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律師諮詢 - 十字軍騎士人物介紹

十字軍騎士人物介紹

簡介

這本書是先科威奇五部歷史小說的收官之作。作品以豐富多彩的歷史畫面、曲折的情節、生動的人物形象,描繪了波蘭歷史上波瀾壯闊的反侵略鬥爭。1399年,十字軍騎士團不斷騷擾波蘭邊境,燒殺搶掠。面對國難,邊境小城堡的主人Juhlander和叔叔Macko、Byshko以“小人物”的身份投身衛國戰爭。通過生活和苦難的磨礪,他們的個人成長和衛國戰爭的勝利最終成為現實。

詳細介紹

《十字軍騎士》是波蘭作家亨利克·顯克維奇五部享譽世界的歷史小說中的最後壹部,於1900年在華沙出版。這部作品由澎湃的愛國激情、多彩的歷史畫面、曲折的故事情節、曲折精彩的布局、天衣無縫的結構、生動的人物形象和戲劇化的修辭構成,構成了壹部歌頌力量和正義的頌歌。作品反映了波蘭歷史上相對強勢時期的反侵略鬥爭。整部作品洋溢著波蘭作為歐洲大國的民族自豪感和面對頑固敵人必勝的信念。展現了壹個有著幾千年文明史的大國過去的輝煌,發揚了鐵的錚錚鐵骨和波蘭民族的英雄氣概。它不僅實現了作家創作這部小說時處於外國奴役下的波蘭人民的強國夢,而且激勵他們為祖國的復興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這也向世界證明,盡管波蘭自1795年被俄國、奧地利和普魯士第三次瓜分後,作為壹個統壹獨立的國家已經不復存在,但在波蘭人心中仍然有壹個祖國,正如他們在壹首著名的歌曲中所唱的那樣,“只要我們活著。

亨·尚科維奇1846年5月5日出生於俄羅斯占領的波蘭盧布林省武科夫斯基縣。他的家庭雖然是沒落的貴族家庭,但是有著深厚的愛國主義傳統。這位作家的父親參加了1830年反對俄國的十壹月起義,母親也出身名門。她受過良好的教育,知識淵博,博覽群書,收藏了大量波蘭經典和世界文學名著。受母親影響,先科威其從小熱愛文學。1858年,他去華沙上中學。三年後,他父親的莊園破產,他的家人搬到華沙,靠過去的積蓄謀生。他當時處境尷尬,不得不輟學去當家教。從1866年到1871年,他在華沙中央大學學習法律和醫學。後來,他轉到了大學的波蘭語言文學-歷史系。壹邊讀書,壹邊做家教,過著清貧的生活。正是艱難的時代和家庭環境磨礪了他的意誌,培育和錘煉了他的創作才華,造就了舉世聞名的文學大師。

早在中學時期,先科威齊就寫了許多優美動人的短篇作品,筆法豎寫,鋒芒畢露。大學期間,他開始為報刊雜誌寫文學評論,同時也寫小說。1872年,他的第壹部中篇小說《徒勞無功》問世,隨後他的中篇小說集《瓦爾希瓦袋子裏的幽默故事》和《來自自然與生活》相繼出版。此後,他以小說家和記者的身份立足於社會。1876年,他去美國當了兩年多的波蘭報紙記者,回國途中還去了西歐壹些國家。美國和西歐之行不僅極大地開闊了他的視野,豐富了他的閱歷,而且逐漸形成了他的民主主義世界觀。作為壹名記者,他為波蘭報紙寫了大量的通訊報道,這些報道後來被收集成壹封給美國的信。在此期間,他還創作了大量短篇小說。此時的先克維奇正值壯年,從事小說創作,他成了壹個有性格的人。他的作品,無論大小,都非常優秀,被譽為世界文學短篇小說的“炭筆素描”。為了面包,音樂家楊可、燈塔看守人、酋長和奧索都來自這個時期。總的來說,這壹時期的作品題材廣泛,深入到作者所耳聞目睹的波蘭和美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這些作品中,和先科維奇的其他作品壹樣,有痛苦的吶喊,有憤怒的指責,有反抗的吶喊,但從來沒有對占領者的諂媚,也沒有被占領者絕望的吶喊。不屈不撓,而不是投降,是先科威其作品的壹大特色。

自1883年5月起,他連續五年多出版了三部歷史小說:《與火與劍》、《激流》和《約夫斯基先生》。這三部卷帙浩繁的巨著都取材於17世紀的波蘭歷史。《有火有劍》描述了當時屬於波蘭領土壹部分的烏克蘭貴族KhMirni Tsky的叛亂。Torrent和Vovoldi Iovski先生分別反映了波蘭反對瑞典和土耳其入侵的戰爭。因為作品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塑造都是壹致的,所以統稱為先科威奇三部曲。先科維奇以其高明的筆鋒,用恢宏壯闊的全景場景再現了波蘭當時的社會面貌,揭示了無堅不摧的民族英雄和為保衛祖國浴血奮戰的人民的愛國精神和千古功勛,證明了偉大的波蘭民族是不可戰勝的。1896年,先科維奇完成了壹部反映羅馬暴君尼祿倒臺的異國歷史小說《妳要去哪裏》。1905年,他因這部作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897年2月至1900年3月,作家在報刊上發表《十字軍騎士》。為了寫這部小說,他查閱了幾乎所有現存的波蘭和歐洲國家有關十字軍騎士的資料,深入研究了波蘭古代文獻,並對十字軍騎士的首都馬博克進行了實地考察,使小說中描繪的騎士據點真實而具體。

十字軍騎士所涉及的歷史背景非常深刻。波蘭民族在十世紀中葉建立了封建國家,皮亞斯特王朝第四代君主在966年以拉丁儀式接受了基督教。12世紀初,國內出現封建割據。在波蘭東北部,維斯瓦河和尼曼河之間,有信奉多神教的普魯士人。由於與波蘭人的宗教信仰不同,他們經常與波蘭北部馬佐夫舍公國的諸侯發生戰爭。1226年,馬佐夫舍王公康拉德(Konrad)決定引入十字軍東征征服普魯士時在耶路撒冷建立的日耳曼騎士團,將庫米諾割讓給他們作為封地。騎士團征服普魯士後,移居德國移民,在這壹地區推行德國化政策。1234年,教皇宣布普魯士為騎士團的私有財產。1237年,條頓騎士團與駐紮在波羅的海東海岸的帶劍騎士團合並,形成強大的十字軍騎士團國,首都在馬博克。騎士團國在德國皇帝的支持下,逐漸擺脫了馬佐夫諸侯的控制,不斷占領波蘭領土,威脅波蘭安全,同時占領立陶宛的齊穆茲領土,威脅立陶宛安全。1320年,瓦迪斯勞·沃科特克立為波蘭國王,波蘭王國建立在封建割據的基礎上。1355年,馬佐夫舍的王子們承認了波蘭國王的宗主權。1370年,波蘭實現了與匈牙利王朝的聯盟,因為當時波蘭的皮亞斯特王朝王室制度中斷,匈牙利安茹王朝波蘭王室血統的路易繼承了波蘭王位。路易死後,他的小女兒亞德·維加於1384年在克拉科夫加冕為波蘭國王。為了對抗十字軍騎士的敵人,立陶宛大公亞捷沃決定聯合波蘭,於1386年來到克拉科夫。他按照拉丁儀式接受基督教洗禮,取名瓦迪斯勞,迎娶亞德韋卡,並被加冕為波蘭國王,稱為瓦迪斯瓦夫二世(1386-1434)。就這樣,壹個強大的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形成了,波蘭歷史上開始了雅格沃王朝的統治。1409年春,齊穆茲爆發了壹場反對騎士團的大起義,得到了亞克沃的堂兄立陶宛大公維托爾德的支持。到1410年7月15日,波蘭-立陶宛聯軍和騎士團在格倫沃爾德決戰,騎士團幾乎全軍覆沒。

小說重點講述了從1399年雅德維卡女王去世到1410年格倫沃爾德戰役的十壹年間,波蘭人民飽受騎士團入侵之苦,奮起反擊,直至取得最後勝利。作品字裏行間貫穿著波蘭和立陶宛人民反抗騎士團壹百多年的艱苦鬥爭,使得小說中的畫面既生動突出,又充滿了瑰麗的歷史細節。

小說以Juhlander壹家被騎士團和Macko的叔叔殺害的經歷為主要線索,設置了眾多的插曲和分支,交織成壹個主次分明、脈絡清晰、相互關聯的結構網絡。作者的敘述錯落有致,流暢自然,情節展開時而如龍騰、河水奔流,時而如清溪潺潺,充滿詩情畫意。整部作品壹波三折,高潮叠起。這種嚴謹的構思和布局服務於壹個主題,即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十字軍騎士團是波蘭和立陶宛人民的死敵,消滅他們是天經地義的,也是人之常情。

作家用他壹貫極其犀利的文筆,用令人毛骨悚然的畫面和廣闊的背景勾勒,深刻地揭露了騎士們的貪婪、狡詐、殘忍、惡毒和背信棄義。即使在相對和平的年代,他們也頻繁在邊境地區挑起戰爭,甚至襲擊綁架了壹直善待騎士的馬佐夫舍公國王子,使朱蘭德失去了心愛的妻子。後來,他們用陰謀劫持了朱蘭德心愛的女兒丹·夏露,把朱蘭德騙進了他們的城堡,在那裏她受到了令人發指的羞辱和折磨。朱蘭德父女被騎士團折磨的例子很典型,但絕不是個別現象,而是整個波蘭和立陶宛民族被騎士團傷害的壹個縮影。騎士團進入波蘭以來,到處燒殺搶掠,留下壹片焦土。在路邊和騎士城堡的大門前,到處都是掛著無辜屍體的絞架。邊境地區的波蘭人“晚上睡覺,永遠不知道明天醒來會不會被銬住,脖子上會不會有劍,屋頂會不會著火”。是騎士們的瘋狂侵略逼得波蘭人忍無可忍,逼得他們發動了民族反侵略戰爭。戰爭爆發前,編劇做了大量的準備,渲染了壹種“箭在弦上”、“不期而至”的緊張氣氛。格倫沃爾德之戰更是歷歷在目,發電暴漲,長虹暴漲。在教皇、德國皇帝和西方國家封建領主的支持下,騎士團威武雄壯,而波蘭-立陶宛聯軍則是正義之師。他們為保家衛國而浴血奮戰,看著雄鷹翺翔,頂風作戰,最終將騎士團這樣的強敵打得落花流水,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書中對格倫沃爾德激戰的描寫是波蘭文學中少有的波瀾壯闊、氣勢磅礴的戰爭畫面,將小說的情節推向高潮,充分展現了波蘭人民精忠報國的英雄品質。

具體內容傳遞矩陣:/view/560526.htm。

  • 上一篇:七年級下冊思品復習提綱人教版
  • 下一篇:上海離婚房產律師選哪個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