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苗萌發的最低溫度為10 ~ 12℃,最適溫度為28 ~ 32℃。分蘗期日平均氣溫在20℃以上,穗分化的最適溫度在30℃左右。低溫延長了枝和穎的分化。最適抽穗溫度為25 ~ 35℃。最適開花溫度30℃左右,低於20℃或高於40℃,授粉受到嚴重影響。
擴展數據
栽培技術
水稻種植技術,包括水田和插秧,是在中國發明的。傳說神農教人如何種植水稻。除了傳統的手工耕作方式,還有高度機械化的耕作方式。但是仍然不要丟失以下步驟:
進行整地
種植水稻之前,必須翻耕稻田土壤,使其變軟。這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粗耕、細耕和平整。過去,人們用動物和犁,主要是水牛來整地和犁地,但現在,人們用機器來整地。
育苗
農民首先在壹塊田裏培育秧苗,這塊田通常被稱為稻田。農民在播種水稻種子後,大多會在土壤上撒壹層稻殼灰。到了現代,專門的育秧中心用育秧箱讓稻秧生長,好的稻秧是水稻栽培成功的關鍵。當幼苗長到八厘米左右時,就可以移植了。
移植水稻秧苗
把秧苗小心翼翼地插在稻田裏,空間整齊有序。傳統的插秧方式會用秧繩、秧標或插秧輪在稻田上做標記。手工插秧時,妳會在左手拇指上戴上分秧器,幫助農民分秧,插土。
插秧的氣候很重要,如大雨會損傷秧苗。現代有很多插秧機用於插秧,但在起伏較大、形狀非方形的水田裏,仍然需要人工插秧。壹般幼苗會呈現南北走向。拋秧也比較方便。
營養
收割下來的米粒叫大米,有殼。碾米時,往往將外殼連同米糠層壹起去除,有時還會加入壹層薄薄的葡萄糖和滑石粉,使米粒有光澤。
碾米時只去掉外殼的大米稱為糙米,富含澱粉,含有約8%的蛋白質和少量脂肪,包括硫胺素、煙酸、核黃素、鐵和鈣。去掉外殼和米糠的大米稱為精米或白米,其營養價值大大降低。
使用
米飯的吃法多為蒸煮。在東方、中東和許多其他地區,米飯可以配各種湯、配菜和主茶。碾米的副產品有米糠、磨細的米糠粉和從米糠中提取的澱粉,都是用作飼料。米糠加工得到的油可以作為食品和工業使用。碎米用來釀酒,提取酒精,做澱粉和米粉。
百度百科-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