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商標註冊 - 長壽村在哪兒

長壽村在哪兒

平均壽命83.36歲,村民們少病絕癌,世代長壽,人均壽命始終超出全國平均水平。這樣的壹串數字資料,記錄了壹個大山深處被稱為

“長壽村”的小村。這就是壹個僅有18戶,76口人的奈曼旗新鎮山咀村石場窪屯(原白音昌鄉山咀村),創造了“長壽村”神話的“世外桃源”。

三面環山的石場窪屯,坐落在盆地之中。背靠著盛產同樣聞名中外的

“國字號”品牌“中華麥飯石”的平頂山礦腳下。在蒼松的點綴下,如同壹塊玉石深藏在群山的懷抱裏,整個村莊像人間仙境壹般,環境清幽,空氣清新。太陽穿過的早晨,煙霧繚繞,偶爾壹兩聲的雞鳴狗吠,讓人感到猶在世外桃園。自然生成的古榆樹壹叢叢壹簇簇的生長在村子的山坡上,那幹裂的布滿深深皺紋的樹皮,和裸露在外的被歲月打磨的樹根,見證了這個小村的滄桑。雖然是壹個只有十余戶的小村屯,但住戶分散,稀稀疏疏,南北綿延足足有兩公裏之多,壹條蜿蜒曲折的小河在村子中間穿過,流淌在家家戶戶的門前,人家就在岸上住,現在這條河已經很少有水流,已經變成了壹條河灘路把各家各戶連在了壹起。據當地群眾介紹,這裏村民們少病絕癌,世代長壽,人均壽命始終超出全國平均水平,都能活到80多歲。這就是被人們稱為“長壽村”的石場窪屯。20年前,曾有人專門到該村進行調查,並撰寫了題為《長壽村的秘密》的調查報告,刊發在《上海科技雜誌》上。20年後,這個長壽村又有什麽變化,我們再次來到這個村。

1898年,壹位叫張連科的人看中了這裏環境,

更看中了這裏的石山

追溯小村的歷史,簡單得似乎丁點不惹人註意,沒有誰去詳細的考證過,只知道早在1898年,壹位叫張連科的山東人看中了這裏環境,更看中了這裏的石山,石質好,便於開采加工,更適合農耕用石具,就這樣,迫於生計,他領著會石匠活的兒子在這裏定居下來。從此,張氏家族便與這裏的石山,與這裏的石頭結下了不解之緣,終年上山采石,打磨碾子、石滾等石器,然後再將打琢的石器運出山外賣掉,養家糊口。於是,張連科家族世代生活在這個村莊。曾經周邊鄉鎮的石器大都出自這裏,出自張氏家族。

說起石場窪屯的長壽,最早居住在這裏的張連科家族最有發言權和見證權。張連科家族先後有7代人居住生活在這裏。這個家族中陸續有十余人辭世,除非正常死亡外,壽命普遍高,壹家中人口最多時為祖孫五代同堂。他們這裏也沒有什麽特殊的健身方式,也沒有什麽神秘的養生秘方和什麽長壽秘訣,更沒有什麽遺傳基因,張連科祖籍山東,據他後人講,他老家那裏的親人壽命也就是六七十歲,有的活了40多歲就過世了。他們都和其他人壹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方式和周邊的群眾壹樣。張連科的後人,現年68歲的張玉芝老人,她還有已經80歲的身體健壯的嬸婆婆高素珍,每逢春節她還要去給嬸婆婆磕頭拜年。據她講:村裏沒有把長壽當回事,覺得是很平常的,七八十歲的老人看家望門,還耳不聾,眼不花,思路清晰,記憶力很好,說話口齒清楚,那是很正常的事。

來到張玉枝的嬸婆婆高素珍老人家裏,我們看到,已年過80的老人家皮膚依舊很細膩,神采奕奕,精神矍鑠,她說指著窗外說:“昨天,我在家看門,來了三群羊進我家的場院,我都把它們都趕到山上去了。”老人說的時候還是壹臉的輕松。她的兒媳左鳳枝這樣說到:“我婆婆別看80了,壹點病沒有,我們上山幹活,她還在家給我們做飯看門侍弄園子。”

張玉芝老人的四兒子張學龍給我們列出了他家的家譜,我們看到了他前四輩人具體壽命,平均年齡都在83歲以上。

據了解,這個屯除張連科家族外,其余遷入石場窪主要從事麥飯石開采加工的11戶村民,在這20多年來也都人人健康,無病無災,過著幸福的生活。

長壽,無疾、水神奇,“長壽村”的“三奇”

自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為了破解石場窪屯的長壽之迷,先後有北京礦冶研究總院、沈陽地質礦產研究所對這裏的水、土、礦石等進行了化驗測定,發現了這裏有大量高質量藥物礦石—麥飯石。村裏發現麥飯石礦藏的消息,壹傳十,十傳百,人們爭相打聽詢問,使得山谷中的小村屯壹時間變得更加神秘。此後,慕名而來的人們多了起來,連村民也記不起接待了多少批次,昔日平靜的小村莊變得熱鬧起來,吸引了眾多世人的目光。前來考察的有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有取走水樣進行化驗的,有來采集麥飯石樣石的,有來搞開發洽談的。就這樣,小村因石而建成,因長壽而聞名,又因麥飯石而馳名。

人普遍健壯長壽,是“長壽村”的第壹奇。小村村民世代健康地生息就是廣為傳頌的佳話。或許妳只是聽別人講過這裏的人們健壯長壽,而沒到過石場窪村,沒有與村民面對面交談了解過,沒有見過村裏人的神態。百聞不如壹見。走近村民,妳會發現這裏的人們皮膚細嫩,人人都是滿面紅光,看起來都沒有他們自己的實際年齡那樣大,顯得都很年輕。尤其年長者神采奕奕,身體硬朗,大都耳聰目明,而且還能幫助家人幹壹些體力活。這裏的村民不但健壯而且長壽。據年長者回憶,除非正常死亡外,都是無病而終,村裏人壽命最高的是92歲,壽命最低也達67歲,平均壽命83.36歲,這均比周邊的群眾平均壽命高。據統計,“十五”期間我國的人均壽命是71.8歲。

無村醫無疾病無瘟疫,是“長壽村”的第二奇。這個小村建村百余年,就是壹部傳奇史。之所以這麽說,是緣於小村建村至今從未辦過診所,沒有過村醫,即使有村醫,在這個村裏也沒有行醫售藥的市場,原因就是這裏的村民都健壯長壽,根本沒有得過腸胃、心腦血管及癌癥等大病,也從沒有患過這樣那樣的疑難雜癥,既使是壹般性的頭痛腦熱也很少吃藥。在這個村屯,不但人不患病,而且連畜禽也沒有得過瘟疫,即使周邊的村莊傳染口蹄疫、雞瘟等疫病,而這個村屯的畜禽卻安然無恙,似乎各種瘟疫都不敢侵襲這個“神仙福地”。

那麽,到底這長壽的神奇在哪裏呢?村裏有人說:“我們這兒是寶地,水土好!”事實也是如此。經過眾多專家學者的反復考察論證,石場窪的神奇來自神石—中華麥飯石。明代大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麥飯石狀如握聚壹團麥飯,有粒如豆如米,其色黃白,甘、溫、無毒,主治壹切癰疽發背。”早在1983年,我國地質科研工作者對麥飯石進行了調查研究,經過壹年多的艱辛工作,最後篩選出4個礦點標本,經國內外專家鑒定,確認內蒙古奈曼旗平頂山所產麥飯石之品質為最佳,富含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可以用於水質凈化、汙水處理,並且對細菌具有很強的吸附作用。飲用麥飯石水,可以調節機體的新陳代謝,有健胃、利尿、保肝和防衰老作用,對人類大有益處。經中華人民***和國工商行政管理局命名為國字號“中華麥飯石”,註冊商標為“靈玉牌”,由此中華麥飯石也成為我國的健康神石。

這樣,謎底可以揭開:盡管沒有好的生活條件和醫療條件,盡管人們不懂得養生之道,但生活在石場窪的人們因與麥飯石相伴,卻無時無刻不在麥飯石的呵護下,保健身體,益壽延年。追根溯源,是麥飯石給予小村石場窪的長壽秘訣和神奇魅力;是中華麥飯石賦予了這個小村的長壽的神奇與神秘。

新鎮:新鎮1954年為奈曼旗第六區,1956年撤區劃為馬家窪子鄉,1958年改為新鎮(生產大隊),1983年改為新鎮鄉,2000年撤鄉建新鎮鎮,同年12月,原朝古臺蘇木與新鎮鎮撤鄉並鎮,定名為新鎮。新鎮位於奈曼旗東南部,科爾沁沙地前緣。南與阜新市毗鄰,東與庫倫旗相連,北邊與科爾沁區勾通。全鎮轄33個行政嘎查村,87個居民小組。鎮政府所在地為新鎮村,地處大扣線距大沁

  • 上一篇:史維林註冊商標了嗎?還有哪些類別可以註冊?
  • 下一篇:低速電動車有什麽問題?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