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晉國攻打大宋。嶽飛率領嶽家軍抗金。他幾十年來百戰百勝,功勛卓著。可以說他是宋代中興的希望。嶽飛出兵北伐,不負眾望。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趙構連發12金盤,命嶽飛退兵。嶽飛不得不班師回朝,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殺死在風伯亭。
為什麽宋高宗趙構抓不住嶽飛?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嶽飛和宋高宗有不同的目標。
宋高宗·趙構在商丘登基後,被金軍追得滿世界跑,甚至逃到海上,無處容身。估計他睡覺的時候做噩夢了。只要妳想想趙構的尷尬經歷和處境,妳就能想到,對於這樣壹個擔驚受怕的皇帝來說,能夠平安無事是最大的夢想。嶽飛等熱血將領北上中原,收復故土,這很正常,但對趙構來說意義不大。他只想天天當皇帝,拯救江南,日日享福。
第二,嶽飛想歡迎二聖,但趙構不想。
作為臣子,嶽飛致力於北伐,迎接雙聖歸來,是忠誠的表現。對趙構來說,這也應該是孝道的體現,但家庭紐帶在皇權面前是脆弱的。如果宋欽宗回來了,趙構會如何對待自己?雖然老而昏庸,弱而無能,即使回來也未必能威脅到趙,但未必這麽想。畢竟二生不回來是最好的選擇,沒必要尷尬。
第三,宋高宗害怕嶽飛的工作失控。
之前有五代亂世,武將技藝高超,權力強大,身上加了太多黃袍。這就是趙匡胤大宋朝的由來。由此看來,宋朝對武將的打壓是空前的。趙匡胤成功後,迫不及待地喝了壹杯酒來寬慰士兵,由此可見武將的防禦之深。趙構自然明白這是怎麽回事,並把這壹政策付諸實施。宋金之戰,武將被迫重掌大權,但宋金關系緩和後,嶽飛、韓世忠、張浚等人立即被解除。
嶽飛在軍隊和人民中的威望太高,深受人民愛戴。如果局面得不到控制,穿黃袍的戲碼將再次在嶽飛身上上演。當然,從嶽飛的表現來看,這種可能性應該不存在,但趙構肯定不會這麽想。雖然妳將被帶走,妳的生活不會受到影響,但趙構獲得了12枚金牌,回憶嶽飛是非常困難的。此外,宋高宗和趙構還經歷了“苗劉之亂”和“淮之亂”。可以想象,趙構此時壹定害怕到了極點。也許之前堅持北伐,迎回二聖趙構還可以接受,但從十二金章發出的那壹刻起,嶽飛就註定了不得好死。不管北伐能不能成功,二聖能不能回來,嶽飛除非反其道而行之,否則還能活著,但他是不可能做到的。而待皇帝收回兵權,嶽飛表現激烈,更堅定了趙構殺他的意圖。
相比之下,趙構對其他“中興四將”沒有太多顧慮。
韓世忠也是久經沙場,赫赫有名。黃天蕩壹戰成名,差點活捉金兀術。大義鎮壹戰也起到了宋軍的作用,韓世忠和嶽飛誌同道合。在欣賞對方和嶽飛被殺後,他也為嶽飛叫苦。但韓世忠與嶽飛不同,他懂得保護自己,而且早年救過趙構皇帝的命,這就決定了只要他交了兵權,就不會有生命危險。
不用說,劉光世和張浚在抗金鬥爭中並不積極,所以莫名其妙地加入了“中興四將”。其實比他們更有資格的人還有很多。與晉中作戰的兩個人並沒有做出多大的貢獻,而且屢戰屢敗。而且,他們怕敵人,打起來了。從他們的履歷和經歷來看,只能說表現壹般,被提拔,估計是受韓世忠的影響。然而,趙構對此更放心。劉光世主動交出兵權,張浚也欣然交出兵權,但也主張與徐金國講和,用秦檜陷害嶽飛。劉光世、張浚與韓世忠壹樣,在“苗劉之亂”中有勤王之功,都是趙構的恩人。對於那些沒有受到威脅的人,趙構自然不會害怕他們。
總之,只要宋朝沒有滅亡,只要宋高宗和趙構還在,嶽飛的死是註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