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由於年代久遠,紙張難以保存,所以快雪晴郵和中秋郵早就銷聲匿跡了,而袁波郵真的很幸運,壹直保存下來,流傳至今。
三、《快雪清帖》是王羲之寫給他的朋友“殷珊張厚”的壹封行書短信。全文只有28個字,字圓字順,壹直都是極其有名的。每當京城初雪,乾隆皇帝閑坐在三希堂大玻璃窗前的暖炕上,便會拿出此帖,賞雪賞字,每知其然,便會在書上題詩。晚年,他的視力不好,所以他命令詞人高東為他代筆。幾十年如壹日,70余道禦題,也可謂是不同世代書聖的知音。受限於時代的鑒定標準,乾隆皇帝並不知道此帖真的是壹件精美的古抄本。真正的Xi之筆,壹張早已不復存在的紙!
4.《中秋郵報》是王獻之寫的壹封草書的臨時副本。原來的奉獻沒有代代相傳。幸運的是,這封信曾被宋人鐫刻在金寶翟法貼,名為“十二月斬鐵”,至今還能看到全貌。通過對比可以看出,中秋貼是從十二月剪到貼上寫的,所以看不清字。但書寫者書法功力頗高,巧妙運用獨創的“壹筆草”法,壹筆寫幾個字,生機勃勃,光彩照人。對後人理解奉獻的奇妙道理,有很大的參考價值。根據紙筆的特點和書寫風格,專家推斷應該是北宋大書法家米芾所寫,所以也是珍品。
第五,《袁波帖》不是抄本,而是王訓傳世的壹部獨特的書。先生嘗題曰:“王之帖雖只余之理,但不抄而寫,是最有靈性的。窗內見陽光分明,轉折如新。”在陽光的透射下,我們看到帖字的筆畫並不是平塗著“灌墨雙鉤”,而是用筆自然運行的起伏使其轉動。真正的晉代宗師墨寶,只能和陸機的平夫鐵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