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裏系、騰訊系、小米系這三個體系是中國商業生態裏非常重要的三個典型案例,但如果以規模及潛力來說,還需要增加頭條系與華為系、其他系,中國因為市場規模足夠大,能夠包容這些足夠規模的單體商業生態體系。
回到話題中,我們在談論商業生態時,既需要看表面,也需要分析更深的壹面。何為生態?我們在看大自然的時候,無論多大的生態系統,他壹定有自我循環的體系,以確保生態的穩定,並有成長性,在本話題中三個體系中,其實小米目前為止嚴格來說還不能是壹個合格的商業生態,因為構建小米生態的土壤並不肥沃,且容易被顛覆。再者,壹個健康的生態,構成生態中的每壹個因素都是相互獨立且互相影響,他們彼此的重要性是相對對等的。從這個標準看,小米還沒有構建好自己的生態,目前只有阿裏與騰訊構建了相對完整且健康的生態體系。
1、阿裏生態:
阿裏是以電商起家,所以對於阿裏來說,豐富和拓展電子商務的消費場景更為重要,且壹直是阿裏系重要的能力,並以為基礎不斷拓展新的邊界。
與電商具有天然聯系的支付、服務器、物流等次級業務也能發展起來。換句話說,因為阿裏天生具有To B端的能力,釘釘與阿裏雲這些重量級或者次重量級的業務才能在阿裏發展起來。
有人會問:微信的使用人數明顯高於淘寶啊,為什麽不是騰訊?還有人拿今年百度在春晚期間沒有出現宕機的行為,所以得出結論百度的技術壹定高於阿裏。且不論百度和阿裏的技術能力究竟怎麽樣,但電商交易環境的復雜性壹定高於百度與微信,這是毋庸置疑的。12306為什麽最後會選擇阿裏的技術方案,也是肯定阿裏的技術能力。
還有物流,只有阿裏有能力組建菜鳥網絡,因為物流依托電商而生存,京東的規模也可以,但阿裏系涉及的商業個體更多,物流訂單更大,所以對於物流行業來說,誰能帶來業務,誰就是老大。況且京東還有自己的物流體系需要競爭。
所以,我們總結阿裏生態的循環:電商——支付——物流——服務器(雲服務)——垂直業務(外賣、售票、OA等)——線下智能消費場景
但大家發現沒有,阿裏系的業務彼此關聯性是最強的,這個能力也帶來了另壹個問題:就是阿裏跨界業務很難有突破,而騰訊卻能不斷將業務拓展到阿裏的範圍內,並對部分業務產生壹定的壓力。
2、騰訊生態
(備註:第二張圖有點老,但是可以用來闡述騰訊系的生態體系)
截止到目前,我壹直認為騰訊系所鏈接的產業及規模是要大於阿裏系的,大家可能關註了騰訊最近的財報,感覺騰訊在走下坡路。這裏需要闡述下阿裏與騰訊兩家不同的投資理念:阿裏系傾向於整合,而騰訊系傾向於關聯。由此導致的後果是阿裏系在面上越來越龐大,而騰訊系感覺變化不大。
但,騰訊系的產業基礎可能要好於阿裏系。騰訊系的基礎是社交,以社交為基礎構建了To C的生態。這樣的業務體系鏈接的群體更為龐大,但也容易局限壹個特定的國情與環境之中,就像無論是微信還是騰訊其他業務,出海都並不理想,最成功的可能就是遊戲業務了。但這並不能忽略騰訊體系吸金的能力。我們深入騰訊生態的內部會發現:騰訊生態中的各個因素既互相影響也相互獨立,以微信為基礎,能夠輕易為美團、京東這樣的體系內公司獲取流量。但無論是社交業務、電商業務、遊戲業務等都能夠自我造血。更為關鍵的是掌握了C端這壹個龐大的用戶規模,拓展邊界的能力無疑會大大加強。我們縱觀騰訊系在成長過程中兩個重要的商業戰爭:1、與360的競爭;2、與頭條系的競爭,莫不是在守護自己能力業務,確保這個騰訊生態基礎設施不被破壞,但事實是這個領域也容易遇到挑戰。
騰訊生態裏掌控的資源決定了他可以四處出擊,並能獲得壹定的戰果。比如:內容生態(閱文集團、騰訊音樂等)、支付領域(事實上也只有微信這樣的產品能夠在支付領域給阿裏壹擊)等。
由此帶來的弊端也顯而易見,目前為止我們尚未發現壹款由騰訊開發的To B端的優秀產品,微信也開發了企業版本,但使用的人好像不多,體驗真的很不友好,但奇怪的是又說不上來。甚至包括騰訊雲產品。
我壹直在想,隨著科技的發達,科技賦能個體,個體越來越強大。假如有壹天,每壹個個體都可以相當於今天的壹個小個體商業單位,那麽阿裏生態的強大會超越騰訊生態?這個答案,目前看來還沒看到這個可能。
3、小米生態
我在前面為什麽說小米生態還不健全,因為小米的生態非常依賴於手機業務,他更像是中心控制系統,以手機為中心,延伸其他業務,看似規模與種類也很大,但壹旦有公司或者品牌突破到手機這個核心業務,那麽是不是小米的生態很容易出現問題?
華為在前不久的發布會上,也宣布開始布局生態,OPPO等廠家也在跟進。可以預見這個類型的生態競爭會更為激烈。小米也好,華為也好,更接近物聯網的系統,通過互聯網以各個智能設備為壹個個點形成鏈接,組建成某壹個某某網絡,例如:家居網絡,健康網絡等,然後在後臺生成大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完成對消費個體具體行為的追蹤。這個想象的場景可能更為接近小米生態,但能否讓消費者形成習慣並產生依賴,這在現階段依然是問號?假如這個成立,那麽小米生態就合理並成立。否則,難以下定論。
寫到這裏發現突然寫了很多,先描述到這裏。壹家之言,如有不當之處,歡迎留言溝通交流,謝謝。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