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律師諮詢 - 如何加強法制建設

如何加強法制建設

法治建設是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法治進步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法治社會是人民夢寐以求的理想社會。地方法治建設是提升區域形象的壹項重要舉措,是社會治理轉型的必經路徑,是制度創新的樣本,標誌著區域文明程度、綜合實力的高度,對促進區域的經濟發展、政治安定、文化繁榮,引導區域社會有序、健康、快速發展和最終實現社會和諧、平安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重慶開展了打黑除惡、創建交巡警平臺等亮點工作,為建設“平安重慶”、“和諧社會”創造了條件,為法治社會的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其目標還沒有達到理想的法治社會,在社會法治建設道路上還存在諸多的問題。個人認為,要搞好法治建設,實現理想的法治社會,依法治國,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壹、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質是法治建設的基礎 法治建設需要堅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基礎,而公民的法律素質則是其不可或缺的主體基礎。法律素質作為公民的內在觀念式和外在行為方式,不僅是公民作為“法律人”、“政治人”存在的標識,而且構成了公民作為依法治國主體的主體基礎。換言之,在人民主權的原則下,公民的存在是其應當成為依法治國主體的直接依據,而公民法律素質的狀況則是其可以成為依法治國主體的基礎條件。這個基礎性條件越充分,公民在依法治國中的主體性就越容易實現;公民主體性實現得越充分,依法治國的本質——人民當家作主,就越能夠得到體現和實現。從這個意義上講,公民法律素質的高低好壞,直接影響著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實施,制約著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歷史進程。因此,大到壹個國家,小到某個區域,要實實在在地推進法治建設這壹偉大事業的進程,就應當高度重視並且不斷提高全體公民的法律素質。只有公民具備了較高的法律素質,才能理解立法的本意就是規範和制約公***權力,保護民眾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正常秩序;才能有效行使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等民主權利;才能樹立遵紀守法的觀念,養成依法辦事的習慣,保證在憲法和法律的範圍內活動;才能健全基層自治組織和民主管理制度,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才能充分調動參與法治化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提高領導幹部的思想認識是法治建設的關鍵 領導幹部是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為完成黨的歷史任務而奮鬥的骨幹力量,是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領導者、管理者和組織者,決定著法治建設的方向,影響著法治建設的發展程度。要加強地方法治建設,關鍵要提高領導幹部的思想認識。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抓好領導幹部的法治意識,就要建立健全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制度,推進領導幹部法制教育制度化、規範化;堅持和完善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法制度;堅持和完善領導幹部法制講座制度;建立健全領導幹部法律培訓制度;完善領導幹部自學法律制度;建立健全重大事項決策法律咨詢制度;加強對領導幹部法律知識的考試考核。通過這壹系列學法用法制度的完善和實施,使廣大領導幹部深刻理解建設法治國家是國家和民族走向現代文明的必然趨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之壹;使他們深刻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要求,圍繞“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等內容,確立和實現以憲法和法律治理國家的最具權威價值的取向;使他們充分認識加強法律知識學習,提高依法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性,進壹步轉變觀念,帶頭學習法律知識,成為學法、懂法、用法、守法、護法的楷模;使他們努力提高憲法意識和法制觀念,不斷增強依法執政和運用法律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的本領。 三、提高公職人員的法治理念是法治建設的重點 法治政府的內在價值目標有賴於政府組織內的公職人員來***同實現,在這壹意義上,公職人員的法治理念和法律素質是推進地方法治建設、建設法治政府的決定性因素。法治理念與立法、執法和守法等法治行為 是內因與外部表現的關系,有什麽樣的法治理想、信念和觀念,就會表現為什麽樣的立法、執法及守法行為。法治理念是靈魂,引導、統攝、支配和決定著法治活動,決定著法治行為及法治效果。因此,要推進地方法治建設,提高公職人員的法治理念顯得尤為重要。以“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為指導,總結我國法治建設實踐經驗,借鑒世界法治文明成果所提出的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規律、符合廣大人民群眾利益和需要的先進法治理念,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壹。因此,要提高公職人員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就必須廣泛深入地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使公職人員能深刻學習領會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精髓,並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忠實信仰者,能時時刻刻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從而既充分地利用國家權力促進和保障公民權利,又防止國家權力的濫用和腐敗,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謀利益,真正實現法治的意義。 四、強化基層民主法治建設是法治建設的重要載體 要推進區域法治建設進程,強化法治建設成效,就必須從基層的村(社區)的民主法治建設抓起。因為基層是社會的細胞,各種社會現象都通過基層反映出來,各種社會問題都在基層最先表現出來,各種思潮在此激蕩,各種信息在此交流,各種矛盾在此匯集,只有有效地推進基層民主法治建設,才有可能實現全社會法治效果的提升。“民主法治村(社區)”創建活動是以憲法、法律和法規為依據,圍繞全面推進村級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目標,廣泛深入開展民主與法制的宣傳教育,保障村(居)民充分行使民主權利,實行村(居)民自治,逐步實現農村基層民主的規範化、法治化,促進農村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民主法治村(社區)”創建活動作為擴大基層民主、推進基層法治建設的重要載體,經過幾年的實踐,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如:基層民主進壹步健全,群眾權利進壹步得到保障;基層法治進壹步完備,依法管理逐步規範;幹部群眾學法意識進壹步增強,法律素質明顯提高;基層不和諧因素得到有效解決,社會穩定得到進壹步加強等等。因此,要大力推進法治建設進程,必須堅定不移地深入開展“民主法治村(社區)”創建活動,真正發揮其在推進基層民主法治建設中的積極作用,抓深抓實抓好。 五、強化司法公正是法治建設的重要保障 司法是保證權利得以合法救濟的最後壹道屏障,是實現、維護和爭取社會正義的最後壹道防線。司法公正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內在要求,只有保證司法公正,嚴格依法辦事,充分體現人民的意誌,才能不斷地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只有保證司法公正,公民才會相信法律是限制、約束權力,保護權利和自由的,才會將糾紛訴諸法律,法治建設才能擁有廣泛的社會基礎。要推進法治建設,司法機關在處理案件時,必須全面履行司法職能,嚴格遵循法律規定的程序、嚴格地適用法律,真正做到實事求是、依法辦事、正確、合理、及時,真正做到既合法,又公正,從而達到司法的最佳效果。與此同時,司法機關還必須努力踐行司法為民的宗旨,完善方便人民群眾進行訴訟的各種制度,加大對符合司法救助條件當事人的救助,逐步建立起以當事人自動履行為主、法院強制執行為輔的執行機制,認真做好裁判後的息訴工作,妥善處理與當事人之間的關系,圍繞“公正與效率”的主題,穩步強化和推進司法公正,促成法治價值目標的實現。 六、強化法律服務是法治建設的重要手段 法律服務是壹個既屬於商業服務的範疇,又包括法律咨詢和出庭以及有關行使司法權力的行為的概念。根據現行法律體系櫃架,我國的法律服務是指律師、公證、司法鑒定和基層法律服務等行業的法律服務人向社會提供的法律方面的有償服務。法律服務所承擔的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範行為等方面的職能作用,使其在推進法治建設過程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從立法層面看,法律服務的強化,能夠為加強地方立法提供智力支持,促進立法質量的提高;從司法層面看,法律服務的強化,能夠在司法活動中起到制衡作用,促進規範司法行為,實現司法公平正義;從執法層面看,法律服務的強化,能夠更好地為黨委、政府 當好參謀助手,促進依法執政和依法行政;從守法層面看,法律服務的強化,能夠教育群眾知法、守法,有效地引導群眾依法提出利益訴求,解決利益矛盾。因此,要推進法治建設,就要強化法律服務,就是要加強律師隊伍建設,完善律師監管機制,規範律師執業活動,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要規範公證管理和公證服務,建立公證行業誠信保障體系,提高公證的公信力;要規範商事仲裁,提高仲裁水平;要完善司法鑒定管理制度,建立面向社會的統壹的司法鑒定機制;要進壹步規範城鄉基層法律服務,促進其健康發展。 七、強化人力、財力、物力保障是法治建設的重要支撐任何壹項工作的開展與推進都必須具備最基本的人、財、物的支持和保障。法治建設也不例外。法治建設的過程是壹個大力普及法律知識、營造法治氛圍、建設法治環境、弘揚法治精神、展示法治權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無論哪個環節都離不開必要的人、財、物作後盾。具體來看,人作為最根本的因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宏觀上,壹個地區的法治建設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需要采取貫徹落實規劃的具體措施,需要不斷分析總結、完善提高法治建設的質效,這壹切都離不開人這個主體因素,所以必須為普法依法治理辦事機構設置壹定的編制,配置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需要相適應的人員,明確職責任務,使工作人員的職能作用與依法治理的地位相適應;微觀上講,無論哪壹類學法對象的學法,都必須有壹去具備壹定法律知識、能將法律正確地傳授給每壹位有接受能力的學法者的專業普法隊伍,能真正把法治的精神傳播給廣大群眾;無論采取何種措施、如何營造氛圍、如何展示法治權威,也都必須要有具體的人員來操辦。法治建設點多、面廣、量大,所以人員的充分配置顯得十分關鍵和重要。同時,在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同時,財力和物力的保障也顯得尤為重要。“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法治建設,在確保了人員配置的同時,也必須投入壹定的財力和物力。從法治建設的主體來看,必須不斷地學習法律知識、增強自身法律素質、提高普法工作的能力,這不僅要從實踐中獲取經驗,更要不斷地學習理論知識,學習新頒布的法律法規,接受壹定的培訓和教育,這需要財力和物力的支持;從法治宣傳的載體來看,宣傳場地的建立、宣傳硬件設施的配備、宣傳資料的印刷發放、宣傳設備的配置無不需要壹定的物質基礎;從法治建設本身來看,必須建立起壹整套監督、完善和考評、激勵機制,推動和促進建設進程及質量。與此同時,二十多年的普法實踐告訴我們,法治建設是壹項長期的、循序漸進的工程,法治建設的效果不會立竿見影、壹蹴而就,法治建設的效果看不見也摸不著,但其在現代化文明社會建設中的無形推動和促進作用卻非常強大,根本無法用財富和物質來衡量和替代。因此,在現階段建設法治社會,必須舍得投入,必須把人、財、物三方面以最大程度的合理性結合起來、組織起來、調動起來,創造出盡可能大的社會效益。 加強法治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之舉,是壹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是壹個不斷實踐、不斷探索的過程,貴在形成黨委領導,政府部門各負其責、各盡其能、齊抓***管,全社會廣泛參與的機制,貴在求真務實,貴在堅持不懈。相信,只要上下齊心協力、不懈奮鬥,法治建設必將為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 上一篇:明城哪個刑事辯護律師比較好?
  • 下一篇:廣州辦理民事糾紛的哪位律師比較專業?廣州名師糾紛律師電話大全?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