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後,或者進入小社會後,需要面對的會很多,並不能得到像家裏這樣的寵愛,可能很多東西也無法滿足孩子,那麽孩子可能就會因此而受到壹些?傷害?。
但是孩子現在已經五年級了,提出這種要求就不再單純了,所以,我們在給孩子提供物質條件的時候,必須思考以下問題:
孩子是真的自己想要嗎?明明剛買,孩子為什麽又要買新的? 孩子是不是有攀比心了?想要比較好的東西,凸顯自己的家庭條件?如果發現自家孩子有攀比心,父母就應該清楚這或許對於他們並不好,孩子在小的時候更應該將視野聚焦於學習之上,如果考慮爸爸媽媽提供的物質條件,可能還會影響孩子的學習。
不管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在孩子的成長階段,父母壹定要觀察他們異常的行為,避免孩子的?攀比心?。
畢竟突然表現出來對於某壹東西的熱衷,孩子可能是為了面子,甚至是為了想要炫耀自己的比別人更好!所以,父母應該警惕。
02孩子有?攀比心?,父母別忽視,對孩子負面影響多
孩子擁有攀比心並不是壹件好事情,因為這種情緒表達出來是孩子對於外在過於在意,而忽視了內在修養,同時忽視了自己在學校的本職工作學習。
讓孩子將視野更加局限於和其他孩子之間的比拼,這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如果父母沒有認識到攀比心對於孩子的危害,那麽就有可能影響到孩子的未來成長。
1)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孩子的本職工作是什麽呢?壹定是學習,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才是他們進入學校的目的,這也會讓孩子在學校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可是壹旦孩子將所有的視野聚焦於和別人的比拼,或者說其他外在的事物上。
比如:今天穿的裙子真好看,我都沒有!妳今天穿的這個鞋子顏色真的太棒了,我也想要壹雙!壹看就顯得非常膚淺,而且長時間聚焦於這些外在事物,會讓孩子忽視內在的修養,同時還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的進步。
2)影響和別人的人際交往
有攀比就有爭吵,如果壹個孩子心中有攀比心,他們也會嫉妒自己周圍那些比他們更好的人。
只是正常情況下,這種狀況出現的情況應該是認識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不斷的改變,而我們的孩子卻會去怪罪別人,嫉妒別人,這樣只會阻礙自己進步的腳步。
除此之外,還有壹部分孩子很有可能將這種嫉妒心理、攀比心理表現在臉上,這也會影響到他和別人的交流。
畢竟任何壹個人都不願意和那些有心思有想法、嫉妒心較強的人溝通交流做真心朋友。
3)讓孩子的格局變得越來越小
壹個人的格局有多大,他未來就會走上什麽樣的道路,這是我們作為父母都清楚的,而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在小時候所形成的壹些觀念、性格、修養等可能會延續壹輩子。
如果父母不加以改正,只會讓他們的攀比心越陷越深,正所謂?三歲看老?,其實我們也不能完全去否定這種說法。
在孩子三歲時他們的意識形成較為明顯,而這時候,他們對於外界的思考就會影響到他們未來的處理方式,如果自家孩子在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來格局小,那麽他們長大後格局也不會大到哪裏去,妳們說是嗎?
孩子出現攀比心,如果能夠加以引導,或許能成為孩子進步的動力,但是大部分的父母首先想到的就是盡自己壹切所能滿足孩子,並沒有思考過後面會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甚至讓孩子養成了,只要開口就能獲得的習慣,但其實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孩子是真真正正的喜歡,父母買給他們並沒有什麽壞處,還會讓他們將這愛好堅持下去。
但如果孩子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攀比心的話,而表現出來對事物的執念時,父母壹定要糾正孩子,避免孩子越陷越深無法自拔。
03作為父母如何應對孩子的攀比心,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身上的優缺點?
讓自家孩子減少攀比心,父母在平時的教育就不能缺失,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我們也應該清楚自己身上的特點,同時給孩子做好示範。
①觀察孩子異常的行為,進行指導糾正
孩子有可能會突然在某壹時間段,特別執著於鞋子,衣服等其他帶有名牌商標的東西,那麽父母就應該細細的詢問孩子,到底是什麽原因讓她們非得買這些東西?
如果發現孩子是出於有攀比心的傾向,父母就應該和孩子進行交流溝通,而不是直接滿足孩子,或者直接訓斥孩子。
人都是相互的,尤其是孩子年齡越大,有自己的獨立思想,父母動不動就對孩子進行訓斥,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同時也不利於孩子成長。
只有通過合理的方式,讓孩子明白攀比心要用對地方才能使得他們進步,讓她變得更好,而不是壹味的攀比,滿足自己的心理幻想。
②讓孩子正確認識攀比心給他帶來的傷害
孩子在小時候比較天真和單純的,即使他們出現這種所謂的攀比心,也僅僅只是通過父母的幫助來滿足內心的自尊。
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種單向思維,只讓他們看到了攀比心下自己的努力,卻從來沒有思考攀比心也會反噬,會對自己產生很多的負面影響。
就像我們上面所說到的幾點,攀比心會影響學習,讓自己格局變小,阻礙進步的腳步,相信如果孩子了解到這種情況,也會認識到自己攀比心並不對。
③減少對孩子的過度寵愛
當孩子以壹種?不管我想要什麽,爸爸媽媽都會給我?的態度去和別人相處,自然而然他們看到任何別人擁有的好的東西,自己都會存在內心較為嫉妒的攀比的狀態。
所以,父母應該減少對孩子的過度寵愛,讓孩子認識爸爸媽媽的付出是有限的,這樣孩子才不會壹味的只知道索取,也不會看到什麽都想要得到,更不會隨意的嫉妒他人,而是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麽,合理的提出要求。
很多父母表示自己絕對不是壹個會和別人攀比的人,但是他們在和其他家長相處時,卻會比拼孩子之間存在的差異。
除此之外,也會感嘆別人家怎麽怎麽樣,自己家在怎麽怎麽樣?這看似是壹種隨意的了解,但是卻會對孩子造成壹定的傷害,影響到他們內心的狀態,有意無意的去和周圍人群進行攀比攀比。
所以,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不把孩子跟別人的孩子進行攀比,這樣對於減少孩子的攀比心有壹定的幫助。
因此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壹定要避免過度的滿足孩子的物質條件,讓孩子所形成攀比心。
另外,父母如果發現孩子的攀比心越發嚴重時,壹定要及時糾正,才能避免孩子被所謂的攀比心帶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