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清末我國西藥行業經營與領松泉先攮創業概況,
19世紀80年代,上海這座對外貿易口岸.外國商人大量湧入。隨著洋人居住的增多,而清壹色由洋人開設的主要為洋人提供服務的西式醫院、西式藥房,也由此應運而生.並迅速發展起來。據近代醫藥工商史料介紹:從1843至1887年間,即巾西大藥房創立前夕.在上海壹地經營西藥批發、零售的各國藥商,就有20多戶。這些藥房,營業興旺,獲利豐厚,並逐漸引起國人經營西藥的興趣。但由於當時國人如想從事西藥經營活動.必須具有外語、西藥知識、調配藥劑技能以及新的壹套西藥經營管理方式。因此,當時國人幾乎無法染指。
1877年,20歲的顧松泉由於英文基礎較好,英語筆譯、口語俱佳,這使他很順利地考入由英商創辦的上海大英醫院,並在該醫院藥房從事藥品配方工作。由於顧松泉勤奮好學,刻苦鉆研.壹段時間後.他便迅速掌握了西藥的調配技能、日常劑量和經營方式等有關知識。
由於西藥見效較快.病情能迅速緩解,使得早期國人原先對西藥所持的懷疑態度,逐漸有了較大轉變,並了解到它的科學作用。但由於當時壹般國人普遍缺乏相應的西藥知識.經營西藥商品在相當長的壹段時間裏,壹直成為外商的壹種特殊“專利”。這使已經具有相當西藥知識的顧松泉決心要在中國人的土地上,自己經營西藥商品,並以此為國人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