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李芮發自倫敦
它被譽為“世上最好看的電視劇”,入選吉尼斯世界紀錄,它在美國的地盤上勇奪艾美獎和金球獎,它把英國王子王妃也變成千萬鐵桿影迷中的壹員。《唐頓莊園》,這部講述了上世紀初英國貴族家庭生活的故事,將大放異彩的英劇,再次推上了壹個巔峰。
比電影長壹點,比肥皂劇短壹點
英國影壇全才、奧斯卡最佳編劇獲得者朱利安·費羅斯親自操刀,哈裏·波特魔法學校的“麥格教授”挑梁主演,英國獨立電視臺ITV周日黃金時段重磅推出《唐頓莊園》具備了不火不行的所有元素。
究竟有多火?看看這些數據。第壹季在島國英倫吸引了1000萬觀眾,在美國收獲了400多萬觀眾,雄踞西班牙電視劇收視率榜首,澳大利亞電視劇榜眼。
美國《華爾街日報》說,這是壹部秘密、勒索、八卦、性醜聞、爭鬥貫穿始終的歷史劇,當然也少不了英國貴族婚嫁、財產和階級的那些事兒。
全片設定在壹戰的大背景下,圍繞唐頓莊園的繼承權展開。莊園主人羅伯特·格蘭瑟母伯爵膝下無兒,三個女兒性格迥異,擁有繼承權的遠親馬修和母親是曼徹斯特的中產階層,因崇尚自食其力和開拓精神而與伯爵壹家格格不入。除了樓上的貴族們,樓下的傭人們也心懷異念地打著各自的小算盤。直到戰爭的突然降臨,改變了每個人的命運。
劇本對整部戲的成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編劇朱利安當過演員、拍過電影、演過戲劇,還憑借《高斯福德莊園》拿過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的小金人。這次的《唐頓莊園》,他將貴族和仆人同時作為故事推進的兩條主線,錯綜的人物關系、劇變的歷史背景、激烈的戲劇沖突和跌宕起伏的情節,讓觀眾常常抱怨,錯過幾分鐘就會“找不著北”。
朱利安說:“我討厭那種去了趟廚房、吃了個三明治回來後發現什麽都沒錯過的電視劇。”
然而《唐頓莊園》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其對人性的刻畫。戲中沒有絕對的“反派”,每個人物都頗具個性,人物的可愛與可恨拿捏得恰到好處。
在戲中扮演女仆安娜的演員喬安娜說,朱利安打造了壹個既遙遠又熟悉的世界,每個角色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道德難題,他們的身上既有亮點又有瑕疵,妳在現實生活的社區裏所認識的人,總能從《唐頓莊園》的人物中找到壹個相似的。
絕無“穿越”的歷史劇
波瀾壯闊的歷史劇從來都離不了奢華精美的服飾,美女如雲的《唐頓莊園》更是如此。莊園裏的小姐們壹天就要換幾身行頭,吃飯時、舞會時、打獵時、出行時都有不同的打扮。服裝、造型和道具從另壹個側面反映了《唐頓莊園》作為壹部歷史劇的考究和壹絲不茍。
從第壹季到第二季,隨著時間延伸,劇中小姐們的裙裾漸漸變高,服裝線條整體上變得更加寬松柔軟,第壹季中從淑女到女仆,所有女性角色都身著塑造出“S”線條的胸衣,第二季胸衣便用得少了。《唐頓莊園》造型設計蘇珊娜·巴克斯頓說:“由於壹戰,第二季比第壹季的服飾顏色更少,剪裁更簡潔,帽子也戴得少了,因為戰時更少華麗,甚至出現了軍裝元素。
這些歷史細節壹方面成了《唐頓莊園》的最大看點,另壹方面也成了這部劇最容易被攻擊的弱點。壹部分人試圖給劇情挑刺,比如提出劇中人在談話時使用“男友”壹詞是否過於現代,結果被認為是“英國上流社會的百科全書和活的編年史”的編劇朱利安立即指出,1889年的英文報紙上已經出現“男友”壹詞,因此口頭使用應該更早。
作品背景剖析
在好萊塢大片裹挾著諸多美劇橫掃全球時,低調的英劇逐漸上位。無論是歷史劇、政治諷刺劇、偵探劇還是現代劇,人們咀嚼著美式快餐的輕松歡快時,會為不經意間品到的英式正餐味兒而挑起眉毛。
以《唐頓莊園》為代表的歷史劇是英劇中相當主流的壹類作品。亞瑟王、莎士比亞、簡奧斯汀等都是英國人樂此不疲的改編對象,於是便有了《傲慢與偏見》《梅林傳奇》等壹大批電視作品。
英國專欄作家M.Gowlett說,總有壹種歷史劇會是“妳的那杯茶”,“他們把我們帶回過去的某個時代,讓我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前人所經歷的生活,那些場景、那個時代,總會讓人不由自主地感覺奇妙”。
而在倫敦市中心的貝克街,壹扇不起眼的小門前總是人流湧動。那個刻著221B的門牌,就是神探福爾摩斯的家。BBC的最新力作《神探夏洛克》,再次掀起了偵探類英劇的火熱。
這是壹部根據柯南道爾經典探案集《福爾摩斯》改編的現代劇,大偵探從19世紀“穿越”到如今的21世紀,借助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等現代科技手段“推理”破案。雖然在6集中都能嗅到《福爾摩斯》原著的故事原型,但通過這種更現代時尚的改編和演繹,《夏洛克》輕而易舉地俘獲了年輕壹代的心。
英國人管他們的英劇叫“電視迷妳劇”。與美劇相比,英劇確實更加短小精致。美劇每壹季約有20集,而英劇每壹季約10集上下,《神探夏洛克》每季甚至只有短短3集,讓人們大呼“不過癮”。
“戛然而止”恰恰是英劇的另壹大魅力所在。英國人的傲慢勁兒再次顯現在這裏,不管收視率如何,劇本完結電視劇就結束,他們不會像美國人為了討好觀眾而加寫劇本續編劇情,也就避免了虎頭蛇尾的可能。
《唐頓莊園》的順風車
英劇看似不經意間的崛起其實早在情理之中。作為最早提出和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國家,承載著厚重歷史的英國從不缺少優秀的劇作家、戲劇演員、制作人。如今,再加上來自美國、法國等外資公司的推廣運作,英劇的火爆從英倫三島擴張到全世界,旅遊等產業也從中分得壹杯羹。
英國華威大學研究流行文化的大衛·萊特博士說,《唐頓莊園》的大獲成功對制作方英國獨立電視臺ITV而言,是個裏程碑式的跨越。在過去的數十年間,人們往往覺得只有英國廣播公司BBC才能拍攝出完美的歷史劇,因為歷史劇的大制作每壹集都要花費數百萬英鎊。
ITV拍攝《唐頓莊園》是冒了險的,他們畢竟沒有太多的廣告商和贊助商。然而片子的成功,壹下子帶動了海外轉播權的出售、DVD的銷售,同時也吸引了廣告商們的目光。《唐頓莊園》位於英國伯克郡拍攝地——海克利爾城堡,也從默默無聞壹躍成為英國旅遊最熱目的地之壹。
編劇朱利安的侄女傑西卡,也搭上了《唐頓莊園》這趟車,描寫幕後故事的小說《唐頓的世界》2011年壹面世就牢牢霸占了暢銷書榜首。傑西卡說,這部劇的成功在於打破了“代溝”,“媽媽們說這麽多年來第壹次可以坐下來和女兒們壹起看同壹部劇”。
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教授大衛·莫裏認為,英國人對於《唐頓莊園》的喜愛更多的可能源自對於歷史記憶的追尋,而中國人對於《唐頓莊園》的追捧可能基於壹種對貴族生活的想像以及對於上層生活的追求。
莫裏教授說,中國是英國頂級豪車勞斯萊斯的主要市場,正經歷快速發展和轉型的中國也產生了壹大批精英階層。他們可能希望實現壹種高品質的生活,而《唐頓莊園》便提供了壹個既奢華又高貴的英國貴族生活藍本。
盡管叫好聲壹片,但英國著名歷史學家西蒙·沙瑪勛爵還是拋出了毫不留情的批評。他說,《唐頓莊園》是“文化戀屍僻”,“為觀眾端上了壹盤熱騰騰的勢利大湯”,禁欲主義的老管家卡爾森和老伯爵遺孀展示了壹種“傲慢專橫的女族長氣息” 《唐頓莊園》(Downton Abbey) 第壹季於2010年9月26號ITV1首播,作為英國電視史上制作最昂貴的劇集,該劇首播收視強勁,***吸引了1180萬觀眾,之後,強勁的收視態勢保持到了最後,12月7號的第壹季大結局更是吸引了1280萬觀眾收看(ITV1+HD+Repeat+ITV Player) ,使得這壹集成為2003年來英國所有電視臺中收視人數最多的單集。該劇第壹季的平均收視也登上了英國電視收視TOP10亞軍的位置,僅次於英國“國寶級”長壽劇集《神秘博士》(Doctor Who)。另外,《唐頓莊園》(Downton Abbey) 在美國也大受歡迎,2011年1月9號美國Masterpiece(PBS)開始轉播該劇第壹季,不僅獲得了業內人士的壹致好評,更以雙倍於Masterpiecein(同時也是該電視臺的轉播史上的收視最高劇集)普通收視的戰績在美國打響了頭炮!
這部電視劇被吉尼斯世界紀錄以“2010年全世界最受歡迎的電視劇”的名義收錄,這部電視劇連英國的王妃都在看,這部產自英國的電視劇在美國的艾美獎評選典禮上拿下多項大獎。有落魄的貴族‘嫁’給有錢人的女兒,有氣質十足的英國管家,也有拼命想爬進上流社會的窮仆人,有戰爭,有私通,還有同性戀。”這部電視劇就是《唐頓莊園》。
英式的浪漫
很難想象壹部英國時代劇完全不涉及愛情故事,在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裏,紳士和淑女浪漫矜持的愛戀總會讓人心曠神怡。《唐頓莊園》繼承了這壹光榮傳統。不同於以往壹些劇作單純只為表現愛情,自壹開始,《唐頓莊園》的編劇就巧妙地將主人公的愛情故事和唐頓莊園的命運緊密聯系在壹起,讓他們的羅曼史成為壹條主線。
壹切都要歸結到唐頓莊園的繼承權問題。莊園的主人———羅伯特·格蘭瑟姆伯爵膝下無子,只有三個女兒,根據當時英國法律,在他百年之後,他的爵位和莊園並不能歸女兒所有,只能落到八竿子打不著的遠房親戚頭上。不想讓財產旁落的格蘭瑟姆夫婦只得寄希望於待字閨中的大女兒瑪麗小姐,希望她能嫁個好人家,並計劃在她嫁出去時贈與壹筆豐厚的嫁妝。偏偏這位瑪麗小姐又是不認命的主,只見她在壹眾帥哥中周旋,連觀眾都挑花了眼。不過黑馬終於出現了———就是那個法定繼承人,小律師馬修。瑪麗從看不起他到愛上他的過程,簡直是讓人在欣賞壹場敵退我進的精彩戰局。
嫌傲嬌大小姐和貧窮貴公子的戲碼太甜膩?沒關系,這是英劇,帥大叔有的是!格蘭瑟姆的貼身男仆、退伍軍人貝茨雖然腳有壹點點跛,身材有些發福,但絕對是越看越有味道的帥大叔壹枚。他與女仆領班安娜的感情外表平靜,內裏熾烈,有如壹杯醇酒越品越香,甚至有點虐心。而壹家之主格蘭瑟姆夫婦也有傳奇的過去———格蘭瑟姆伯爵當年是為了錢才娶了這位美國太太,誰知結婚壹年後竟真的愛上了她,他們***同進退,相敬如賓。雖然著墨不多,卻足以讓人浮想聯翩。
主人和仆人
和電影《高斯福莊園》、英劇《樓上樓下》壹樣,《唐頓莊園》也少不了各階層之間的分野和對立。對於不熟悉英國老式主仆關系的中國觀眾來說,看這部劇可以了解到很多有意思的點點滴滴。
盡管是主仆關系,但身為紳士、貴族,主人並不會對仆人呼來喝去,相反,當仆人為主人做了哪怕壹點小事,主人都會禮貌地表示感謝。在莊園偌大的房子裏,仆人有他們自己的棲息容身之地,主人也不能越雷池半步。瑪麗小姐就曾經因帶客人擅闖仆人房被貝茨撞破,而非常緊張地向他道歉。仆人們也有自己的下午茶時間,他們在餐桌前的聊天屬於言論自由,受議會法律保護。而對於仆人們來說,為主人盡責是天職,如果被剝奪工作的權利,他們就會感到難受。這些在中國觀眾看來都是很新鮮的亮點。
《唐頓莊園》對各階層眾生相的刻畫也相當成功。爵位繼承人馬修及其母親伊澤貝爾是來自曼徹斯特的中產階級,他們崇尚自食其力,具有開創和改革的精神。於是這樣的人物設定貫穿始終———即使成為繼承人,可以借此躋身上流社會,來到唐頓莊園所在小鎮長住的馬修,還是下車伊始就應聘了律師的職位,而伊澤貝爾則硬要插手格蘭瑟姆家投資的醫院事務,因為他們的價值觀就是———不勞動就沒法體現個人價值。
第壹季的時代背景設定第壹次世界大戰前夕,《唐頓莊園》也抓住了很多社會變革的前兆和異動大埋伏筆。唐頓莊園開始使用電燈,讓格蘭瑟姆伯爵的母親、維奧
萊特老太太覺得晃眼得頭暈;路上汽車開始增多;女仆格溫開始不甘於自己的命運,偷偷通過函授學習打字,夢想成為壹名秘書;格蘭瑟姆家的三小姐崇尚女權運動,穿著新潮的褲子和家人壹起用餐……這些小細節都為《唐頓莊園》添彩。
第二季的《唐頓莊園》就陷入戰爭的愁雲中,男人們紛紛參戰,唐頓莊園也要變成專門收治傷員的醫院,大時代大背景再加上考究的歷史細節,都讓《唐頓莊園》緊緊抓住了觀眾。
沒有“廁所時間”
真正讓《唐頓莊園》好看的,還是其中激烈的戲劇沖突,以至於讓英國觀眾抱怨,錯過幾分鐘劇情可能就找不著北。編劇朱利安·費勒斯稱:“如果這部劇是以冰河壹般的速度緩慢進行,那麽觀眾壹定不會這麽愛看。我討厭那種妳去了壹趟廚房、吃了壹個三明治,回來之後卻發現什麽也沒有錯過的電視劇。” 《唐頓莊園》中貴族階層內部有沖突———萬千寵愛於壹身的瑪麗小姐,偏偏有個相貌普通、卻總要和她壹爭高下的二妹,後來對她因妒生恨。仆人階層內部也有沖突———盡管統稱為仆人,實則從大管家、女管家、貼身男女仆、女仆領班、廚娘、普通男女仆,各職位之間也是等級森嚴。貼身女仆覬覦女管家的位置,男仆則對貼身男仆心生妒忌,於是乎興風作浪,儼然現代辦公室政治派頭。階層之間的戲劇沖突更好看———來自中產階級的伊澤貝爾女士,和思想保守的維奧萊特老太太總是在各處產生摩擦,狹路相逢的她們也總是會爭鬥壹番,不過她們的爭鬥屬於蛋糕上的糖霜,不虐心,只是錦上添花作為調劑,並佐以淡淡的英式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