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刑事訴訟法》
第十二條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
犯罪是指對犯罪的各種內外部特征的高度準確的概括,對犯罪的內涵和外延的準確而簡要的說明。犯罪概念壹般分為形式概念、實質概念和混合概念。我國刑法中的犯罪概念是形式與實質相統壹的混合犯罪概念,即違法。
犯罪的形式概念源於罪刑法定原則,是由罪刑法定原則派生出來的犯罪概念。形式的犯罪概念側重於行為的刑事違法性,以刑事違法性作為區分罪與非罪的唯壹標準。
擴展數據
犯罪要素
我國刑法有400多種罪名。從構成要件分析,每壹個犯罪都有四個要件: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犯罪客觀方面和犯罪客體。
(1)犯罪主體是指實施犯罪行為的人。每壹個犯罪都要有主體,有的犯罪是壹個人實施的,主體是壹個人,有的犯罪是幾個人實施的,主體是幾個人。根據刑法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犯罪的,構成單位犯罪。因此,單位也可以成為犯罪的主體。
(2)主觀方面是指犯罪主體實施犯罪行為的心理狀態及其結果。犯罪的主觀心理狀態有兩種,即故意和過失。比如妳犯了盜竊罪,罪犯想把別人的財物偷為己有;犯故意傷害罪,犯罪人希望對他人身體造成損害。
有些犯罪是過失犯罪,比如失火罪,犯罪人有過失的心理狀態。在單位構成犯罪的情況下,對單位犯罪負有責任的人員也具有主觀心理狀態。
(3)客觀方面是指犯罪行為的具體表現。比如詐騙罪、捏造事實欺騙他人罪、販賣毒品罪、販賣毒品罪等等。
(4)犯罪客體是指受刑法保護並受到犯罪行為侵害的社會關系。犯罪客體不同於犯罪客體。犯罪客體是犯罪行為直接針對的對象,如殺人、傷害等。犯罪客體是特定的受害人,犯罪客體是指刑法保護的公民人身權利不受非法侵犯的社會關系。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犯罪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犯罪行為
參考資料:
墊江縣人大常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