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這個美麗的地方,有著濃厚的當地風土民情,妳對中山的美食有多少了解呢?中山又有什麽好吃的東西呢?下面就跟我壹起來了解壹下吧,歡迎閱讀參考!
中山脆肉鯇
中山脆肉鯇,廣東省中山市。由於獨特的養殖環境和技術,脆肉鯇肉質結實、清爽、脆口,耐煮不爛、且肉味清香可口,屢獲榮譽,並遠銷港澳地區和南美部分國家。中山脆肉鯇的養殖經過了特殊過程。第壹步是養魚苗,大約用壹年時間養成半斤左右的小魚,再花壹年時間就可以養成5至7斤重,此時,它和普通的鯇魚還沒有任何差別。但在第三年,如果在25°C以上的溫度條件下餵養蠶豆,鯇魚的肉就會慢慢變得脆起來。
神灣菠蘿
菠蘿又叫鳳梨,原產於美洲熱帶的巴西,16世紀中期由葡萄牙的傳教士帶到澳門,然後引進到廣東各地,後在廣西、福建、臺灣等省栽種,經過長期的選育,陸續生產了許多品種。菠蘿在我國已有400多年的栽培歷史了。盛產於中山市神灣鎮的菠蘿,名之為“神灣菠蘿”。神灣背山面海,雨水充沛,土地肥沃,特別適宜菠蘿的生長。
中山杏仁餅
中山杏仁餅:因其外形似杏仁,故稱。原屬家庭自作自食,以後仿制成為商品,外形改為圓形小餅。已有70余年歷史。餅身松脆,餅心香甜,肥而不膩,入口融化,風味獨到。中山特產杏仁餅是壹種綠豆餅。它是由90多年歷史的咀香園餅家首創,最初的杏仁餅是選用綠豆磨成粉,再制成杏仁狀的餅,在餅中間夾壹塊糖腌豬肉,經烘烤後制成綠豆餅。杏仁餅也以它的形狀而得名,現在經由改良,己變成圓餅狀。
黃圃臘味
傳統的嶺南人有句俗語:秋風起,食臘味。就是說,每年農歷立秋之後,北風送爽之時,民間中制作臘味季節到來了。市場的攤檔裏,壹串串、壹排排掛起的各式臘味制品,在燈光的輝映下,瑪瑙般的鮮亮,流光溢彩,濃濃的臘肉香味,吸引著人們在攤檔前流連往返。在這些臘味攤檔中最惹人註目的,就是標示“黃圃臘味”商標的'產品。 ? 黃圃,是廣東省中山市最北部的著名市鎮。西北與順德市為鄰,東北與番禺市隔江相望。
三角沙欄雞
三角沙欄雞是廣東省中山市三角鎮的特產。沙欄雞又名三角雞,也稱石岐雞。是廣東省優質地方雞種之壹,特點是雞其個體大,胸肉較厚,肌體豐滿,以雞肉味鮮、香滑、骨脆而馳名中外。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銷往港澳地區。沙欄雞又名三角雞,皆因原產地廣東省中山市三角鎮沙欄村而得名。據說是200多年前從順德、東莞遷移到中山的農民帶來的雞種。沙欄雞體型適中,其優點是肉質嫩滑、味道鮮美、皮下脂肪少,特別適合制作“白切雞”。
沙溪走地雞
沙溪走地雞肉質鮮美,加上烹飪的手法較為獨特,做出的白切雞響譽中山,被成為沙溪的三道菜之壹。選用的雞均在2至3斤左右,拔毛後,分幾次進水,並用冰水過冷河,然後用姜蓉、醬油等調料,吃食時沾著調料吃,這種雞皮爽脆肉、入口嫩滑,雞味特濃,深受中山人和港澳地區的食家的歡迎。高佬飯店、聖獅市場飯店等的白切雞較為受歡迎。 走地雞多數是農家人自己養的,首先餵飼料和小米餵到大約壹斤重,就改用谷子、米糠、葉菜或是放養在田間讓它自己吃。
禾蟲餅
禾蟲是中山季節性極強的稀有物種,中山神灣壹帶的農民有句俗語:“禾蟲過造恨唔返。”壹年之中能收獲的機會只有兩造。每年在農歷的三、四月和八、九月的初壹、十五大潮時才捕獲。三月正當黃瓜盛產期,叫“黃瓜蟲”,四月正當荔枝揚花結果期,稱為“荔枝蟲”,這兩種禾蟲體型小,吃起來帶有點腥味。而到農歷八、九月產出的禾蟲叫分別叫做“秋分蟲”、“禾花蟲”,這兩個月禾蟲不但數量多,而且蟲體肥美,特別好吃,是禾蟲的極品,中山人最為喜歡。
石岐乳鴿
石岐乳鴿是廣東省中山市著名特產之壹,石岐乳鴿本是中山籍華僑從國外引進的優良鴿種,經同中山石岐的優良鴿雜交後孵育出來的壹種乳鴿。這種乳鴿以體大肉嫩、胸肉特厚而著名,烹制方法繁多,用乳鴿制作的茶肴,有紅燒乳鴿、脆皮乳鴿、明燒乳鴿、松江乳鴿、江南白花鴿、油浸乳鴿、白切乳鴿、豉油王乳鴿等。石岐盛產乳鴿,以體形大、胸肉厚、肌肉飽滿、肉質嫩滑爽口而飲譽省港澳市場。
沙溪扣肉
隆都人辦筵席時,壹定要有扣肉,被視為菜王。此菜於清道光傳世至今。其風味特點是濃郁甘香,酥化不膩,是沙溪鎮所有酒樓食店甚至壹般家庭均懂得制作的地方名菜。沙溪扣肉肥而不膩,含在嘴裏只感覺到壹點點的不斷在融化,以其獨到的做法,享譽海內外。 ?據悉,很久以前,沙溪每家每戶都養豬,而當時又沒有冰箱,壹頭豬宰了後,壹段時間內難以吃完。