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月餅經過長期的演變和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有五大幫式具有最為深遠的歷史文化,分別是:京式、滇式、廣式、蘇式、潮式。
這五大幫式各具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質:京式月餅體現皇城文化,選料、做工精致,餡料以素見長,油與餡都是以素為主;廣式月餅體現了嶺南開放的文化背景,品種豐富,口味輕油重糖;蘇式月餅起源於蘇浙地區,口味濃郁,油糖皆重,且偏愛於松酥,造型精巧,體現了吳越地區的秀美特色;潮式月餅體現了剛強與文雅兼俱的潮汕文化,月餅餅身較扁,餅皮潔白,以酥糖為餡,入口香酥;滇式月餅則以香味獨特濃郁的雲腿餡聞名於世。
由於各地域的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差異使月餅品種的外觀、口感、味道各具風格,月餅的花樣也不斷翻新,品種不斷增加,因此,除了五大幫式,江湖上還有著很多的小幫式:寧波的“寧式月餅”、上海的“滬式月餅”、廈門的“慶蘭月餅”、西安的“德懋恭”水晶月餅、哈爾濱的“老鼎豐牌”月餅、揚州的“黑麻月餅”、紹興的“幹菜月餅”、天津的“津式月餅”等著名品種,它們風味、特點各有千秋,所以也有著壹定的客戶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