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課改變人生的進程。
秦冰1989畢業於上海華東化工學院機械工程專業,開始了幾年按部就班的辦公室生活,包括每天早上8點擦水泵。這位山東漢子覺得有點郁悶,於是毅然辭職,自己開了壹家電腦公司,還算成功。短短兩三年,他就有了自己的資產,成為了壹個比較成功的小資產階級。如果他繼續沿著這條路走下去,今天應該是IT界的精英了。
如果林沖沒有被發配,他也不會被逼得造反。據秦冰先生說,他在1993遇到了壹個陷阱。“壹個男的跟我借錢,開口就是28萬。我沒細想,就很義氣的借了出去。他對我說,'如果妳缺錢,我可以向銀行貸款。'於是我們壹起去銀行,他說:‘給銀行行長寫個借條,借654.38+0.5萬元。’我開始寫就寫,寫完就給他。他拿著這張借條去借錢。呆了壹會兒,他出來說,行長說現在銀根緊縮,不能貸款。我撕掉了妳的借據。"
三個月後,男子拿著欠條到法院起訴池。這1.5萬元到底借沒借,除了池和這個人,就是天與地的事了。法院凍結了池的賬戶,後來又以鑒定費等各種理由將池的錢全部取走。此時,秦冰身無分文。有人建議他去冥界,讓他自己去做,他家人卻說:“別人作惡,我們不能作惡。如果妳想投訴這件事,去北京吧。”池只帶了360塊錢到了大都城,就走上了這條訴苦之路。如今,他應該是“信訪專員”了。
剛剛抵達北京的秦冰來到最高法院的接待室。接待人員說:“妳這麽年輕,卻虧了幾十萬,也就是五六十萬。妳看有些人扛著屍體,沒有證據妳贏不了。妳最好不要起訴。要告就讓人家告吧。”遲出去四處打聽在哪裏。結果他在北三環石橋下了車。直到他看到“中國人民大學”的牌子,他才意識到這個NPC和NPC不壹樣。
當時池餓得“說不出話”,吃了壹個“煎餅卷”。他以為來了就安全了,就進去走走。結果發現當地有壹家石頭律師事務所。他想,也許人們希望他來這裏,所以他進去問了幾個法律問題。接待他的人不知道是律師還是工作人員。他聽了半天,最後說:“妳說的我也不懂。現在學生上課了,去上課,聽完問老師。”
於是池進了教室,大家也沒問他是不是學生。當時講課的老師是韓大元,講的是憲法。聽完課後,秦冰突然意識到他的訴訟不可能贏。他走到今天這壹步,是因為他根本不懂法,不懂法。看來他應該做的不是抱怨,而是學習法律。從那時起,秦冰決定成為壹名律師。
90天內通過律師考試。
山東漢子池兵,壹旦找到了自己身體的癥結所在,義無反顧的往前沖。但他身無分文,在北京立足都不容易,更別說當律師了?為了謀生,他做過很多零工,壹有空閑就學習法律知識。他知道當律師有必要參加考試。1994他考了壹次,總分400。他抱著試壹試的心態參加了考試,結果158,開了個不好的頭。
1995年夏天,有壹次他騎著自行車經過寬街,看到壹個寫著“律師資格考試”的大牌子。走近壹看,看到北京市律協正在報名律師資格考試,就問外地人能不能考。工作人員說可以,有身份證和學歷證明就行。當時他怕警察把他拖到昌平“篩沙”,就把這些材料帶走了,正好報了名。
報名後再問,離考試時間只有三個月了。當時他只熟悉經濟合同法,對其他法律沒有系統學習過。90天通過司法考試真的很難。但既然交了報名費,就不能浪費錢。努力工作。
總結上壹次考試的經驗,他認為司法考試有壹個特點:題目壹看會很好讀,但是壹考就會錯。要想通過考試,首先要背法。他把所有的關鍵定律都寫在紙上,然後放在床上,這樣每天醒來都能看到,晚上睡覺前也在背誦。背下來,然後經常寫下來。
司法考試還有壹個特點,內容豐富,題量大,根本做不出來。他想到了壹個辦法。他做完後沒有勾選自己有把握的題,翻著橡皮擦選擇自己沒有把握的題。他完成後沒有檢查它們。其他時間他都用來做可能對也可能錯的題,大概60%,重點是回答和檢查,這樣節省了很多時間。
那時候他有點癡迷於學習。比如他騎車路過壹個廣告牌,馬上想到可能違反廣告法,於是停下來看書,決定繼續騎。人生的任何經歷都可以和考試掛鉤,相當於整天復習。
後來他參加了考前培訓班,其實就是壹個“作文班”,交了兩個好朋友,學工科的賈德旺和廣播學院畢業的張松。他們三個成立了壹個考試小組,他們壹起復習。這個小組每月組織壹次考試研討會,由大家主持。根據程序法原則,確定程序規則,包括發言順序。沒有人舉手,發言順序由會議主席決定...由此,深刻理解了“程序正義”的重要性。同時規定會議在誰家開,解決三個人吃飯的問題,還寫了壹份合同,避免了因為開研討會而餓肚子的法律風險。
結果考試時,壹個15分的案例,會上三個人詳細討論,發現了壹個很大的“漏洞”。其實很多考生都覺得自己在哪裏見過這個問題,只是經過討論才壹壹算出答案。
就這樣,秦冰經過90天的突擊,通過了律師資格考試,獲得了執業資格。
大信封裏有204件物品。
成為律師後,秦冰的主要精力是做房地產消費者的案子。他每天都有詳細的工作記錄,誰來了,談了什麽,壹天寫下來十幾頁。我記得比較慢的時候發現了壹些規律,比如拆遷,大多是因為土地使用權的糾紛,商品房的問題主要是抵押、面積、質量。在開庭時,必須出示證據。這時候開發商說雖然我違約了,面積不夠,質量差,房子有大裂縫,但是這些合同並沒有約定我違約要承擔什麽責任。法官會告訴消費者,妳沒有證據證明他應該承擔什麽法律責任,所以我可能會駁回妳的訴訟請求。在這種情況下,池把壹天的感受寫下來,裝在壹個大信封裏。
記多了,池發現,如果當初的合同把開發商要承擔的違約責任都寫了,自己也沒什麽好隱瞞的。違約的責任有哪些?池把大信封倒出來,壹個壹個的整理,最後整理出204個。
他先把這204篇文章放到網上,剛開始壹天只下載三四次。後來有壹天,下載量意外大增,高達數萬次,直到今天還維持在每天三四百次。他開始完美地總結這204條。這就像舉辦壹場“武林大會”。他亮出自己的“十八掌龍”,等著別人來擂臺比試。李寧律師來出招,壹壹提出自己的意見。遲組織了壹個修改小組,壹條壹條地分析,吸收他的意見,等他對了就馬上修改。很多開發商也來挑戰,妳是對的,我們會改變。這樣逐漸完善,最後出了壹本書,《204商品房買賣合同》。
這套204招的“組合拳”,誰用誰受益。壹個消費者根據這204條簽了合同。買房兩年,開發商沒水沒電,自然環境沒搞好。其他消費者很擔心,但他非常高興。因為根據他簽的合同,每壹項每天的違約金是房價的千分之壹。三項加起來,開發商每天要補償他房價的千分之三,房價60多萬。按天累計,兩年內他將獲得30多萬的賠償。於是他對來施工的工人說,別急,慢慢幹,慢慢幹。
簡明扼要的立法建議
現在,秦冰有壹個博客,裏面有幾個立法建議:國有土地使用權拍賣法,業主委員會組織法,公益訴訟法。
這些立法建議有些也有同樣的特點,而且都很短,沒有什麽冗長的。他的《池版國有土地使用權拍賣法》只有短短十篇,加起來有幾千字。如果全國人大真的立這個法,顯然是不夠的。而秦冰將他的版本歸結為三個核心條款:“第壹,政府在拍賣土地使用權時不收取土地出讓金;二是將土地使用權拍賣給承諾現房最低價的開發商;第三,開發商不得在房屋竣工前出售,不得進行拍賣銷售。“不到壹百字。
之所以這麽短,並不是因為我相信了潘長江的那句話“專註才是本質”,而是因為我有池自己的追求。他的立法建議不僅是為了將來NPC立法時參考自己家的意見,也是為了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普及法律。秦冰說,如果我們要普及法律,它不應該太長。當它成長的時候,廣大人民群眾不會理解它,也不會看到它。也不應該太認真,太認真。廣大人民理解這是不可接受的,也是無效的。因此,池冰主張普法商業化是為了給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比如“204條”,每壹條都能給消費者帶來千分之壹的好處,立竿見影,老百姓願意“急學先用”。普法也要寓教於樂。把這些立法建議放在博客裏,大家可以輕松討論,拿兩塊“磚”作為小心意。不管怎麽說,秦冰自己的法律意見已經大大普及了。
這些立法建議其實很有前瞻性,從中也可以看到秦冰“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和敢為人先的性格。畢竟他也是山東人。雖然看起來像個白面書生,但他的拳腳功夫如果放到水滸裏,大概和浪子燕青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