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邊恰好有這樣壹位老師:蘋果。20多年前,正是它帶領我們走進了IT殿堂。這些年來,它從未走遠。甚至可以說,我們壹直在接受蘋果的“洗禮”。不信妳看:
幾年前,iPod掀起了音樂播放器的革命。沒過多久,國產品牌的MP3、MP4就在國內各個城市的大街小巷銷售,同時迅速徹底“發臭”;IPhone重新定義了智能手機的概念,在中國,幾乎同樣多的公司參與手機制造;IPad讓平板電腦逐漸成為壹種潮流,國內很多大大小小的山寨Pad紛紛效仿,然後沒落。在過去的10年裏,蘋果的每壹款產品都是革命性的。這家在1997年靠微軟150萬美元投資存活下來的小公司,如今已經趾高氣揚地超越微軟,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企業。據媒體報道,蘋果公司首席財務官皮特·奧本海默可能是世界上最令人羨慕的首席財務官。而中國大量的IT企業主壹直在為幹涸的現金流擔憂;蘋果浦東零售店於今年7月10正式開業,這是繼北京三裏屯零售店之後,蘋果在中國的第二家零售店。早在商店開門營業的前壹天晚上,就有上百人排隊進場。人們早已習慣了這種景觀,“果粉”的熱情可見壹斑;而中國自主品牌的IT產品,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這種銷售場景,想都別想。
是什麽支撐著蘋果從壹個名不見經傳,甚至壹度接近消亡的公司迅速崛起,成為耀眼的行業明星?其中,有多少是值得我們靜下心來,細細品味,虛心學習的制勝秘訣?
或許正如某些媒體披露的那樣,蘋果的成功無非是四點:紀律、重視、長期規劃、蔑視行業慣例。讓我們壹起來欣賞蘋果的遊戲規則,在和自己的對比中,壹個個揭開這個謎底。
1,唯壹
24年前,我第壹次看到電腦的真面目,恰好是APPLE-II。時至今日,那個不知道被誰咬掉的蘋果的形狀還在我腦海裏揮之不去。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蘋果獨有的商標,以其白色簡約的外觀,精致的細節,甚至不尋常的顯示字體,變得更加突出。其實蘋果是獨壹無二的,從經營理念到工作風格,從企業高管到普通員工,從每壹個產品到辦公室,走到哪裏都是如此。這種超級滲透甚至影響到了蘋果粉絲。
蘋果辦公室的門總是鎖著的。門後發生了什麽?發生了什麽事?“我們不能談太多。”蘋果首席設計師威廉·奧霍(William Oho)用了壹些模棱兩可、含糊不清的詞匯來形容這門背後的工作,比如“重新定義優雅”、“確保設計的完整性”、“讓產品成為英雄”。
上鎖的辦公室保護了對公司至關重要的設計師和研究人員。這樣的辦公室,出現在蘋果的全球分公司,也是其狂熱保密制度的象征。這種做法並不偏執。對於蘋果來說,外界的雜音太多了。只有關上門,設計師和研究人員才能保持耳朵幹凈,專心工作。
喬布斯從來不在乎業界怎麽說。蘋果電腦剛成立的時候,喬布斯就表現出了不落俗套的特點,他經常把壹個又壹個新奇的想法扔給工程師。有壹次他在壹家百貨公司看到壹款食品加工機,覺得它的設計非常優秀,於是讓蘋果公司的設計師模仿。喬布斯曾希望蘋果電腦看起來像保時捷跑車。對於蘋果來說,電腦應該像跑車或者高端廚房電器壹樣,因為高端人群,那些買得起或者渴望買保時捷的人才是他們的營銷對象。
蘋果獨壹無二,有兩點值得認真品味:壹是獨壹無二,二是看客戶。這兩點是相互關聯的。
特立獨行並不難理解。早在蘋果設計第壹臺Macintosh電腦的時候,喬布斯就下定決心要把自己學過的書法註入到電腦中,使之成為世界上第壹臺使用漂亮印刷字體的電腦,也為蘋果後續產品執著追求美感鋪平了道路。難怪我們看到的每壹款蘋果產品都是那麽的與眾不同;難怪在很多職業美工眼裏,除了蘋果沒有電腦!
識別客戶是蘋果獨特意圖的另壹種表現。他們精心設計的IT產品是專門為那些追求優雅、時尚、工作生活品質的人設計的。這些人往往是經濟和時尚達人,他們不計成本地購買這些精品,在物質和精神兩個領域享受蘋果的甜蜜。
獨壹無二的產品只適合獨壹無二的妳。壹個願意用心研究生產,壹個願意花錢購買享受。這種正向激勵壹旦形成,對企業和客戶都有利。難怪蘋果從壹個成功走向另壹個成功。另壹方面,我們的壹些IT公司往往既沒有特立獨行的追求,也沒有自己的客戶。難免浮躁,同質化低價,惡性競爭,經營慘淡。
2、任意性
現在科技界似乎更崇尚全面的、自下而上的創新。參與改革的人越多,成果就越顯著。蘋果則完全不同。在這裏,所有的產品創意都來自少數高層,甚至是喬布斯自己的意見。事實上,喬布斯可以被視為蘋果每壹款重要產品的實際策劃者和執行者。他每周與開發人員會面壹次,敦促他們最大限度地發揮創造力。
蘋果是壹家大公司。讓少數人獨斷專行會不會風險太大?蘋果用多年的實踐和豐碩的成果回答:這種實踐讓喬布斯和他的團隊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麽,公司很少發生沖突。
這讓我想起了壹句老話:領頭羊不多,但很壯。對於壹個IT團隊來說,擁有壹個眼光獨到、目標明確、策略得當甚至有些強硬的領導核心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壹些IT企業長期缺乏壹個相對穩定的核心領導,目標飄忽不定,無法形成統壹意誌。他們不僅錯過機會,遇到麻煩也容易分崩離析。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
3.追求實用性
對蘋果的批評總是沒完沒了。好在蘋果不在乎這個。它只關註兩點:推出好的產品,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蘋果就像壹個以結果為導向的企業,而不是教條的大學教授。蘋果欣然接受了音樂行業的版權保護要求,因為它幫助蘋果成功推出了iTunes音樂商店。
第三方軟件開發商也是怨聲載道,因為軟件要想進入蘋果App Store,必須經過審批,而蘋果制定的規則往往是隨意的、不透明的、頻繁變化的。但是app store的成功是任何人都不能忽視的。即使是最激烈的反對者也承認,蘋果為用戶提供了壹種簡單而有趣的方式,讓他們找到更可靠、有用和高質量的內容來豐富他們的手機和平板電腦。這才是真正的吸引力,也是蘋果唯壹看重的哲學。
蘋果告訴我們,IT產品研發和營銷並不是鉆進象牙塔裏大驚小怪。在這場殘酷而曠日持久的戰爭中,只有結果最重要,除了結果,其他任何東西,包括過程,都不重要。盯住結果的策略就是盯住目標的策略。實踐證明,這也是壹個成功的策略。由此,我們的IT企業應該有所收獲。目標要明確,盡壹切努力推出好的產品,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客戶的青睞,才能求得生存和發展。
4、追求簡單
壹名意大利學生為蘋果公司設計了壹款新電腦,它可以彎曲,具有筆記本電腦的功能,13英寸的屏幕,甚至是臺式機。這款新產品有六個外設接口,壹個手寫筆,兩種顏色可供選擇。然而,它錯過了上市。原因:雖然這些設計很漂亮,有些也很實用,但是有壹個致命的缺點,功能太多。這不是蘋果的設計風格。蘋果壹直追求簡潔。
在蘋果,喬布斯的主要工作之壹就是拒絕所有復雜的設計。他就像壹個過濾器。每天都有大量的新產品和創意呈現在喬布斯面前,他的回答基本都是“不會”。喬布斯說“不”,因為他討厭復雜的東西。對新產品、新功能說“不”,可以維持低生產成本,贏得高利潤率;去掉壹些功能也有利於下壹代產品。省略壹些功能最大的好處就是消費者會變得更加渴望它們,當妳在新版本中滿足了某些要求,他們甚至會更開心。
有人說iPhone直到第四代才推出壹些基本功能,這是蘋果吸引妳購買其下壹代產品的壹招。筆者不這麽認為,這是蘋果追求簡約的壹貫風格。筆者曾建議很多軟件公司大幅精簡軟件界面和功能,也協助壹些軟件公司將自己開發的壹個軟件界面中的按鈕從幾十個精簡到四五個。壹個軟件界面,上面列出了幾十個菜單和按鈕,裏面充斥著有用和無用的信息。乍壹看,用戶並不急於使用,而是隨風而去。這樣的軟件,如何吸引人、打動人,帶來良好的用戶體驗?更何況功能復雜,界面復雜的軟件,還要靠巨大的R&D和後續的維護成本,實在是得不償失!
5.關註客戶
這壹招,對於身陷“天線門”的蘋果來說,會有些質疑。不過總體來說,蘋果的客戶理念還是比較強硬的。再好的產品,壞掉也是必然的。按照傳統的客服理論,只有這樣,用戶才能真正看清壹個公司。近年來,各類企業,尤其是蘋果在電腦和手機領域的競爭對手,對客戶服務都采取了回避策略。他們花很少的錢把這項業務外包出去,把用戶送到只會看文字的運營商那裏,甚至讓用戶在線閱讀“常見問題”。結果沒多久就被憤怒的顧客拋棄了。
十年前,蘋果在設計零售戰略時,只有壹個最重要的目標:為用戶提供與傳統電腦行業完全不同的體驗的零售店。為此,蘋果分別從塔吉特百貨和美國服裝品牌GAP聘請了高管羅恩·約翰遜(ron johnson)和喬治·布蘭肯希普(George Blankenship)。經過廣泛調查,他們發現大多數消費者喜歡酒店服務臺。受此啟發,蘋果的“天才吧”應運而生。
在天才吧,無論在哪裏購買蘋果產品,蘋果的客服人員都會為妳提供免費服務。他們不僅會修復壹些與蘋果無關的軟件問題,甚至會幫助用戶完成壹些與技術支持無關的需求。只有過了保質期的商品才會收費,店員有權決定是否免收這筆費用。蘋果這麽大方只是為了吸引顧客。蘋果樂觀地認為,人們進來只是為了尋求幫助,但他們出去時可能會決定買些東西。
顧客至上,老生常談。很多IT公司的朋友都會有這種感覺。可惜沒有多少人真的這麽做。最近咨詢了兩家公司壹款IT產品。在我看來,這個軟件是出售給壹個特殊的目標和客戶有限的財政資源。如果IT公司真的本著客戶至上的經營理念,在選擇相關硬件時,應該選擇性價比更好的產品。結果並不理想,有的企業甚至知道某個產品已經被國外企業停產,還在以更高的價格在市場上淘尾貨供應客戶。這種做法真的不應該傷害的不僅僅是客戶,還有企業自己。
6.重視營銷
酒香怕巷子深。更何況蘋果釀的酒,無壹例外都是來不及窖藏的烈酒。事實上,蘋果的產品就像壹枚硬幣的兩面,有其成功之處,也有其不足之處。所以總是伴隨著爭議。有網友抨擊:蘋果手機不能打電話,筆記本電腦不能用網線,臺式機不能玩遊戲,MP4看不清視頻,MP3音質不好,平板電腦不能讀u盤...
這個時候,蘋果的營銷藝術就派上了用場。蘋果總是不斷爆出最新的硬件變化、軟件更新和各種花絮。包括中國央視的《新聞聯播》,全球絕大多數媒體都願意幫蘋果做營銷,每壹款蘋果產品都能成為媒體關註的焦點。蘋果的粉絲那麽多,影響力那麽大,甚至成為壹種符號,以至於任何媒體如果沒有及時跟進,就會出現出來。
事實上,蘋果壹直在通過壹些巧妙的方式培養其粉絲(也稱信徒)的宗教熱情,包括神秘化、暗示用戶是被選中的人。或許更重要的是,蘋果對象征性信息的熱愛。想想iPod的白色耳機,Mac的開機聲和MacBook與眾不同的後蓋。蘋果深知這種持續感知暗示的力量,不遺余力地使用壹切能夠增強用戶記憶的方法進行品牌推廣。
這個思路也延伸到了蘋果各大產品的發布會上。如果妳用心去做,妳會發現壹個有趣的現象。在蘋果產品正式發布的幾個月甚至幾年前,相關消息就被生動地“泄露”了出來。真正的發布日會精心設計,就像檢閱軍隊壹樣。iPad發布當天,蘋果買下了會場周圍所有的公交站牌廣告。喬布斯上臺演講時,所有的海報都被換掉了。65438+10月27日,當消費者趕到iPad發布會現場時,街道兩旁壹切依舊。當消費者離開後,妳會驚訝地發現到處都是iPad的海報!除了蘋果,哪家公司的品牌宣傳能這麽細致?
妳可能會說,有了蘋果的影響力,有了iPad的宣傳,就不用投入那麽多精力和財力了吧?這就是蘋果的奧秘。蘋果知道媒體和消費者的想法。他們也知道,除了“心”,沒有別的辦法可以俘獲媒體和消費者的心。只有用心,才能留下心的印記。只有心靈才能感知心靈。蘋果堅信自己的良苦用心不會白費,消費者會找到的。
嗯,想想妳的IT軟件和硬件產品。有哪些妳煞費苦心設計和準備的元素,用暗示和標記的力量打動了消費者?再想想中國的青花瓷。妳有感覺嗎?
7.愛新厭舊
在創新的道路上,過去可能意味著負擔。看過去,顧及過去,需要付出多重成本,很多時候甚至會跌跌撞撞的往前走。蘋果對此應該深有體會,所以完全忽略了向後兼容的概念。在它短暫的歷史中,操作系統和底層芯片架構已經更新了很多次,每壹次升級都會立刻讓它現有的產品黯然失色。喬布斯在iMac中拋棄了軟盤,隨著MacBook Air的推出,光驅也退出了歷史舞臺。現在,觸摸屏技術讓它拋棄了鼠標。要知道,鼠標的流行正是得益於80年代蘋果的大力推廣。
大多數情況下,蘋果放棄過去的做法,會讓它做出更好的產品,也會讓蘋果輕裝前進,永遠站在技術的最前沿。如果說這有什麽不對的話,那就是蘋果的忠實粉絲,不得不壹次又壹次的花錢消弭舊愛,購買新歡。我們不知道早期的蘋果粉絲會對此抱怨多少。好在現在的蘋果粉絲已經習慣了這種打法,這或許和蘋果的初衷不謀而合:不斷創新新產品,培養蘋果粉絲的消費習慣,讓他們覺得世界就應該是這樣的。
有意思!原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是可以被IT企業塑造的。就看妳有沒有這個覺悟和勇氣了。有IT企業管理人員向我抱怨,用戶買了他們的壹款產品後,好像就決定了要“堅持下去”,三五年都沒有升級的動靜。好的摩爾定律,在中國楞是不靈的!我不這麽認為。某行業,因為IT企業的惡性競爭,在招標時標榜“三年甚至終身免費”,用戶卻相當理解這種習俗。之後項目幹脆把“三年免費”寫進了招標文件。難怪摩爾定律失效了。壹些IT公司開發的新產品,壹看就是二手貨,沒什麽新意,用戶審美疲勞太大。哪裏會有“動不動就動”的興趣?難怪顧客會懷念過去。真的是It公司保守骨感,只能自認倒黴。
8.將觀點轉化為靈感
亨利·福特有句名言:如果我問顧客他們想要什麽,他們會告訴我,‘壹匹更快的馬’。喬布斯經常用這句話來為蘋果拒絕聽取用戶的建議辯護,即使是最熱情的用戶。“蘋果的整個理念是,人們並不真正了解他們需要什麽。他們會告訴妳壹堆妳想要的東西,但是當妳這樣做的時候,妳會發現妳做錯了。”
喬布斯真的不重視客戶的投訴嗎?其實不壹定。他的耳朵從來沒有閑過,只是聽得更用心,把用戶的意見當做靈感,而不是方向;作為壹種手段,而不是目的。自從上網本興起以來,很多人都在乞求蘋果推出類似的產品。這種小巧便攜的產品是個人電腦市場增長最快的領域。但是喬布斯非常堅定。在談到上網本的未來時,他說,“我不知道如何制造壹臺500美元的電腦,而不是垃圾。”
然而,2010,65438+10月,喬布斯帶來了壹臺售價500美元的電腦iPad,而且不是垃圾。本質上,iPad不是上網本。它缺少上網本的壹些功能,但也有壹些優點。換句話說,它不僅僅是壹匹跑得更快的馬。
傾聽當然很重要。不聽,猶如無源之水,難以長久運行。在IT R&D領域,如果妳不聽,妳就會失去動力。但是,聽力也是分層次的。妳會聽的是靈感,是更高層次更有價值的東西。我不聽。我聽到的是噪音,不是麻煩。與蘋果人的聽力不同,我們IT企業的壹些R&D人員要麽不願意聽,要麽不善於聽,開發的壹些軟件產品甚至是客戶落後工作方式的翻版。難怪顧客抱怨“高科技就是脫褲子放屁”。這樣的軟件產品,沒有精神,毫無用處,令人沮喪,其生產者必然會陷入客戶投訴的泥潭而無法自拔。
9.再創造
“革命性”是喬布斯最喜歡的詞匯之壹。喬布斯認為,蘋果的每壹項發明都有獨特的、原創的特點。批評者堅持認為,這些產品只是現有技術的組合和復制。事實上,在iPod誕生之前,音樂播放器就已經存在,智能手機的誕生也早於iPhone。其實這就是蘋果的智慧。蘋果人非常重視收集科技行業最好的創意,並把它們變成自己的東西。蘋果也是壹個很棒的修理工,可以改善現有產品的缺點。iPad就是壹個很好的例子。以前出現過很多函數。比爾·蓋茨在2001展示了壹款基於Windows的平板電腦,並預言五年後將成為主導產品。但是微軟的平板電腦很快就失敗了。為什麽?微軟並沒有徹底改革桌面界面,它需要用壹個蹩腳的手寫筆來完成所有任務。蓋茨還鼓勵開發者專門為平板電腦開發應用。
喬布斯和蘋果不壹樣。在操作系統上,蘋果iPhone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獲得了滿堂彩。在界面上,iPhone的多點觸控根本不需要手寫筆;在應用上,網店讓很多開發者樂此不疲。這壹切,再加上對設計和營銷的大量思考,造就了這款全世界都想要的平板電腦。iPad是否真的是“新”設備真的很重要嗎?該產品在60天內售出了200萬臺。
蘋果的聰明在這裏再次得到證明。為了提高蘋果的財富和R&D的實力,我們必須“拿下它”。我們IT公司有什麽好“客氣”的?只是妳帶這個,也要講究壹門學科,除了不觸犯法律,還要講究壹門藝術。“拿來”蘋果的藝術性,美其名曰“再創造”。作為小學生,我們應該簡單地稱之為“再創造”,而不是取壹個更深刻的名字。什麽樣的再創造方法,蘋果也已經弄成這樣了:睜大眼睛,搜索圈內圈外好的創意和東西,選擇好的,也就是用戶需要的,針對其缺陷進行適當的改進和包裝,使之成為適銷對路的“新”東西。這個技術,我們IT企業有點基礎,應該很容易上手。
10,玩自己的世界
iPad上市幾周後,惠普決定推遲重新開發Slate平板電腦。幾乎與此同時,微軟也取消了Courier平板的上市計劃,RIM也將平板計劃推遲至2011年。它們之前被認為是挑戰蘋果“耶穌平板”的有前途的產品。
是什麽力量將這些產品擋在市場之外?說實話,這是這些企業的R&D人員的隨意設計。這些產品比iPad更復雜——只有功能齊全的電腦才會以平板電腦的形式生產出來。由於iPad的市場反響強烈,他們不得不“重新設計”。
盡管競爭對手眾多,但蘋果壹直在按照自己的步伐前進,產品發布計劃也壹直圍繞著自己的戰略和目標穩步推進。蘋果之所以能夠做到這壹點,部分原因在於喬布斯的顯赫地位。美國CEO的平均任期不到6年,而且還在下降。許多首席執行官甚至在僅僅幾個月後就被解雇了。只有喬布斯幾乎不會失敗,所以他會自由地制定長期發展計劃,達到蘋果的高標準,獲取巨額利潤。
蘋果的長期專註使其能夠做壹些更復雜的事情:用現有產品拓展未來。在過去的10年裏,該公司推出了壹系列平臺,如Mac OS X、iPhone OS、iTunes、零售店和應用商店。IPad就是這些產品的縮影,它的玻璃屏幕、界面、壹次成型的結構、操作系統、應用商店都來自蘋果其他產品。在iPad上,蘋果對未來產品和服務的展望顯露無遺,盡管我們只能在事後才能發現這壹點。
蘋果專註於長期目標的能力和決心是其最大的優勢。該公司有自己的計劃,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這將進壹步刺激蘋果的信心和雄心。也是在實踐,這也是蘋果成為蘋果的原因。
如果妳沒有自己的世界,妳就得生活在別人為妳設計的世界裏。蘋果有自己的世界,它成功地把世界各地的人引誘到他的世界裏,著迷,瘋狂,快樂。我們IT企業不妨學學蘋果,試著為自己規劃壹片天地。世界是壹個世界,也是壹個舞臺。IT企業本身,用戶,上下遊企業,競爭對手,都是妳的合作夥伴。多動壹點心思,選壹首好壹點的主題曲,大膽壹點。可能剛開始有點僵硬淩亂。沒關系。只要用心堅持,我們的舞步遲早會很流暢。那時,我們的世界將充滿陽光,鳥語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