽這種行為就不算異常。也就是說,他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徐秀峰認為,打牌只是“導火索”,“火藥已經裝好”,可以追溯到馬加爵成長的整個心路歷程。據相關報道,他從小在農村長大,家裏比較窮。進入大學後,他性格孤僻,有很深的自卑感。四年來,生活、學習、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諸多不如意,可能會導致他和同學之間積累的怨恨壹點點加深。這時候如果有同學在打牌的時候說了什麽不該說的話,就會點燃“導火索”,新仇舊恨會湊在壹起,釀成悲劇。

徐秀峰分析,從馬加爵的犯罪行為來看,殺人的過程跨越數日,在網上搜索信息,拿走他人身份證,取錢,逃跑,躲避警察,冒充乞丐,用家鄉話給家人留言...整個過程非常冷靜,非常冷靜,準備充分。逃亡期間,他身上有兩千多塊錢,卻不敢買吃的。反而撿垃圾吃,也說明他害怕,精神正常。因此,從專業角度來看,馬加爵的行為並不異常,也沒有精神疾病的跡象。

徐秀峰解釋說,人所謂的異常行為是和正常行為相比較的。正常人不會殺人。從這個角度來說,可以說馬加爵的行為是不正常的,但從醫學上來說,馬加爵是心理扭曲的。

讓人想起楊新海、楊天勇等人。

馬加爵殺人案破獲後,立即有人將其與前不久河南判處死刑的黃勇、楊新海,以及震驚全國的我省殺人案兇手楊天勇聯系起來。他們以為自己都有* * *特點:動機隱蔽,有壹定的反刑偵能力;被殺的人在所處的環境中相對弱勢;與被害人沒有深仇大恨,明顯區別於傳統的財殺、仇殺、情殺。被謀殺的人經常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悲慘地死去。例如馬加爵,據說在城市中受到歧視,這是城鄉心理差距和文化差異的結果。然而,我們不得不註意這個細節——那些倒在馬加爵鐵錘下的學生和他壹樣,都來自貧困的農村家庭。

馬加爵案件發生後,記者多次走進雲南大學校園。根本不討論案情的雲南大學學生,據說“睡得不太好”,擔心馬加爵什麽時候回來殺人;與馬加爵同學院的壹名女生告訴記者,他平時看起來很不自在,尤其是在教室走廊遇到他的時候。因為樓道光線不好,他會給人壹種陰森的感覺,能嚇到人。

在海南警方的審訊中,馬加爵透露他曾試圖殺死第五個人...

殺了人之後是不是心理疏離感更大?

變態人格由來已久。

記者查閱資料時,看到這樣壹個觀點:犯罪心理學中的“反社會人格”具有16的特征,其中有極端的自我中心,對他人的死亡看似漠不關心等等。

我們可以看到,在所有關於馬加爵的報道中,他都沒有提到他殺害的四名學生。

從人格的角度來看,馬加爵無疑是有缺陷的,而從犯罪心理學家的分析來看,他的心理是不健康的,但他犯罪時的心理狀態是正常的。他對實施犯罪的時間、地點和方法,對自己行為的動機、過程和終止具有辨認和控制能力,並且在行為過程中和行為後很好地保護了自己,應當承擔全部法律責任。如果屬於類型的話,他應該屬於仇恨犯罪。

仇恨犯罪也屬於情緒型犯罪,是指生活中的壹些情緒積累到壹定程度後的爆發。特點是指向性明顯,預謀精巧;另外,作案過程中我不後悔,也不會半途而廢。

從通緝令上肌肉發達、大眼睛、直發的兇神惡煞模樣,到被捕時瘦弱、尷尬的模樣,很多人都說他其實挺可憐的...

畸形人格的形成由來已久。在其成長過程中,他的生活和家庭環境肯定是有所欠缺的。(鎖華苑黃鸝)

  • 上一篇:律師執業的風險如何防範
  • 下一篇:美國的案件審理各部門如何合作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