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商標註冊 - 消費是否比存錢更有利於支援國家建設?

消費是否比存錢更有利於支援國家建設?

消費資本化理論——訪我國著名經濟學家陳瑜先生

--------------------------------------------------------------------------------

光明網訊(記者 任生心)目前,世界各國經濟運行正處於通貨和消費緊縮時期,其對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我國作為世界人口大國所受到的影響則尤為突出。因此,擴大內需、刺激消費成了世界各國普遍關註的問題。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步推行的股份制和市場經濟體制所釋放出的生產力隨著生

產能力的普遍過剩,其邊際效應也在迅速遞減, 雖然不斷深化的經濟改革會繼續推動中國的經濟增長,但從更深層次來說,作為壹個13億人口大國,作為壹個發展中國家,要想短時間內追趕發達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經濟理論和文化建設上沒有壹種突破性的創新是不可能的。在經濟理論界沈悶了多年之後,著名經濟學家陳瑜教授近期提出的“消費資本化”理論為通貨緊縮這個世界難題給出來壹條全新的解決之道。

什麽是“消費資本化”?它是如何解決通貨緊縮難題的?它的創新價值在哪裏?它對解決當今中國所面臨的各種經濟社會問題的意義是什麽,帶者這些問題,我們采訪了陳瑜教授。

問:什麽是“消費資本化理論”?

答:消費資本化理論的核心內容,是將消費向生產領域延伸,當消費者購買企業的產品時,生產廠家和商業企業應把消費者對本企業產品的采購視同是對本企業的投資,並按壹定的時間間隔,把企業利潤的壹定比例返給消費者。此時,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已不再是單純的消費,他的消費行為同時變成了壹種儲蓄行為和參與企業生產的投資行為。於是消費者同時又是投資者,消費轉化為資本。

這實際上,是把消費者從產品鏈的末端以投資者的身份提升到前端,使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既能分享企業成長的成果,同時也為企業發展註入新的動力,使消費和投資有機結合。從而使買賣雙方在這種條件下合二為壹,成為壹體,完成消費轉化為資本的過程。這樣,消費作為壹種資本,它同貨幣資本、知識資本壹樣,成為企業和地方經濟發展的直接動力。

問:您的“消費資本化理論”與早期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耶克(Friedrich A.Hayek)的“消費者主權理”論有何區別?

答:“消費資本化理論”與哈耶克的“消費者主權理論”(Consumer Paramountcy Theory)不同。 “消費者主權”(Consumer Paramountcy)最早見於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中,所謂“消費者主權”理論,是詮釋市場上消費者和生產者關系的壹個概念,即消費者根據自己的意願和偏好到市場上選購所需的商品,這樣就把消費者的意願和偏好通過市場傳達給了生產者,於是所有生產者聽從消費者的意見安排生產,提供消費者所需的商品。這就是說生產什麽、生產多少,最終取決於消費者的意願和偏好。消費者主權可以用壹個比喻來說明,消費者在市場上每花壹元貨幣就等於壹張選票,消費者喜歡某種商品,願意花錢去買它,就等於向這壹商品的生產者投了壹票。生產者只有使自己的商品適合消費者的需要,消費者才會投他的票,也就是願意購買他的商品,否則商品就會滯銷、生產者就會虧本。各個生產者就是通過消費者在市場上“投貨幣票”,了解到社會的消費趨勢和消費者的動向,從而以此為根據,安排勞動力和生產資料,改進技術、降低成本,增加品類,以滿足消費者的要求,從而最終達到利潤最大化的目的。

“消費資本化理論”與“消費者主權理論”壹脈相承,但又突破了古典和新古典經濟學的園囿以及哈耶克理論的局限,是通貨和消費緊縮時代理論上的創新和發展。消費者主權理論僅闡明了消費者的重要性,僅解決了“是什麽”的問題,沒有解決“怎麽辦”的問題,即沒有探討生產者應在“消費者主權”的前提下,如何獲得消費者支持;此外,在理論模型上,消費者主權理論認為生產者和消費者是對立的,消費者的主權對應的是生產者的服從,它沒有認識到生產者與消費者可以在壹定的機制下有機結合,在市場上實現消費的資本化。而消費資本化理論主要針對的問題是在新經濟的條件下,如何實現生產者與消費者的有機結合,通過構建各種類型的市場制度,使生產和消費從對立走向統壹,在使消費者的主權得到最大化滿足的同時,通過消費的資本化,實現企業利潤在更高層面上的最大化。就是說“消費資本化理論”將使企業、消費者、及整個社會的利益最大化,實現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和全社會的***贏。

問: “消費資本化理論”如何在實踐當中應用?它會帶來哪些經濟和社會效應?

答:“消費資本化理論”有很強的實踐應用價值和多種實現形式,比如消費者投資、消費者參股、消費者期權消費者選擇權等等。消費資本化理論在實踐中應用的最基本的形式是“消費者投資”,即生產者將單位銷售收入的壹定比例註入為消費者在本企業開設的個人投資賬戶,然後根據企業的盈利狀況,將個人投資賬戶的累計額和企業利潤的壹定比例按壹定的時間間隔分期返還給消費者,使消費者參與企業投資、分享企業發展成果,從而達到吸引消費者,實現消費資本化的目的。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已經不再是單純地為了獲取商品從而滿足偏好,他的消費行為同時變成了壹種儲蓄行為和參與企業生產的投資行為,這就可以在壹定程度上消除買賣雙方的對立,化解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根本矛盾。

壹個企業即使是采用“消費者投資”這種最基本的消費資本化形式後,企業也可以獲得如下的預期效應:

第壹、規模經濟效應。消費資本化可以為企業帶來範圍經濟效應和地域經濟效應,這是規模經濟最重要的兩個組成部分。消費資本化同迄今為止的所有企業經營理念和銷售方式不同,具有強烈的新鮮感和魅力,它對廣大消費者的心理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積極參與嘗試的心理和親和力以及願意長期合作的巨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追趕時代潮流的消費者的眼光在新聞媒體的引導下將凝聚在最初嘗試消費資本化的企業和產品上。企業將因此被賦予尊重消費者主權、關心消費者利益的形象,而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壹個地方性的企業的知名度可以借此迅速擴展到全國範圍,同時被更多的行業所熟知,有利於企業經營的產品範圍和地域範圍的擴張,規模經濟效應將非常明顯。

第二、消費聚攏效應。當企業通過消費資本化將消費者作為本企業壹位投資人和成員時,消費者也從另壹端做著同樣的思考,因為消費資本化過程可以使消費者從企業長期獲益,分享企業的發展成果,消費者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消費者,親和力將使消費者聚攏到這樣的企業周圍,並對企業的經營和發展保持長期的關註。若以此為基礎,企業再通過優質的產品、細致周到的服務將更多的消費者吸引過來,在消費者心目中奠定信譽良好、親和力強的企業形象,並逐步加強互動聯系,通過完整的信息流通渠道,用誠意和周到的服務來培養消費者忠誠度,企業的發展將得到消費聚攏效應的大力推動。

第三、資本沈澱效應。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資本,或者說在短期內,資本是企業發展最重要的決定因素。而消費資本化的壹個重要功能就是為企業創造出壹個可以是十分龐大資本存量。以“消費者投資”這種最基本的消費資本化形式為例,當企業將消費者購買產品的消費額的壹定比例(等於銷售凈收入)以記賬形式記入消費者在本企業的個人投資賬戶(實際資金已經投入到企業的再生產之中),在壹段時間之後(比如1年),企業才開始按賬戶余額和企業盈利情況按比例以資金或產品的形式分期返還給消費者,企業的收和支之間存在壹個時間差,這就使得企業完全可以靠後加入的消費者的投入來支付先加入的消費者應當獲得的回報,企業自始至終都保留了壹個資本存量,而隨著消費規模的擴大,這個沈澱下來的資本存量將以算數或幾何基數遞增,企業的發展因此而得到了另壹個渠道的資金支持。

第四、社會資本效應。社會資本是個人擁有的、表現為社會結構資源的資本財產,盡管“社會資本”作為壹種不同於經濟學和人口學定義的資本概念在1977年的有關文獻中才出現,但在經濟學界和社會學界卻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社會資本理論的特點是從人際網而不是從技術網角度解讀信息化。它們由構成社會結構的要素組成,主要存在於人際關系和社會結構之中,並為結構內部的個人行動提供便利;社會資本的擁有者可以是個人、群體、組織、社區、企業等,企業社會資本是指企業通過縱向聯系、橫向聯系和社會聯系攝取稀缺資源的能力,壹個企業社會資本量的大小,受經濟結構和企業家能動性兩大要素影響;社會資本對企業的經營能力和經濟效益有直接的提升作用。消費資本化理論應用於實踐可以豐富企業的社會資本量,整合市場資源,形成以企業為核心、由消費者推動的強勢市場。

第五、市場壓力效應。消費資本化使企業在獲得貨幣資本和社會資本等市場動力的同時,也受到更多的具有建設性的市場壓力,消費者對企業的投資和對企業生產銷售的淺層參與也有利於提高企業的質量管理意識、有利於更大範圍、更加深入地收集和處理市場需求信息、在這種市場壓力下,企業最終會在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生產成本方面,甚至在產權改革、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方面發生根本性的變革。

以上僅是對消費資本化理論最基本形式即消費者投資的效應分析,更高層次的消費資本化形式則對應著更廣泛、深遠的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效應。

問:您的“消費資本化理論”是如何構建的,它對當今中國經濟和社會的運行有哪些重大意義和指導作用?

答:“消費資本化理論”既是我在理論研究逐步深化過程中湧現的新的理論見解,也是我觀察到的世界經濟實踐所必然要遵循的趨勢。

我在對最近二百年的市場經濟進行檢索分析時發現,在第壹個壹百年,世界各地大都是單壹地依靠貨幣資本來擴展和發展經濟。當進入最近壹百年的時候,在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人們逐漸意識到還有另外壹種資本在推動經濟發展,這就是後來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逐漸明晰起來的知識資本。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在二十世紀末和二十壹世紀初,人們又逐漸意識到還有壹種巨大的資本存量即消費資本也是推動國家、地區和企業經濟發展的直接動力,因為消費者才是市場競爭最終的決定性力量,他們既是市場的主人,又是給企業註入新的資本動力的源泉。因此誰能贏得最多的消費者,誰就能擁有最大的市場和巨額的資本註入,消費資本由此而生,“消費資本化理論”的構建也以此為基礎。

“消費資本化理論”對我國經濟社會運行的重大意義和指導作用在於:

壹、有利於國家經濟發展提速,加快縮短我國同發達國家的經濟差距。

我認為,完整的市場經濟應該包括三種資本即貨幣資本、知識資本、消費資本。幾個世紀以來,貨幣資本壹枝獨秀,貨幣資本得到高度重視,但知識資本和消費資本長期處在被淡化、被冷漠的狀態,二者的權益沒有得到保障,長期處在消極狀態。

當壹個國家、壹個地區只有壹種貨幣資本推動時,發展後勁是不足的,發展也是緩慢的,這可以從美國、日本正反兩方面的例子看到。上世紀後期,人們開始看到了知識的動力,比如美國,在克林頓時期就建立了知識經濟委員會,充分重視知識資本的作用,保障知識資本所有者的權益,而同期日本忽視知識資本的作用,依然采取傳統的做法,興建了3000多個企業,因此近10年期間,經濟滑坡,產業沒有升級。

總結美國日本的經驗教訓,就可以找到我們國家的發展坐標和定位。今天,世界各國都在不遺余力地尋找擴大需求、刺激消費的對策時,如果我們把知識資本和消費資本也重視和充分利用起來,按照消費資本導向、知識資本創新、貨幣資本推動的模式,必將會使我國經濟大大提速,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二、有利於啟動民間資本。

應用消費資本可以使國家總資本翻番,貨幣資本短缺的情況可以得到緩解。當前,壹邊是消費緊縮,壹邊是我國居民的儲蓄總額已超過10萬億元人民幣,為了刺激百姓花錢,決策者們出臺教育產業化、降息、繳稅等等政策都無功而返,相反,百姓把錢包捂得更緊了。為什麽?都沒有保障消費者的利益。因此必須用科學的方法來調動老百姓的積極性,即將他們的消費視為投資,視為儲蓄,消費資本化理論將人人都視為資本的所有者,而不是誰有錢就重視誰,使平民百姓既能分享消費帶來的利益,也能成為國家改革發展的參與者和建設者。

三、有利於凈化市場秩序。

長期以來,假冒偽劣充斥市場,打折削價惡性競爭等的違法違規的現象已從根本上失去了消費者是信任,擾亂了消費者的正常生活和企業正當的生產經營,壹方面是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另壹方面也是由於企業至今尚未找到壹條真正的有效的可持續發展的營銷方式,而這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在經濟轉型期,缺乏創新的經濟理論支撐。壹個觀念改變壹個世界,當前經濟學理論研究的滯後,已經成為抑制中國經濟繼續增長的瓶頸。而應用“消費資本化理論”則可以以法律、合同等契約的形式保障消費者的權益來吸引和培育消費者,使優秀企業獲得資金、使市場獲得長足發展,以此促進市場健康發展。

四、有利於“三農”問題的解決。

沒有農村的小康,就不會有全國的小康。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就不會有全國的現代化。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舒爾茨曾有壹句話,他說世界大多數是貧困人口,如果妳懂得了窮人的經濟學,那麽妳就會懂得經濟學當中許多重要的原理。世界大多數貧窮人當中,又主要是以農業為生計的。如果妳懂得了農業,那妳就真正懂得了窮人的經濟學……

“窮人經濟學”告訴我們,大部分農民主要依靠農業為生,解決好農業的問題,就解決了脫貧的問題,消除了貧困,也才有利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如果農民富裕不了,全國的小康社會也就實現不了。“窮人”是消費潛力最大的群體,很多企業不願意傾聽“窮人的聲音”,往往遺忘和漠視“窮人的需求”。“窮人經濟學”要求我們進壹步關註民生,服務“三農”,造福百姓。“消費資本化理論” 就是建立在最廣大的農民、城市平民的民生基礎上的理論,是我們中國自己的“窮人經濟學”理論。

建國幾十年來,我國農業壹直在支持城市支持工業,農民的權益和利益長期被漠視被剝奪,現在中央提出工業要反哺農業,思路完全正確,但具體怎麽做?怎麽反哺?怎麽認識農民?

“消費資本化理論”認為,9億中國農民是消費資本的巨大載體,不是官員、政策、城市恩賜的對象,中國***產黨作為工人、農民的領袖,就是要動員、引導、組織人民自己起來開創幸福生活。要解決“三農”問題,首先要對農民真正尊重起來,尊重他們的權益、智慧、作用。農民自己最知道自己要什麽,最知道該怎麽辦!世界新經濟研究院正在與壹些縣市聯合籌建農業矽谷實驗區,在這個實驗區裏,將探索新的農業生產方式,農民將成為各個經濟聯合體的股東,這有可能成為解決中國“三農”問題的鑰匙。其實中央的決策也需要全國人民的智慧——惟有誠心誠意關註“窮人經濟學”,市場經濟才會更加健康、和諧,才會盡早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以上是“消費資本化理論”對中國經濟的現實作用和意義,它所對應的更廣泛、更深遠的社會、政治和文化的效應和潛能將需更深入探討。

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學從冷門變成顯學,但二十多年來,我們大多借用發達國家現成的經濟理論來指導經濟運行,而自身的理論創新卻倍感缺乏。今天,我國市場經濟制度已確立,WTO也已加入,全球化就在家門口,那麽適合我們自己的國情的,具有引領未來作用的經濟學理論在哪裏?作為壹個具有13億人口的、有5000年文明史的發展中的大國,要實現民族的振興,需要有來源於我們自身的嚴肅的、莊重的、正統的經濟學理論原創,作為經濟學人,我們的研究必須紮根於中國自身的現實。

--------------------------------------------------------------------------------

  • 上一篇: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應用題
  • 下一篇:壓縮袋裝被子好嗎?壓縮袋哪個牌子好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