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菜十大招牌菜有包公魚、三河酥鴨、李鴻章大雜燴、符離集燒雞、炒蝦絲、無為熏鴨、胡氏壹品鍋、徽州蒸雞、徽州毛豆腐、問政山筍。
1、包公魚
包公魚原名紅酥包河鯽魚,是安徽省合肥市的壹道特色傳統名菜,屬於冷菜類。因取材於包河中的壹種黑背鯽魚,人們看到它,聯想到鐵面無私的包拯而得名。
2、三河酥鴨
三河酥鴨是安徽合肥肥西縣三河鎮傳統特色名菜。以光鴨為主料,水發香菇為輔料,小蔥、姜片、醬油、精鹽、味精、八角、桂皮調味。此菜巧控火候,湯清,皮香,肉酥。
3、李鴻章大雜燴
李鴻章雜燴選用雞肉為主料,佐以水發海參、油發魚肚、水發魷魚等輔料烹制而成。此菜是將多種原料合配燒燴而成,故有多味,具醇香不膩,鹹鮮可口的特點。
4、符離集燒雞
符離集燒雞是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的特色傳統名菜,因原產於符離鎮而得名。中國地理標誌產品,也是中華歷史名肴,和德州扒雞、河南道口燒雞、錦州溝幫子熏雞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雞。
5、炒蝦絲
炒蝦仁是壹道色香味俱全的傳統名菜,屬於魯菜系。炒蝦仁以炒蝦仁為主要材料。蝦仁淘洗幹凈,去掉黑線,控凈水分,用刀碾成泥,加入精鹽、雞蛋清、澱粉和成糊,均勻地攤在壹個抹有少量豬油的瓷盤上,以2.5毫米厚為宜,入籠蒸3分鐘取出,晾涼後,揭下,切成絲。
把火腿、冬菇、蛋糕、菠菜心、冬筍、木耳切成細絲。精鹽同黃酒、清湯30克對成湯汁。炒鍋加熟豬油,中火燒至四成熱,將蝦絲下鍋,待蝦線漂起時撈出瀝油。炒鍋內留油,把蝦絲連同配料壹起下鍋,倒入對好的湯汁,迅速顛翻幾下,裝盤即成。
6、無為熏鴨
無為板鴨是安徽省蕪湖市無為市的壹道傳統特色美食,屬於徽菜系,其始創於清朝年間,以巢湖麻鴨為原料,配以八角、花椒、丁香、小茴香等約30種中藥和調料,先熏後鹵,制作而成。
7、胡氏壹品鍋
胡氏壹品鍋,安徽績溪傳統名菜,屬徽菜系,在績溪嶺北壹帶鄉村,每逢四時八節、婚喪喜慶,都時興吃鍋,說的就是績溪胡氏壹品鍋。對其風味獨特,有民間民謠可證。可見壹品鍋的獨到口味。
8、徽州蒸雞
徽州蒸雞是徽州春節時期的傳統佳肴,主料是母雞,調料有醬油、紹酒、冰糖等,該道菜主要是通過將食材用旺火蒸的做法而成。
9、徽州毛豆腐
徽州毛豆腐也叫黴豆腐,徽州地區傳統名菜,是壹種表面長有寸許白色茸毛的黴制品。主要做法是將豆腐切成塊狀,進行發酵的過程,使之長出寸許白毛,然後用油煎成兩面略焦,再紅燒。
10、問政山筍
問政山筍是安徽省徽州地區傳統名菜,用歙縣問政山所出產的竹筍燉燒而成。傳統燒法中,壹般都用臘肉和竹筍壹起燉燒,故又稱為臘香問政筍。後來該菜因加上香腸、香菇等增香,故稱為兩香問政山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