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八年級政治上學期基本知識點整理 第壹單元 第壹課 相親相愛壹家人 第壹節 壹、關於孝敬父母 1、為什麽—— (1)父母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壹部分,愛子女勝過愛自己。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真摯的愛。我們成長的每壹步都離不開父母的呵護、教誨和影響。 (2)父母在生活上撫養照顧我們,教給我們基本的生活技能。 (3)父母從思想品德上,關懷教育我們,引導我們確立人生目標,教我們如何做人。 (4)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法律規定子女必須履行的義務。(精神上安慰、生活上照料) 2、怎樣—— 子女要尊重父母,熱愛父母,回報父母。對父母要有禮貌,理解父母的心意,聽取父母的教誨,關心父母健康。體貼父母的辛勞,分擔父母的憂愁,不向父母提出過分要求。 二、學會與父母溝通 1、影響與父母溝通的因素: (1)心理方面: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在逆反心理(原因、表現)的支配下,對於父母的批評產生抵觸情緒,感覺與父母溝通困難,影響溝通。 (2)與父母之間的矛盾、誤解也影響溝通。 (3)由於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生活經歷不同,在家庭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方面有很大的差異,影響與父母溝通。 2、與父母溝通的技巧: (1)要理解自己的父母。理解父母的嘮叨,這是父母對子女的疼愛;理解父母的殷切希望,體諒他們在關愛方式上的不當;理解父母也有煩惱,希望得到子女的安慰。 (2)要尊重自己的父母。尊重父母的意見和建議;尊重父母的個性和優點;當與父母有矛盾和沖突時,作出必要的讓步;與父母意見發生分歧時,不回避、疏遠和頂撞。 (3)要掌握壹定的技巧和方法。主動向父母匯報自己的學習和身心健康,主動和父母聊天,和父母開展壹些增進感情的活動,交換彼此的看法等。(結合13頁的技巧和方法)。 第二節 第二項目 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1、有關臺灣問題-----炎黃子孫是壹家 實現祖國統壹,民族團結,中華騰飛,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國人民的***同心願,也是眾多海外華僑華人的***同心聲。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壹部分。實現祖國的完全統壹,是全體中國人民不可動搖的堅強意誌,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2.民族精神是什麽.(p24) 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壹、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3.民族精神的作用.(P24) 這種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也成為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靈魂與傳統。 4.為何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1)、熱愛祖國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和崇高品德。 2)、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也成為中華民族 初二全科目課件教案習題匯總語文數學英語物理歷史 用心 愛心 專心 悠久歷史文化的靈魂與傳統。 3)、自覺承擔起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歷史責任,是我們每個人對祖國應盡的義務。 4)、推進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更需要我們不斷弘揚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重振雄風,為人類文明和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5)、我們怎樣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我們要適應時代的發展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實,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和振興祖國的責任感,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高舉愛國主義旗幟,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心變成報國之行。今天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明天為創造祖國更輝煌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三單元 第五課 合作使生活之路更寬暢 第壹節 壹、關於合作與競爭 1、為什麽要合作 1、合作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是生活中的壹種普遍現象(必要性) 2、合作的意義(重要性) ‘ (1)、合作是壹種力量,也是壹筆財富。靠著群體的合作,人類得以生存和發展。 (2)、合作有助於個人健康成長。通過合作學習,從而獲取更多的信息,彌補個人知識的不足,提高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合作有助於我們形成開朗、活潑、勇敢等積極的個性心理品質。 (3)、善於合作,有助於事業的成功。通過合作,借助別人的智力、能力和才幹,可使自己的事業獲得成功。同時,要想把事業堅持到底,僅僅依靠信念的支撐是不夠的,必須有友情的滋潤,這樣才能在遭受挫折時得到鼓勵,從中獲得力量,進而有勇氣邁向新的征程。 (4)、善於合作,是時代的要求。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合作的內容更加廣泛,合作的形式更加多樣,合作的規模也越來越大。特別是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知識信息量大大增加,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壹項任務的完成往往是大家通力合作的結果。可以說,21世紀的成功者將是全面發展的人,富有拓精神的人,善於與他人合作的人。 第二節 2、為什麽要競爭?(為什麽合作離不開競爭) 1.競爭和合作相伴相隨,競爭也是生活中的壹種普遍現象。(必要性) 2、競爭的積極作用 (1)、如果沒有競爭,合作就會缺乏生機與活力,就會變成壹潭死水; (2)、正是由於競爭對手的激勵,人們才會不斷進取,奮力向前。 (3)、在與對手的競爭過程中,人們更易找出差距,彌補不足,從而進步、發展得更快。 3、正確認識合作與競爭的關系(為什麽競爭離不開合作) 競爭和合作相伴相隨,都是生活中的普遍現象。(必要性) (1)競爭與合作既對立又統壹,在合作中有競爭,在競爭中有合作,二者相互滲透、相輔相成。我們既要合作又要競爭, (2)如果沒有競爭,合作就會缺乏生機與活力,就會變成壹潭死水。那種置道德與法律於不顧的不正當競爭,害人害己。 (3)雙贏是競爭最理想的結果。生活中大多數競爭可以“比翼雙飛”,甚至是“百花齊放”。在法律和道德允許的範圍內,按照平等、公平、誠信的原則去進行競爭,實現“雙贏”。 4、怎麽做 (1)競爭不忘合作. (2) 在法律和道德允許的範圍內,按照平等、公平、誠信的原則去進行競爭,在競爭過程中雙方相互激勵\相互幫助\取長補短,實現“雙贏”。(3)在生活中,我們應正確對待競爭與合作的關系,既要保持敢為人先、不甘落後的進取精神,又要樹立協作、互助的合作觀念;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最終實現***同發展、***同提高。 第六課 合奏好生活的樂章 第壹節 壹、怎樣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怎樣合作) (壹)做到心中有他人——合作的三原則 1.平等待人。 為什麽: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合作關系的基礎。盡管我們每個人在家境、體質、智力、能力等方面存在著差異,但是每個人都有長處,每個人在人格上和法律上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平等對待別人,別人才能平等對待自己。 怎樣做:把對方看成和自己同等的人,平等相處,尊重對方的人格、利益,自覺承擔應有的責任。 2.體諒他人 為什麽:能否體諒他人的處境,能否尊重他人的意願,關系到與人合作的效果。 怎樣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合作過程中,自己不情願做的、不接受的事,就不要推給他人,要求他人去做。 換位思考。當在合作中與他人產生了矛盾,應主動地站到對方的位置上想問題,體諒對方的情感,以便在理解對方的同時,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3.理解和寬容他人。 為什麽:人與人之間的合作需要理解和寬容。 善於理解別人才會被人理解,能夠寬容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寬容。寬容不是軟弱,而是壹種博大的胸懷,是理解人、寬容人的表現。 合作交往中難免產生磕磕絆絆,如果斤斤計較、耿耿於懷,不僅會給自己帶來心理上的壓力,還會使妳和同學、朋友的關系漸漸地疏遠。 怎樣做:以豁達的胸懷原諒別人。 他人無意或過失傷害自己:不予計較和追究,由衷的原諒 他人故意刁難自己:只要沒給自己造成巨大傷害,對方又表示了歉意的,可原諒、饒恕對方。 第二節 (二)要講誠信 1、為什麽 誠信無價 (1)、誠實守信是為人處事的壹種美德,是為人之本。信守承諾,言而有信是壹種品格。 (2)、 “人無信不立”,誠信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證。壹個人要想在社會上立足,並幹出壹番事業,就必須具有誠實守信的品德。不誠信可能會在短期內帶來壹定的利益,但最終必然會付出壹定的代價,遭受巨大的損失 (3)、誠信是金,是與他人合作交往的通行證。誠實能使人放心,守信能贏得別人的信任。 2、怎樣做到講誠信? (1)、誠信首先要做到誠實。誠實首先要對自己誠實。不自欺,對自己實事求是,不說違心話,不做違心事。當然誠實並不意味著要說出全部真話,公布自己的全部秘密。 (2)、誠信必須做到信守承諾,言而有信。 在與他人的合作中,許諾要慎重:許諾時要考慮自己的能力和客觀可能性,考慮道德法律的要求 承諾壹旦做出,就必須兌現。由於難以抗拒的因素,致使自己單方面失約或是難以履行諾言,應盡早向對方如實說明,鄭重其事地向對方道歉,並且按承諾或約定主動地負擔給對方所造成的某些物質方面的損失。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做出的不合理、不正確的承諾就不能去履行。 (3)、樹立誠信意識,提高對誠信重要性的認識。 (4)、積極同身邊不誠實守信的行為做鬥爭 用心 愛心 專心 第四單元 第七課 法律總論 第壹節 壹.什麽是法律 1、含義:法律是由國家制定,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壹種特殊行為。(與道德等其他規範相比) 2、特征:(1)法律是由國家制定的(聯系人大的職能) (2)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最主要特征) (3) 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表現(在我國,所有的公民平等的遵守法律;任何人違法,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3、法律的本質: 總體上:法律是掌握國家政權的統治階級意誌的體現。 我國:我國法律是工人階級及其領導下的廣大人民意誌和利益的體現。因為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 二、關於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1、是什麽:(1)、在我國,公民壹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公民在依法享有各項權利的同時,還必須自覺履行各項法定的義務。(權利和義務的種類了解即可) 關系:(為什麽)(2)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具有壹致性。 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密不可分的。在我國,公民既享有權利,又履行義務。在享有權利的時候,必須履行相應的義務。不允許只享有權利而不履行義務。 公民的某些權利和義務是相互結合的。在某些條件下,權利就是義務,義務就是權利。例如,勞動既是公民享有的權利,又是公民應盡的義務。 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相互促進的。公民的權利越能得到保障,就會越有利於激發他們的勞動積極性,促進他們自覺履行義務;而公民履行義務的自覺性越高,就越有利於國家的富強昌盛,公民的權利也就會獲得更多的保障。 2、怎樣依法行使權利 自覺履行法律義務 (1)正確行使權利 總要求:遵守憲法和法律的規定 A不得超越法律許可的範圍,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要尊重他人的權利,不能在合法權利之外謀取非法利益,否則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B公民的合法權利受到侵害有權運用合法的方式、按照法定的程序依法維權,不能采取非法手段。 (2)自覺履行義務 凡是憲法和法律所提倡和鼓勵的行為要積極去做。凡是憲法和法律對公民提出具體要求的,就必須去做。凡是憲法和法律所禁止的行為,就堅決不做。否則,就是違法犯罪。 第二節 三、法律的作用 1、法律規範人們的行為。規定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是法律的重要內容,法律正是通過規定人們可以幹什麽,不可以幹什麽來規範人們的行為的。 2、法律維護公民的合法權利。 在我國,任何公民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非法侵害時,都有權根據法律規定,按照法定程序,向有關部門、機關和團體尋求法律保護。通過協商和解、提起訴訟(刑事訴訟、民事訴訟、行政訴訟)等途徑,依法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違憲制裁、行政制裁、刑事制裁、民事制裁)。法律正是通過解決公民之間的權利義務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來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的 第八課 伴我們壹生的權利 第壹節 用心 愛心 專心 壹、關於生命健康權(聯系七上) 1.是什麽——(P97相關聯接) 2、為什麽—— 重要性: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健康是人們幸福生活乃至生命安全的重要前提。生命健康權是公民參加壹切社會活動、享有其他壹切權利的基礎。生命壹旦喪失,任何權利都失去了意義,生命健康權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權。 法律規定: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受法律保護。 (1)我國法律(憲法、刑法、民法通則、未成年人保護法等)規定:公民的生命健康權不受侵犯,侵犯公民的生命健康權的行為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2)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權給予了特殊的保護。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由於年幼、能力欠缺和經驗不足,生命健康較容易受到侵害。保護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是全社會的***同責任。 3.怎樣做——依法保護我們的生命健康權 (1)依法維權。當自己的生命健康和健康受到威脅和侵害時,壹定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維權。壹要及時、如實地向公安機關報案,不能讓侵害者逍遙法外;二要采用合法手段為自己對回“公道”,不能以牙還牙、以惡對惡。 (2)依法保護生命健康權,還要加強自我保護,學習壹些自我保護的方法,提高自找保護能力。多壹份防範,多壹份安全。 (3)我們應愛護、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權 我們要增強法制觀念,決不做侵犯和危害別人生命和健康的事。同學之間要相互愛護、相互尊重,嬉鬧要適度,避免因過失而給對方造成傷害,引起不必要的糾紛和沖突。 第二節 二、關於人格尊嚴 1、是什麽——(P102相關聯接)包括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 姓名權、隱私權等 重要性:人格尊嚴是公民所必須具有的、終身守護的權利。 2、為什麽——法律規定:我國法律尊重公民的人格尊嚴,保護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憲法、民法相關規定) 3、怎樣做—— 依法維護我們的人格尊嚴。 (1)自尊自愛,依法規範自己的言行,維護人格尊嚴。(2)要提高維權意識,當自己的人格尊嚴受到侵害時,應依法維護自己的權利,找回失去的尊嚴。(3)要愛護、尊重他人的人格尊嚴。 三、關於隱私權 1、是什麽——隱私權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不願公開或不願讓他人知悉的不危害社會的個人秘密(個人的私生活。日記、照相簿、生活習慣、通信秘密、身體缺陷等)的權利。 2、為什麽——法律規定:我國法律保護公民的隱私權 公 民:在我國,公民的隱私權受法律(憲法、民法、統計法)保護 未成年人:(1)未成年人同樣享有隱私權,受法律的保護。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隱私。 (2)在現實生活中,由於人們缺乏法制觀念或對未成年人的關心愛護方式不當,使侵犯未成年人隱私權的現象時有發生。 3、怎樣做——青少年怎樣保護自己的隱私權 首先要管理好含有自己隱私的物品。 壹旦發現有人披露自己的個人隱私,要依法維權。 我們還要尊重他人的隱私權。 第九課 財產權 消費者權 用心 愛心 專心 第壹節 壹、關於財產權 1.我國法律保護公民私有財產權 財產是什麽:財產是人們求生存,謀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基本手段。公民享有合法的私有財產權,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為什麽——法律規定:我國憲法規定,公民的合法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國家運用刑事和民事等法律手段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 我國法律只保護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對於公民通過非法方式、方法獲得的財產,法律不但不給予保護,國家還要依法予以追究和處罰。 怎麽做—— 國家:民事法律的手段是法律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的最常見,最普遍的方法。 運用刑事法律手段,打擊和懲罰各種侵犯公民私有財產權的犯罪行為,是法律保護公民的 私有財產的最嚴厲、最有效的方法。 公民:當合法的財產受到侵害時,我們要學會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財產權所有權。可以與侵害者協商解決,通過協商解決,如果協商不成立提起訴訟,請求法律的幫助。同時,我們要尊重別人的財產所有權,維護他人的合法權益。 二、關於財產繼承權 1、是什麽: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人們在婚姻關系的基礎上,在***同生活和扶養關系的形成中,獲得了繼承權。 2、為什麽——法律規定:我國的憲法規定,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繼承權。保護公民的繼承權,是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的延伸和體現。 3、繼承的方式 依據法律規定,公民的遺產繼承可分為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兩種方式。遺囑繼承優先於法定繼承。每個公民都依法享有繼承權,為成年人也不例外。未成年人保護法第45條特別規定,人民法院審理繼承案件,應當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繼承權。 4、繼承範圍: 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5、繼承順序: 第壹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由第壹順序繼承人開始,沒有第壹順序繼承人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開始繼承。 6.怎樣做——如何維護繼承權 公民在自己的合法繼承權被侵害後,要有維權意識。未成人被侵權後應當依法通過自己的監護人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維護自己的繼承權。在行使繼承權時,要依法進行,不能非法獲得繼承權,不能損害他人的合法權利。 第二節 三、關於智力成果權 1、是什麽——智力成果:就是人類腦力勞動所創造的勞動成果。具體表現為:科學技術成就、發明創造以及文學藝術作品等。 2.智力成果權也叫知識產權,智力成果權主要包括著作權、專利權、發明權、發現權和其它科技成果權。 3.著作權包括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 4、保護智力成果的方式P115 申請專利 2、註冊商標 3、版權登記 5、遭到侵害後,通過民事法律手段保護的方式有: 用心 愛心 專心 (1) 停止侵害活動 (2)、消除影響 (3)、公開賠禮道歉 (4)、賠償經濟損失 7.為什麽——法律保護(評析題的理論依據) 公民的智力成果受法律保護。我國憲法第47條規定。中華人民***和國公民有進行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作和其他文化活動的自由。這既是對智力成果的法律保護,也未制定保護智力成果權的其他法律法規提供了法律依據。為保護智力成果,我國制定了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等有關的法律法規。 我國法律規定,平等的保護每壹個公民的智力成果。當然,為成年人也不例外。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國家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對有特殊天賦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國家、社會、家庭和學校應當為他們的健康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3、怎樣依法保護智力成果權?。 不斷加深對依法保護智力成果的認識,努力增強保護智力成果的意識。(申請專利、註冊商標、版權登記) 當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時,要積極尋求法律幫助,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主要是民事法律手段) 保護、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第三節 四、關於消費者的權利 1、是什麽——消費者享有九項權利?(前五項結合事例會判斷) 消費者依法享有人身財產安全權,知悉真實情況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依法求償權,依法結社權,獲得知識權,監督批評權,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受到尊重等九項權利。 2、怎樣營造放心的消費環境? 總:生產者、銷售者和消費者要按照誠實守信的原則,依法規範自己的經濟行為。 生產者:地位:消費活動最主要的參與者,產品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消費者的切身利益 要求: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不得生產國家明令禁止和淘汰的產品,嚴禁不合格產品出廠,不能偽造產地,冒用他人廠址、廠名和商標。 銷售者:地位:連接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紐帶,經濟活動中要的參與者。 要求: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信手服務承諾,不銷售缺斤短兩、失效變質的產品,不得采取惡意欺詐的方式損人利己,不得侵犯消費者的人身權利。提供熱情周到的服務。 消費者:遵守市場秩序,公平交易,對制假售假的行為要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要依法維權。 國家有關部門:應加強管理、加大執法力度,大力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質。 3、消費者怎樣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到侵害? (1)當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應依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通過正確的途徑來維權。 首先,可以與經營者直接協商,雙方在自願互諒的基礎上解決爭議; 其次,協商無效時,可請求消費者協會或其他部門調解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可以向媒體曝光 (2)消費者要加強自我保護(P119相關聯接)
上一篇:知識產權典型案例下一篇:中國生蠔產地主要在哪個省?哪裏生蠔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