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律師諮詢 - 拼多多無門檻券的使用規則是什麽?

拼多多無門檻券的使用規則是什麽?

拼多多沒有門檻券,道德上是個汙點。

▲資料圖。

拼多多的“壹夜之間輸給薅羊毛200億”引起了很多討論。拼多多對媒體表示,金額沒那麽大,是謠言,損失最終在1000萬以下;其還在聲明中稱,這與“某航空公司因誤操作在官網發布低價票”等事件有本質區別。

專門從事薅羊毛的網絡黑產,涉嫌盜竊

大部分損失來自薅羊毛的互聯網黑市。根據拼多多的聲明,壹些黑領團夥通過壹個過期的優惠券漏洞,盜取了數千萬的平臺優惠券,進行不當得利。針對該行為,拼多多已盡快修復漏洞,正在追查涉案訂單來源。據最新進展,上海警方報案後,已以“網絡詐騙”罪名立案並成立專案組,根據“財產保全”相關規定,分批凍結涉案訂單。

薅羊毛,黑灰行業,壹直是行業頑疾。其程序化、自動化、產業化的特點,使其能夠快速規模化、專業化運作,並獲得大量收益。律師曉寒表示,用戶利用系統漏洞從平臺獲取大量優惠券並獲利,可能涉嫌盜竊。如果獲利數額達到相關標準,他們可能要承擔刑事責任。

黑灰行業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違法的。據相關報道,在此次事件中,黑灰產團夥在牟取暴利後,為了逃避制裁,向公眾發布非法鏈接,企圖造成法不責眾,只是渾水摸魚。

說到底,黑灰產業就像貨車翻車搶橘子,還要開著貨車和挖掘機去搶。有時候,他們甚至主動制造翻車事故,搶了大頭之後,號召大家搶。

正因為如此,很多普通用戶這次也“薅了壹把羊毛”。而且由於拼多多本身利用社交網絡傳播的特點,可以在短時間內傳播,甚至在深夜,很多用戶都加入了薅羊毛的團隊。

▲圖/視覺中國。

優惠券明顯違背常識,涉及的用戶真的不知情?

對於這部分用戶,很多人認為領取優惠券並無惡意,無法分辨是推廣還是平臺bug。所以,我不應該承擔責任,不應該返還。

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從理論上講,如果平臺的壹個普通客戶不是有意識地通過這個安全漏洞大量收取優惠券進行牟利,而是只收取少量的優惠券,主觀上不存在盜竊的故意,客觀上獲利不符合量刑標準,則不構成盜竊罪。

然而,實際情況遠比理論復雜。

首先,這個鏈接不是正常的平臺鏈接,而是黑灰產業的非法流出。其次,消費者可能無法判斷是不是系統bug,但有壹點很明顯,就是明顯低於市場價。更何況,按照常理,優惠券壹般不會用在手機話費、q幣這類高流動性的商品上。

況且很多人都是用無門檻券買q幣,然後用q幣買遊戲道具,再把遊戲道具賣掉。如果這壹系列的實質性轉賬甚至洗錢都是在短時間內完成的,那麽相關用戶真的可以說是完全善意的嗎?

所以開挖掘機去搶不好,自己帶個小口袋去搶也不好。更何況是搶挖掘機的人故意泄露的。

沒必要綁架企業“花錢做形象”

退壹步說,即使是完全善意的,也不代表沒有必要還。

根據最高法《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幹問題的意見(試行)》,行為人對行為的性質、對方當事人、標的物的品種、質量、規格、數量的誤解,使行為後果違背自己的意思表示,造成重大損失的,可以認定為重大誤解,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變更或者撤銷已履行的民事行為,並由被告或者補足價款。

需要指出的是,“無惡意”並不是不歸還的理由。從“重大誤解”的規定來看,不存在涉及合同對方的狀態。只要壹方有重大誤解,就可以解除合同。

用壹個更恰當的比喻:攤主讓自己的孩子賣橘子,然後孩子不懂事,5塊錢壹斤說是5毛錢壹斤。這個時候,不管買家是否有意占便宜,攤主都可以上門要求拿回來。

很多人認為,這是企業塑造形象的好機會,企業應該認識到這壹點,這有利於企業的長遠利益。但是否花錢做形象,是企業根據自身情況自主選擇,不必被綁架。

總之,不乘人之危,不取不義之財,是簡單明了的傳統道德。今天,雖然網絡把人隔開了,但是這些基本的品質,比如道德,誠信,不應該是冷漠的。與黑灰幫壹起加入薅羊毛隊在道德上是壹個汙點,很難洗掉。

  • 上一篇:寧德市蕉城區人民法院
  • 下一篇:訴狀和起訴書有什麽區別?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