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律師諮詢 - 求對馬克思的深入認識

求對馬克思的深入認識

卡爾·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於德意誌邦聯普魯士王國萊茵省(屬於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特裏爾城壹個律師家庭。

他的祖父洛賓·列維(Rabbin Marc Levy)是壹名猶太人律法學家,他的父親希爾舍·卡爾·馬克思,後改名亨利希·馬克思(Heinrich·Marx),生於1782年,同荷蘭裔猶太女子罕麗·普列斯堡(Henriette Pre *** orck)結婚,生育多名子女,但從壹確定繼承人的文件中發現,只有卡爾·馬克思和三個女兒索非亞、愛米爾、路易莎存活。

[4]?

早年的馬克思

1830年10月,馬克思進入特裏爾中學。

中學畢業後,進入波恩大學,18歲後轉學到柏林大學學習法律,但他大部分的學習焦點卻擺在哲學和歷史上。

1840年,普魯士新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即位,迫害自由主義民主人士,要求所有出版物都必須通過嚴格審查,大學失去學術自由,新國王任命的柏林大學教授F.W.von Schelling將會審查馬克思的博士論文,但馬克思博士論文裏哲學高過神學的立場不可能被反黑格爾的教授所接受,所以馬克思將博士論文改寄給薩克森-魏瑪-艾森納赫大公國的耶拿大學(Jena)審查博士資格。

1841年馬克思以論文《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和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之區別》申請學位,並因得到委員會壹致認可,未進壹步答辯而順利獲得耶拿大學哲學博士。

畢業後擔任《萊茵報》主編,遇到在馬克思思想發展史上頗為有名的“林木盜竊問題”。

卡爾·馬克思革命生涯

19世紀初,工業革命席卷德國, 推動該國容克地主經濟的發展, 同時加劇下層勞動人民生活的赤貧化。

饑餓驅使貧民到森林裏撿拾枯枝、采摘野果,壹些人破壞獵場和牧場。

雖然有1826 年《普魯士刑法典》對擅自砍伐和盜竊樹木行為的嚴厲處罰,但上述事件仍有增無減。

而許多人這樣做竟然是為了被送進拘留所領壹份監獄口糧,正是饑餓和無家可歸才迫使人們違反林木管理條例。

年輕時的馬克思

革命生涯

1836年,在普魯士因此而受到刑事處罰的有15 萬人,占全部刑事案件的77%。

面對這種相當嚴峻的社會形勢,普魯士統治者不是從社會制度層面尋找問題的根源和解決問題的方案,反而出臺壹個更嚴厲的法案, 將人們在森林裏撿拾枯枝、采摘野果和其他壹些僅僅違反林木管理條例的行為也升格為盜竊犯罪,給予刑事處罰。

馬克思根據1841 年第六屆萊茵省議會會議記錄,於次年10 月寫下《關於林木盜竊法的辯論》壹文,譴責立法機關偏袒林木所有者的利益,剝奪貧民撿拾枯枝等習慣權利,系統提出自己的森林立法觀。

對於《萊茵報》所發表的觀點,普魯士政府非常氣憤,他們立刻派人查封《萊茵報》,迫使它停止印刷。

馬克思壹氣之下,辭去報紙的主編職務。

馬克思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毫不後悔,相反,他認清政府的醜惡,並在尋找時機,繼續同政府作堅決抗爭。

革命生涯

馬克思全身照

1843年《萊茵報》發行許可被普魯士國王撤銷,因為馬克思在報上發表壹篇批評俄國沙皇的文章,引發俄國沙皇尼古拉壹世的不滿,普魯士國王接到沙皇的抗議後下令查禁萊茵報,馬克思因此失業。

在此期間內,馬克思認識了弗裏德裏希·恩格斯。

恩格斯是工廠主子弟卻十分欣賞馬克思的主張,經常出錢贊助馬克思的活動與生活,馬克思做學問思考認真嚴謹但生活隨性,經常拖延要交給報社的文稿,恩格斯常協助馬克思的工作並代筆部分文章。

卡爾·馬克思婚姻家庭

1814年2月14日,燕妮·馬克思誕生於特利爾壹個名門望族。

燕妮·馬克思(1814年2月12日——1881年12月2日 原名約翰娜·“珍妮”·貝爾塔·朱麗葉·馮·威斯特華倫(Johanna "Jenny" Bertha Julie von Westphalen)是壹位德國社會學家。

燕妮·馮·威斯特華倫的家離馬克思的家只有幾分鐘的路程。

[3]?

馬克思夫人燕妮(5張)

1836年晚夏,在波恩大學攻讀法律的壹年級學生馬克思,回特利爾向自己熱戀的姑娘求婚。

燕妮就和18歲的馬克思約定了終身。

按照當時的習俗來說,這是前所未有的。

貴族出生、年華似錦的燕妮,被公認為是特利爾最美麗的姑娘和“舞會皇後”,許多英俊貴族青年為之傾倒,求婚者不乏其人,毫無疑問,可以締結壹門榮華富貴的婚姻。

但是她卻蔑視社會的壹切傳統觀念,瞞著父母把自己許配給壹個市民階層的子弟,她不能預計和馬克思***同生活的前途如何。

馬克思認為暫時還不能在身為樞密顧問官的燕妮的父親面前正式向燕妮求婚。

因此,起初他只能向自己的父親吐露秘密。

他相信,他父親會在燕妮的雙親面前為壹次成功的求親作好各種準備。

[3]?

1836年10月,馬克思從離家不遠的波恩大學轉赴離家遙遠的柏林大學讀書,這意味著他們之間要互相忠誠等待壹段相當漫長的時間。

在柏林,由於心靈激蕩的感情和 “傾心思慕”的愛情及帶來的懸念和焦慮,曾壹度影響馬克思全心全意投入學習。

他曾向他父親坦率吐露說,由於遠離摩塞爾河谷,遠離他的“無限美好的燕妮”,他已“陷入真正不平靜之中”。

困擾他的不是什麽猜忌心,因為他對燕妮的愛情從未有過絲毫懷疑,只是由於想到不得不和她在漫長的歲月裏長期分離,使他感到心情異常沈重。

[3]?

於是,18歲的馬克思就執筆寫詩,用詩抒發自己的感情和心聲。

馬克思的詩大多是歌頌燕妮和傾吐自己對她的思慕;但其中也有不少是表白自己的思想誌願和渴望有所作為的心情。

[3]?

1841年4月15日,馬克思提前獲得哲學博士學位。

馬克思夫人燕妮(10張)

年輕的哲學博士剛剛到特利爾,就趕忙去他最心愛人的家,把博士論文親手送到燕妮的父親的手裏。

燕妮和馬克思在多年分離之後,本來打算立即結婚的。

馬克思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但光有壹篇博士論文並不能作為維持生計的基礎,因而他和燕妮不得不打消結婚的念頭,繼續等待。

從 1842年4月開始,馬克思開始為《萊茵報》撰稿,1842年10月,《萊茵報》的股東們委任馬克思為編輯,1843年3月,馬克思被迫退出《萊茵報》編輯部。

接著又與阿爾諾德·盧格磋商了關於***同從事著作出版的計劃。

此後即1843年6月19日他才到克羅茨納赫(燕妮在她父親於1842年3月去世後就和母親遷居這個地方),與苦等了他7年之久的、生於1814年的出身德國貴族(男爵)家庭的燕妮·馮·威斯特法倫結婚。

從他們私自約定終身到結合,燕妮等待了漫長的七個年頭。

在這七年中,她除了曾與未婚夫馬克思有過少數的幾次相聚之外,就只能從遠處用自己的思念和書信陪伴他了。

她在給馬克思的壹封信中寫道:“妳的形象在我面前是多麽光輝燦爛,多麽威武堂皇啊!我從內心裏多麽渴望著妳能常在我的身旁。

我的心啊,是如何滿懷喜悅的歡欣為妳跳動,我的心啊,是何等焦慮地在妳走過的道路上跟隨著妳。

……處處有我在陪伴著妳,走在妳的前頭,也跟在妳的後面。

但願我能把妳要走的道路填平,掃清阻擋妳前進的壹切障礙。

”同時,她還不得不同她的幾個貴族親戚進行十分折磨人的鬥爭。

[3]?

婚禮舉行後,馬克思和燕妮隨即動身作了壹次短途的新婚旅行。

1843年秋,年輕的馬克思夫婦壹同踏上流亡的征途,來到巴黎。

在此期間他著手研究政治經濟學、法國社會運動及法國歷史,並最終成為壹名***產主義者。

婚姻家庭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1843年10月底,馬克思和燕妮壹起來到巴黎,同比他們早兩個月來到這裏的盧格籌辦並出版《德法年鑒》雜誌。

至此,他倆拉開了充滿困苦和自我犧牲的生活序幕。

[3]?

由於馬克思對***產主義事業的貢獻和對地主、資產階級無情揭露和批判,使得壹切保守勢力排擠他,驅逐他。

他不得不攜持家小四處轉移,其生活困難有時達到難以想象的地步。

1850年3月底,隨馬克思壹起流亡倫敦的燕妮寫信給好朋友約瑟夫·魏德邁時,描繪了她當時的生活情況:“因為這裏奶媽工錢太高,我盡管前胸後背都經常疼得厲害,但還是自己給自己孩子餵奶。

這個可憐的孩子從我身上吸去了那麽多的悲傷和憂慮,所以他壹直體弱多病,日日夜夜忍受著劇烈的痛苦。

他從出生以來,還沒有壹夜,能睡著二三個小時以上的。

馬克思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最近又加上劇烈的抽風,所以孩子終日在死亡線上掙紮。

由於這些病痛,他拼命地吸奶,以致我的 *** 被吸傷裂口了;鮮血常常流進他那抖動的小嘴裏。

有壹天,我正抱著他坐著,突然女房東來了,要我付給她五英鎊的欠款,可是我們手頭沒有錢。

於是來了兩個法警,將我的菲薄的家當——床鋪衣物等——甚至連我那可憐孩子的搖籃以及比較好的玩具都查封了。

他們威脅我說兩個鐘頭以後要把全部東西拿走。

我只好同凍得發抖的孩子們睡光板了。

”馬克思和燕妮***生了四女二子,由於上述原因,只有三個女兒(即長女珍妮·馬克思,次女勞拉·馬克思,三女兒艾琳娜·馬克思)長大成人〔 當時多虧了海倫·德穆特·琳蘅,燕妮如果沒有這樣壹個忠實的助手,那就很難設想她和她的孩子們後來怎樣過下去〕。

[3]?

前排左壹為勞拉·馬克思

在這種境況下,燕妮還是深愛著馬克思。

她除了母親和主婦的責任,除了為每天的生活操心之外,還擔負起許多其他工作。

燕妮是馬克思不可缺少的秘書,馬克思的所有手稿——其中大部分是很難辨認的——在送到印刷廠或出版社去以前,總得由她謄寫清楚。

與出版社和編輯辦交涉,壹些繁瑣的手續,很難處理的事務,必須寫的情況,不少由她代辦。

馬克思不是那種輕易在口頭上流露心情的人,但當燕妮因母親垂危離開他幾個月時,他便在給她的信中寫道:“深摯的熱情由於它的對象的親近會表現為日常的習慣,而在別離的魔術般的影響下會壯大起來並重新具有它固有的力量。

我的愛情就是如此。

只要我們壹為空間所迫,我就立即明白,時間之於我的愛情正如陽光雨露之於植物——使其滋長。

我對妳的愛情,只要妳遠離我身邊,就會顯出它的本來面目,像巨人壹樣的面目。

在這愛情上集中了我的所有精力和全部感情。

……我如能把妳那溫柔而純潔的心緊貼在自己的心上,我就會默默無言,不作壹聲。

我不能以唇吻妳,只得求助於文字,以文字來傳達轟吻。

” [3]?

馬克思與燕妮的黃昏之戀更加強烈。

1880年,燕妮患了肝癌,她以驚人的克制能力,忍受著極大的疼痛。

在這膽戰心驚的歲月,馬克思照料妻子,不離左右。

為了要讓她快活些,馬克思於1881年7、8月間,陪她到法國去看了大女兒和幾個外孫。

1881年秋天,由於焦急和失眠,體力消耗過度,馬克思也病了。

他患的是肺炎,有生命危險,但他仍然忘不了燕妮。

他們的小女兒在談到雙親暮年生活的時候說:“我永遠也忘不了那天早晨的情景。

他覺得自己好多了,已經走得動,能到母親房間裏去了。

他們在壹起又都成了年輕人,好似壹對正要開始***同生活的熱戀著的青年男女,而不像壹個病魔纏身的老翁和壹個彌留的老婦,不像是即將永別的人。

” [3]?

馬克思大女兒與燕妮

1881年12月2日,燕妮長眠不醒了。

這是馬克思從未經受過的巨大打擊。

燕妮逝世那天,恩格斯說:“摩爾(源自印度,形容皮膚黝黑的人)也死了。

”在以後的幾個月裏,他聽從醫生的勸告,到氣候溫和的地方去休養。

可是不論到哪兒都忘不了燕妮,止不住悲痛。

他寫信給最知己朋友說:“順便提壹句,妳知道,很少有人比我更反對傷感的了。

但是如果不承認我時刻在懷念我的妻子——她同我的壹生中最美好的壹切是分不開的——那就是我在騙人。

”他的這些話是多麽令人感動啊!

1883年1月11日,傳來了大女兒突然去世的噩耗,馬克思的病情加重了。

1883年3月14日中午,馬克思安詳地與世長辭了。

1883年3月17日,馬克思被安葬在海格特公墓裏燕妮的墳墓的旁邊。

[3]?

卡爾·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友誼

1844年9月,恩格斯到訪巴黎,兩人並肩開始了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研究,並結成了深厚的友誼。

馬克思寫了《經濟學哲學手稿》,這份手稿直到1933年才被發現並發表,被稱為《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1845年,馬克思參與編寫《前進周刊》,在其中對德國的專制主義進行尖銳的批評。

普魯士政府對此非常不滿,並要求法國政府驅逐馬克思。

同年秋,馬克思被法國政府派流氓毆打,驅逐出境,被迫來到比利時布魯塞爾。

1845年12月,馬克思宣布脫離普魯士國籍。

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合影

其後和恩格斯壹起完成《德意誌意識形態》壹書。

書中批判黑格爾的辯證法,並對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不徹底性進行分析,從而第壹次系統闡述他們所創立的歷史唯物主義,明確提出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歷史任務,為社會主義由空想到科學奠定初步的理論基礎。

1846年初,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布魯塞爾***產主義通訊委員會。

馬克思

1847年,馬克思和恩格斯應邀參加正義者同盟。

1847年6月,改組同盟並更名為***產主義者同盟,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同盟的綱領《***產黨宣言》。

此後1848年革命席卷歐洲,也波及到比利時。

1848年3月,馬克思遭到比利時當局的驅逐。

在法國臨時新政府的邀請下,馬克思夫婦回到法國巴黎,恩格斯也抵達巴黎。

卡爾·馬克思

1848年4月,在德國無產者的資助下,馬克思和恩格斯壹起回到普魯士科隆,創辦《新萊茵報》。

隨後所有的編輯或遭司法逮捕,或遭驅逐出境。

1849年5月16日,馬克思接到普魯士政府的驅逐令。

5月19日,用紅色油墨刊印的《新萊茵報》最後壹號第301號出版。

6月初,馬克思又來到巴黎。

他被迫選擇或是被囚禁於法國布列塔尼(Brittany),或是再次被迫驅逐。

8月,馬克思被法國政府驅逐,前往英國倫敦。

從普魯士派駐英國的密探報告提到馬克思似乎從不刮胡須來看,馬克思在英國仍被普魯士政府所監視。

在倫敦,馬克思度過了壹生中最困難的日子。

在5年時間裏,馬克思因為經濟和債務問題,精神焦慮,受疾病所苦情緒不佳,四個孩子中的三個去世。

但在這期間,馬克思曾翻閱倫敦大英圖書館裏的許多相關的資料並寫出他的最重要著作——《資本論》(第壹卷)。

馬克思在思想上是富有者,在經濟上卻是嚴貧戶,這位對資本主義經濟有著透徹研究的偉大經濟學家,本身壹貧如洗,他的壹生是在貧困潦倒中度過的。

馬克思沒有固定的工作,壹家人的經濟來源主要靠他極不穩定而又極其微薄的稿費收入,加之資產階級對他的迫害和封鎖,使饑餓和生存問題始終困擾著馬克思壹家,差不多把馬克思置於死地。

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他常常囊空如洗,衣食無著,在困境的泥沼中掙紮。

如果不是恩格斯在經濟上長期無私的援助,馬克思無法從事領導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專心理論創作。

馬克思與恩格斯

從1852年2月27日給恩格斯的信中人們看到這位全世界著名理論家的困境,馬克思寫道:“壹個星期以來,我已達到非常痛苦的地步:因為外衣進了當鋪,我不能再出門,因為不讓賒帳,我不能再吃肉。

”不久又寫信向恩格斯傾訴:“我的妻子病了,小燕妮病了,琳蘅患有壹種神經熱,醫生我過去不能請,現在也不能請,因為沒有買藥的錢。

八至十天以來,家裏吃的是面包和土豆,現在是否能夠弄到這些,還成問題。

”饑餓貧困和家務瑣事,困擾著馬克思,他心情憤怒煩躁,無法集中精力和智慧進行理論創作。

對馬克思的困境,恩格斯當作是自己的困難。

他在給馬克思的信中寫道:“2月初我將給妳寄5英鎊,往後妳每月都可以收到這個數。

即使我因此到新的結算年時負壹身債,也沒有關系。

……當然,妳不要因為我答應每月寄5英鎊就在困難的時候也不再另外向我寫信要錢,因為只要有可能,我壹定照辦。

”此時的恩格斯在歐門——恩格斯公司裏只是壹個普通的小辦事員,收入也是十分低微的。

恩格斯後來作了公司的襄理,月薪有了提高。

從1860年以後,對馬克思的支援增加到了每月10鎊,還常常“另外”給些資助。

從1851年至1869年,馬克思總***收到了恩格斯的匯款3121鎊。

對當時的恩格斯來說,這已是傾囊相助了。

正是由於恩格斯的慷慨相助,才使馬克思勉強維持生存,得以長期壹心從事科學著述,為寫作《資本論》進行廣泛深入的經濟學研究。

恰如列寧所說:“如果不是恩格斯犧牲自己而不斷給予資助,馬克思不但不能寫成《資本論》而且勢必會死於貧困。

”對恩格斯的無私奉獻,馬克思非常感動,也十分不安,他在1867年致恩格斯的信中寫道:“坦白地向妳說,我的良心經常像被夢魔壓著壹樣感到沈重,因為妳的卓越才能主要是為了我才浪費在經商上,才讓它們荒廢,而且還要分擔我的壹切瑣碎的憂患。

”這是馬克思的肺腑之言。

對馬克思及其家人生活的關心,恩格斯也是無微不至。

馬克思的壹生多災磨難,每當馬克思受到挫折和打擊,在思想感情上有悲痛和壓抑時,恩格斯總是想辦法進行撫慰,他已成為馬克思壹家躲避生活風雨的港灣,馬克思壹到這個港灣,就顯得安靜和快樂多了。

貧困和苦難先後奪去馬克思的四個兒女。

馬克思與恩格斯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1855年4月,馬克思最喜愛的兒子埃德加爾病逝,這給馬克思沈重的打擊,他感到自己快支持不住了。

在致恩格斯的信中馬克思傾訴了無限悲痛的心情:“在這些日子裏,我之所以能忍受這壹切可怕的痛苦,是因為時刻想念著妳,想念著妳的友誼,時刻希望我們兩人還要在世間***同做壹些有意義的事情。

”恩格斯把馬克思夫婦接到曼徹斯特,在恩格斯的精心安排和照料下,馬克思夫婦度過了人生中最難熬的時刻。

恩格斯已是馬克思家中的壹名“編外”成員了,每次去馬克思家裏,全家就像過節壹般高興,馬克思的女兒們把恩格斯看成“第二個父親”。

當然,馬克思壹家人對恩格斯的健康關註,更是牽腸掛肚。

1857年7月在恩格斯生病的時候,馬克思寫信安慰:“親愛的恩格斯,妳可以相信,不管我們如何不幸,我和我的妻子對妳最近健康情況的消息比我們自己的事更為關切。

恩格斯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兩位老戰友在異地工作時,經常通信相互交流思想,毫不保留地傾訴個人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在他們的1000多封通信中,我們看到這兩位戰友的情深意篤,有幾天接不到對方信件,彼此就相互掛念起來。

馬克思在壹次致恩格斯的信中這樣寫道:“親愛的恩格斯,妳是在哭還是在笑,是在睡覺還是醒著?最近三個星期,我往曼徹斯特寄了各種各樣的信,卻沒有收到壹封回信。

但是我相信都寄到了。

”同樣,如果有幾天聽不到馬克思的音訊,恩格斯就會發出“連珠炮”似的追問“老摩爾,老摩爾,大胡子的老摩爾,妳出了什麽事情?怎麽聽不到妳壹點消息?妳有什麽不幸,妳在做什麽事情?妳是病了?還是陷入了妳的政治經濟學的深淵?”他們暢所欲言,無所不說,無所不談。

對與恩格斯之間的友誼,馬克思作了高度的評價,1866年2月20日在給恩格斯的信中說:“我們之間的這種友誼是何等的幸福,妳要知道,我對任何關系都沒有作過這麽高的評價。”

恩格斯和馬克思的崇高友誼,為人類樹立典範,這兩位偉人的友誼告訴世人:建立在***同信仰和追求基礎之上的友誼,是萬古長青,牢不可破的。

[4]?

馬克思倫敦故居(3張)

卡爾·馬克思晚年與逝世

1864年9月28日,馬克思參加第壹國際成立大會,被選

位於倫敦海格特的卡爾·馬克思的墓地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 上一篇:請律師做刑事辯護大概需要花多少錢
  • 下一篇:《十二公民》觀後感心得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