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律師諮詢 - 誰能找到張揚的第二次握手?

誰能找到張揚的第二次握手?

張洋和第二次握手

-

News.dayoo.com 2004年6月22日來源:廣州日報。

張洋於1944年5月出生於河南長葛,在湖南長沙長大。1961 6月發表處女作10,2月寫《第二次握手》初稿1963;未來十年重寫十次以上。張洋於1975年6月被捕並被判處死刑。1979 65438+10月平反。小說《第二次握手》於同年7月正式出版,總印數430萬冊,居建國以來當代小說印數第二位,新時期第壹位。這本書被認為感動了中國整整壹個時代的人民!

張洋1994當選為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1979至今,發表和出版了約400萬字的短篇小說、報告文學、傳記文學、散文、隨筆、論文等作品。目前,他已經潛心撰寫新版《第二次握手》。人們期待這本書和同名電視劇在中國第二次轟動。

邂逅張洋

“文革”期間,張洋的小說《歸來》以手稿的形式不脛而走,成為許多文學愛好者和農村知青愛不釋手的文本。

張洋的小說通過描寫蘇觀瀾、丁潔瓊、葉等知識分子的不同經歷,描繪了老壹輩科學家對祖國的眷戀和對知己的人文情懷,大膽謳歌了他們真摯的愛情和不畏艱難義無返顧的過程。這部小說深深打動了我。那時候的我很迷很張揚,多少次在夢裏相遇。

直到“文化大革命”結束,張洋才被平反釋放。小說更名為《第二次握手》,1979隆重出版,共25萬字,再版,總印數430萬冊。

我在8月份《中國作家》雜誌舉辦的筆會上認識了張洋先生,1986。那時,張洋生活在北京並從事寫作。應邀給學生們講課的老師是老教授文和他。當時他似乎還沒有完全康復,身體瘦弱,皮膚蒼白,呈現出營養不良的狀態。但在禮堂近兩個小時的演講中,他激情四射,熱淚盈眶,講述了自己是在怎樣的艱苦環境下寫出了《第二次握手》。這個演講吸引了觀眾十多次的掌聲。他還談到了小說的缺點,表達了壹種遺憾,即小說在語言藝術的風格上本來可以更精煉,更有感染力。

張揚這才“家有仙妻”

張洋曾任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他壹直在寫。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他寫了壹部小說《金箔》,由花城出版社出版,主要反映研制我國第壹顆人造衛星的科技人員如何走出艱難歷程。這部小說的字數是湖南省最高的,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之後,他繼續寫了幾部紀實文學作品。

在這期間,張洋註定要遇到壹個紅顏知己。因為誌趣相投,比他小十幾歲的沈陽壹位女律師與其相戀並結婚,成為張洋事業上的得力助手和張洋復雜家庭事務中的頂梁柱。於是,張洋專門寫了壹篇文章稱贊他的妻子,“家裏有壹個仙女般的妻子”。

“像所有離婚的人壹樣,我不想談論失敗,甚至不想回憶它。談了壹兩次,談及原因,我簡單的回答了壹句‘我不想再吵了’。的確,吵了幾年,十幾年,直到二十年,不管誰對誰錯,我們早就應該因為這種沒完沒了的爭吵而分手了,但我們和中國大多數人壹樣,勉強維持著,直到最後維持不下去,直到遇見了她...

“她被評為省級最佳律師、文明律師和‘人民滿意的政法幹警’,等等。但是她把這壹切看得很輕,從來不提。自從她加入我,她就義無反顧地離開了自己成長的大都市,離開了父母兄弟姐妹,離開了熟悉的商業環境,過著隱居高雲的生活。為了幫我創作,她掌握了電腦技術。在這裏,她用自己的積蓄買了房子,定居下來...

“她的眼睛又大又亮,身材高挑,皮膚白皙,腰板挺直,端莊典雅。我見過她辦案。她是捕捉、分析和使用證據的專家。她在法庭上沈著冷靜,直到殺死對方都是天衣無縫。有時候,不僅對方敗訴,還讓對方印象深刻。出了法院,馬上請她做法律顧問。有那麽壹兩次,她意識到事情的本質,深入查找,用嚴密的證據鏈鎖定,在民事案件中發現刑事犯罪的線索,直到對方被送進來...這些都容易讓人把她想象成壹個犀利好鬥的‘女強人’;其實她矜持謹慎,在所有人面前微笑,壹個人在壹個不起眼的角落。當我告別那個大都市的時候,司法廳律師事務所和省律協的負責人對我說:‘妳們帶走了我們最好的律師!’

“她說的第壹件事就是去找我媽媽!她說的是我母親。她把老人帶來了。她說對老人好:山好,水好,空氣好,房子好……但我知道,首先她好!有多少媳婦願意和婆婆住在壹起,尤其是文化素質高,事業有成的?她說她不能讓她媽媽壹直和保姆在壹起!她需要親情,必須有我們24小時在她面前。”

隱居的宣傳

進入新世紀,張洋回到了湖南。我幾次路過長沙,在湖南作協拜訪過他。答案是他不在。

2003年秋天,我回老家探親,像往常壹樣住在表哥雅慧家。畫家雅慧與文人交遊較多。他說妳來得正是時候,我邀請張洋晚上去家裏吃飯。張揚?我聽了心裏壹怔,這個張揚不會是另壹個張揚吧?他說是張洋,現在隱居在這裏。我就納悶了,妳既然隱居,怎麽能得到他呢?畫家說,別忘了,我來自大圍山,我們都是那座山的人。

說話間,張洋到了,身體還是老樣子,好像長得比以前壯了,臉上的皺紋也不多,但膚色真的像山人。他的妻子跟在後面,對我們微笑。

我上前和他握手,問他是否記得我。北京1986。他記得,有點驚訝。妳為什麽從這裏來?這地方不錯!我知道,20世紀60年代,張洋年輕時生活在那個山區,那是壹個饑餓和貧窮的時代,饑餓和貧窮不僅在於物質,也在於文學的荒漠。於是,不甘沈淪的張洋拿起筆來寫小說,描繪那些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人。我想進壹步探索,這時表哥邀請大家壹起吃飯。

真的是正宗的瀏陽特色菜,是我表姐父母做的。紅、橙、黃、藍、紫在紅酒和青菜之間頻繁出現,就像壹幅畫家的重彩水墨畫。那天晚上張洋吃得很好,好像他回到了家鄉。張洋把壹根綠色的筷子尖放進嘴裏,津津有味地停了筷子,興高采烈地說:“好就(吃),好就(吃)”。

我好像找到了他來這裏生活的感覺。

回到武漢後,當我想給張洋寫信時,我真誠地在電話中請他解釋隱居的原因,但他拒絕了。然而,他給我發來了何誌寫的《大圍山鎮》的序言。

38年前的9月1965,我從長沙下鄉。在城關稍作休息後,繼續往東走。過了官渡,車隊方向的左地平線上開始出現巍峨的群山,像天然屏障壹樣連綿起伏。越往東走,山越雄偉,山越陡峭;當我們下了公共汽車,我們可以看到壹座巍峨的山矗立在我們面前。那座山的山峰壹座接壹座,伸向遠方,直到隱沒在地平線;山是五顏六色的,藍紫相間,變幻無窮,氣象萬千...

今年五壹假期,我去我的家鄉專門拜訪了張洋先生。

在壹位消息靈通的文學朋友帶路後,他掉頭去了郊區,來到了張洋先生的隱居處。到處都是壹片桃樹林,桃花燒得紅紅的,就像來到了桃花源。張揚的房子看起來像是平房的樣子,裏面有壹棟小樓。在外面喊張洋先生,他家門前的黑狗是如此的強大。張洋和他的妻子聽到這個消息,阻止了狗的跳躍和吠叫。主人張開雙臂迎接他。門兩邊,南瓜、茄子、辣椒、黃瓜,左右兩邊的邊境菜園欣欣向榮,綠油油的,都再現了張洋當知青時的耕田風貌。

桌子上的電腦開著。顯然,張洋先生在寫什麽。坐著多打擾似乎不合適,於是我開門見山:“張洋老師,妳這幾天在寫什麽?”“小說,修改《第二次握手》,讓這本書在內涵和藝術上更加成熟,”張洋笑著說,“出版社壹直在催稿,但我得慢慢來。好在即將上映。”

張洋說,幾年前他還開始醞釀另壹部小說,暫定名為《第七個吻》。我問是不是言情小說,他說雖然言情肯定和某些作家的想法和風格不壹樣,但是他們不會跟風,趕時髦,哪怕十年磨壹劍。

張洋很少去公開場合,很少和媒體接觸,也很少去小城鎮的街頭。所以,他的衣服還是老款式。他在自家園子裏吃菜,妻子去小賣部買日用品。但有壹個地方他經常去,那就是瀏陽河畔。

我們走的時候,他說我們壹起走吧。當我來到瀏陽河時,我聽到了河水的波浪和岸邊吹來的風。

張洋先生說:瀏陽河最大的魅力,在於它從大圍山出發,不管拐過多少彎,都不屈不撓地向著它的目標前進。他說,現在我60歲了,這輩子能有幾個60歲,所以我決定靜下心來,給後人寫兩本好書。

  • 上一篇:上海刑事案件律師收費標準
  • 下一篇:常州法院起訴費用標準多少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