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未成年犯的心理和行為矯正是壹項系統工程,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和未來接班人的培養。幫助少年犯認罪悔罪,改過自新,防止他們再次犯罪,為他們回歸社會,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做好準備,是全社會的責任。
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與東城區司法局聯合成立了“東城區未成年人手拉手關愛基地”,由東城區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庭法官、東城區司法局所轄社區司法助理員、雙方單位法律負責人、東城區司法局陽光心理矯治服務中心心理咨詢專家組成。工作載體是網站,即未成年人手拉手關愛基地網站,(/),“兩條線”,即未成年人法律維權熱線(84023192)和陽光矯正服務熱線(84228058),“四支隊伍”,即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庭法官、陽光心理矯正服務中心咨詢師、社區司法輔助人員、法律負責人給予緩刑。社區矯正的對象是戶籍在東城區的緩刑少年犯和經常居住地在東城區的緩刑少年犯。
二、“東城區未成年人關愛基地手拉手”工作程序:
未成年犯緩刑後,應當與其法定代理人簽訂保證書,保證其參加社區矯正,接受社區和法官的監督和幫助;未成年犯被宣告緩刑後,法官應當在判決確定後三日內將刑事判決書、犯罪結案表、執行通知書、社區矯正受理通知書送達司法局,由司法局轉交未成年犯緩刑所在社區進行社區矯正;司法輔助人員按照社區矯正的有關規定,對接受社區矯正的未成年犯進行監督和幫助。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庭的辦案法官每月定期打電話、寫信、發郵件或走訪未成年犯,了解他們的表現,並結合社區司法助理員的評價,將調查情況記入未審緩刑犯檔案。司法助理隨時與主管法官溝通,向主管法官通報緩刑少年犯的表現。對於緩刑考驗期內表現不好的未成年犯,社區矯正人員有權提出改變執行方式的建議;緩刑期滿後,由主審法官向少年犯和社區宣布緩刑期滿。“未成年人牽手關愛基地”心理咨詢工作流程: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庭受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後,辦案法官認為未成年犯有心理障礙的,應當在開庭三日前告知司法局陽光心理矯治服務中心,由他指派心理咨詢師在審判庭開庭前參加庭審, 從而對未成年犯提供心理輔導,了解其犯罪的真實動機,參與其心理矯治; 宣告緩刑後,配合社區司法輔助人員矯正未成年緩刑犯的行為。為民事案件中的未成年當事人提供單親家庭子女的心理輔導。“未成年人手拉手關愛基地”的法制宣傳對象是全區未成年人及其家長和教師。其工作程序:以東城區人民法院建立的“牽手關愛基地”網站為基礎,通過法院法律熱線和兩單位法律負責人的法制宣傳工作,對廣大未成年人進行預防犯罪和自我保護的法制教育。
三、基本結果:
1.“未成年人法律維權熱線”1999自7月開通以來,常年接受未成年人、家長、學校和社會各方面的法律咨詢。目前,我們已經接聽了600多個電話。我們建立了維權熱線的記錄檔案,對熱線內容逐壹登記,做到事事有記錄,事事有回音。不僅通過維權熱線解答了法律問題,還通過熱線為未成年人解決了壹些實際問題。例如,2006年初,我們通過接聽熱線,為豐臺區學校初壹學生張解決了返校問題。通過北京市委、朝陽區委、東城區委,幫助網癮綜合征青少年王解決戒網癮問題;幫助27中因販毒服刑的家長孫解決監護確認問題等等。
2.手拉手關愛基地網站由手拉手關愛基地實體支持,於2005年4月14日上線,網站為。網站設有“法律花園”、“他們為什麽犯罪”、“手拉手”、“維權熱線”、“法律知識問答”等欄目。
“法律花園”:發布與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密切相關的法律、司法解釋和法規。《他們為什麽犯罪》:用壹個真實的小故事告訴讀者,壹失足成千古恨。“手拉手”:法官與父母溝通,法官與未成年犯談話,父母與子女談話。“維權熱線”:發布最新熱線內容,解答疑問。“法律知識問答”:測試妳的法律知識。目前網站已經更新了四期,還將設立郵箱,定期解答未成年人提出的問題。但因為掛在區政府的外網上,沒有獨立的管理系統,所以無法查到網站的訪問量。
3.2006年6月5438+065438+10月15日,未審法院在未成年被告人庭前審理過程中首次引入心理咨詢師。引入心理咨詢師參與未成年被告人預審,是我院與區司法局建立的“東城區未成年人手拉手關愛基地”的壹項工作內容。心理咨詢師提前對失足少年進行心理診斷和後續治療,對其早日回歸社會具有重要意義。這次預審庭引入心理咨詢師介入法庭,也受到了未成年被告人家長的歡迎。他們願意配合法院和心理咨詢師的工作來挽救孩子。
第四,社會反響
《北京法官》、《中國少年》、《婚姻家庭》、《人民日報》、《法制日報》、《北京晚報》、《法制晚報》、《京華時報》、《北京青年報》、《家庭教育報》、《新京報》、《鮑靜》等媒體多次報道我院此項工作。網站的內容也引起了未成年人、老師和家長的關註,壹些報紙直接從網站上選取文章進行轉載。維權熱線已經成為未成年人的“貼心熱線”,通過多年的不懈努力,為未成年人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