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百亨此時還作了壹個聰明之舉,他請了壹個叫範任的律師向南京國民政府商標局申請商標註冊,經審定後,獲得了“擒雕牌”煉乳商標註冊證。1926年秋天,工廠正式投產後,果真百事如意。隨著我國首批國產“擒雕牌”煉乳的上市,頓時受到了廣大消費者歡迎。白日擒雕的牌子也壹天比壹天更響亮起來。在1929年的中華國貨展覽會榮獲壹等獎;1930年又榮獲西湖博覽會特等獎。“擒雕”煉乳名聲遠揚,生意紅火。
“雕”壹展翅,“鷹”頓感不安。眼看“擒雕”成了“飛鷹”的勁敵,英國“納司而英瑞”公司再也按捺不住了。英國“納司而英瑞”公司特聘了壹個叫葛福萊的律師,也向南京國民政府商標局提出申訴:“‘擒雕’商標系仿冒‘飛鷹’,兩個商標雖稍有異,但均以飛鷹為標幟,且包皮及商標之紅字也是抄襲‘飛鷹’牌,易起誤會。”繼而又進壹步蠻橫提出,凡以類似老鷹之鳥類為商標,均會被誤認為是“飛鷹牌”,故對“擒雕”商標權應予撤銷。“擒雕”與“飛鷹”的主人終於開始“對簿公堂”。“ “玩法律”沒有玩贏,心猶不甘的“飛鷹”當然不願就此罷手,它還要和“擒雕”過過招,只是此時它不再遵守遊戲規則,而是另外打起了歪主意。經過壹番深思熟慮,“飛鷹”使出了它的第壹個招數:壓價銷售。當時“飛鷹牌”煉乳每聽原價6至7角大洋(壹元大洋為11.5小洋),壓價後以每聽5角大洋在溫州地區傾銷。壹時間“飛鷹”果然又“叼”回了不少顧客。“擒雕”焉能忍下這口氣,盡管對手財大氣粗,吳百亨也下定決心以每聽“擒雕”煉乳削價至5角小洋在出售,並在上海、寧波、紹興、福州、廈門等地同時削價。
此招即行,結果吃虧的仍是“飛鷹”而非“擒雕”。原來“擒雕”由於生產規模小,按正常銷量不過是“飛鷹”的千分之壹,削價後因銷量不大,損失相對也小。而“飛鷹”的情勢與“擒雕”正好相反,所以輸得自然也慘。堅持了三個多月,“飛鷹”再也輸不起,只能狼狽地偃旗息鼓。
“飛鷹”眼看用計接連失敗,於是便決定使毒招---詆毀“擒雕”聲譽。
1933年,英國“納司而英瑞”公司指使福州亞士德洋行,壹下子購進壹千多箱“擒雕牌”煉乳,故意將它們存放到變質後,投放到市場上銷售。 這樣,吳百亨先生接到“福州亞士德洋行”老板來電。洋行老板在電話中厲聲地說:“妳廠生產的獲獎煉乳(指“擒雕”牌),怎麽統統都是劣質產品呢?”“先生,請您息怒,我馬上派人前去解決。”吳先生和氣地回答道。翌日,吳百亨先生即派廠會計陳玉溪攜兩萬元赴福州,悉數將市場上所有變質煉乳收回。然後邀請福州的所有商業大亨到該市望江大酒樓去參加吳百亨托辦的酒宴。席間,突然聽到閩江上響起“轟隆!轟隆!”巨響,眾大亨臨窗壹望,只見閩江壹船只上的船員正用力推著壹箱箱貨物往江裏拋。同時,他們還聽岸上的圍觀者大聲地議論:“吳百亨廠家生產的煉乳真講究質量,4萬多聽變質貨寧可拋掉,而不削價出售!”眾大亨聽後,才明白剛才的響聲乃是吳百亨雇人將變質的煉乳拋江時發出的聲音。眾大亨無不豎起大拇指誇贊:“吳百亨先生真講信譽!”事後,吳百亨還賠償“福州亞士德洋行”全部損失資金。該洋行老板見吳百亨先生如此果斷處理變質煉乳,也打從心底佩服說:“吳百亨先生講誠信,令人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